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功能定位及客流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峰 《规划师》2002,18(9):30-34
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进行了功能定位的研究,分析了沿线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根据轨道交通三号线功能特点提出了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预测了轨道交通三号线基本客流指标,并从实现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支持轨道交通三号线客流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历史、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构成、功能,并对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做出基本评价和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都市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特征,在借鉴国外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体系与技术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大都市区的用地布局、客流分布以及走廊特征,以扬州市为案例,提出带状用地布局的大都市区市郊轨道不适合直接穿越中心城区,而应该在中心城外围设置终点站与城区轨道衔接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从分析温州大都市区、中心城空间结构形态入手,对客流、建设资金、制式以及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心突破、由内而外"的轨道交通建设思路,并对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北路工程设计实例,对新建道路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速公路相交节点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分析,并结合与安宁庄北路相交的地方道路功能以及道路沿线的用地性质、路网规划,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同时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城市道路、轨道交通与沿线用地规划三者的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布局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勇华 《规划师》2011,27(6):101-104,109
轨道交通枢纽是轨道交通客流集散和交换功能的载体,是城市客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布局一方面受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功能和轨网布局形式等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布局时,应协调好其与城市的空间结构、轨网模式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203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面对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乡体系规划,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公共交通发展策略,支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基于上海市公交客流大调查,总结分析上海市公共交通在客流规模、网络设施、系统结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方向,提出适应远景发展需要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以及"多层次、多模式、多网融合、区域差别化、设施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加强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加强一网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中运量公交,重构地面公交线网,加强轨道站点交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等6个方面的公共交通总体发展策略,并针对中心城、主城片区、新城、新市镇等提出相应的公共交通分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契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本文提出三种世博会园区地下交通枢纽的组织模式,并从交通枢纽的功能、地下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方式、客流集散能力、游客的心理感受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的组织模式对世博会客流特点的适应性以及对世博会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具体状况,从交通线网规划线路的走向、客流特征、用地规划、运行组织与管理、旅行时间等方面分析了该机场与轨道交通线网的接线方案,通过比较,确定了合理的接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峰 《城市规划》2006,30(7):79-84
根据快速轨道交通的特点,提出了广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编制的层级体系,阐述了广州线网规划编制由“战备型”—“客流疏导型”—“规划引导型”—“内优外拓型”演变的规划理念和各阶段线网架构的特点;归纳并提出了广州快速轨道交通控制性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深度及主要规划成果;针对广州“客流疏导型”和“规划引导型”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阐述了轨道交通的交通衔接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规划目标以及规划实践;提出了开展轨道交通线网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估与交通组织的目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工作内容;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召开,提出了广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2020,(5):111-117
中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期,从城市空间发展视角需要关注平衡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衡,主要反映在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和功能失配上,亟需揭示二者协同规律。本文通过影响模型、模拟模型与反馈模型构建协同分析框架,以北京为例,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都市圈尺度,城市形态中的职住空间关系会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流量,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都可能对轨道站点产生强客流压力。在城市尺度,轨道交通可达性较高的站点,会产生集聚效应而吸引更多的就业,增加周边就业岗位的密度。在站点尺度,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会带动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转变。研究表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核心是空间上匹配、时间上同步和功能上整合,研究旨在对中国城市应对轨道交通快速集中建设时期的挑战起到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武娟  李杰  罗小强 《山西建筑》2012,38(29):176-178
以城市轨道交通各区间断面设计年度预测的全日客流量为基础,根据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在各断面不均衡的特点,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上各站点客流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及其判别标准,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客流分布特征,简化客流分布图,优化交通列车编组,以实现运营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世博期间轨道交通客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是世博客流集约组织的主体,拟分担50%的世博客流。由于开闭园时间确定为9:00—24:00,可能出现世博游客入园高峰与日常工作客流高峰相叠加的情况。为客观评价世博期间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以2010年工作日、节假日背景的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世博客流规模对该时段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并提出轨道交通组织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正处在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时期,很多城市迎来了首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了给初始建设轨道线路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国内几个城市初始轨道线路开通后的客流特征,发现它们在开通初期客流增长迅速,在相交线路开通后,客流增长明显;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步行和公交是与轨道换乘的主要交通方式;运行良好的轨道交通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相关结论可作为轨道线路规划、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间的协调具有阶段性特征.相对于普铁时代,高铁与城市群时代的客流特征及城市功能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应推动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间由分割对立走向融合协调.应用相关理论,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在分析北京面临的新态势、新要求、新机遇基础上,提出“枢纽上的中心体系”规划目标,以引领与区域联动发展的北京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并从城市群、都市区、枢纽地区开发等层面提出客运枢纽与城市功能协调的具体策略;最后基于客运枢纽布局优化,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汉枨 《山西建筑》2011,37(1):114-115
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功能定位和现状客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的客流预测方法对该段客流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得出了近、远期客流预测情况,对该段工程的改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家勇  王琳 《建筑技术》2012,43(2):128-130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枢纽工程中的消防设计难点,结合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实例,阐述了消防安全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消防性能化设计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提出在类似轨道交通和客流量集中的工程项目中,采用消防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可有效解决建筑消防安全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以缩短乘客换乘时间为目的,研究了慢行交通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时间分析问题。通过对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将乘客换乘时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中的排队理论,建立起慢行交通乘客换乘轨道交通的时间模型,最后用换乘损失对换乘时间进行评价,为确定换乘站设施规模与轨道列车发车间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型换乘枢纽为背景,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特点、客流特征为基础,重点论述了大型换乘枢纽客运组织工作中的运营计划协调、设施设备合理布局、客流引导等问题,并结合世纪大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快速、有效、安全、合理地疏散与引导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除了要合理设计与建设外,还应在枢纽建设好后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设施设备,合理有效地对客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国外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我国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模式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上海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情况回顾及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上海应该发展多模式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各类客运轨道交通模式在上海的适用范围、线路制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