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部复杂山前带是国内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均复杂的特点,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主体地震成像差。为此,以提高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作为核心,采用高精度遥感信息中的正射制图、地表相对湿度、地表地质解译、地表松散度、地表导电率、坡度及DEM数据体定量优选激发接收点;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循环迭代式“调查流程,有效提高表层结构建模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参数,改进钻井装备确保在高速层中激发;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信噪比极低地区,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上述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准确落实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为昆仑山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地表黄土巨厚(大多为几十米至500m,局部超过600m),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油气地震勘探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在该区开展地震采集技术试验的内容及成果:①应用高覆盖长排列宽线观测技术,增加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剖面质量;②应用大基距多井小药量优选速度层组合激发技术,增加地震波下传能量;③应用多检波器大组距组合接收技术,压制侧面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总之,应用该套技术可显著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4.
潘家智  许孝坤 《石油仪器》2011,25(4):58-60,10
南方山地地形、表层情况都非常复杂,在地震采集中,激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山地激发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从药型(药性)的选择、井深的设计、药量的优化以及激发点位的优选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总结了四要素综合控制,动态确定激发井深、两原则下药量选择方法以及激发点位优选技术,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针对南方山地高信噪比区域的激发技术。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厚黄土区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受地表巨厚黄土的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地震波吸收和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该区油气勘探的发展.为落实非地震勘探发现的柯西2号构造,在该区进行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特殊的表层结构,通过综合试验选定了最优化的组合激发参数,同时采取了检波器大基距组合接收、宽线观测系统和精细表层调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较以往有了质的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6.
天山南部亚肯北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云海 《石油物探》2004,43(4):380-383
针对天山南部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采用了多种类型震源激发、优选激发点位、逐点设计井深、动态观测系统施工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辅助设计等有敏手段;对于多类型地表以及山前巨厚砾石沉积区域,开展了综合多种方法的精细表层调查;针对静校正问题,采用了地表模型静校正和初至波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静校正的精度.从实际采集结果看.资料品质与以前的二维资料相比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马爱国 《石油物探》2012,51(3):271-279
为了提高沙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品质,从优化野外资料采集的激发方式出发,开展了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方法试验。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工区表层结构条件和激发信号的优势频带宽度,通过多种激发因素的野外试验综合确定小药量单井激发的合理药量;针对克服小药量单炮能量不足,同时又利于压制干扰波的要求,对野外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组合参数与井位布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后续的室内组合叠加处理时优选最佳炮数的小药量资料;通过小药量单井资料的组合叠加处理与分析,获得不同地表条件下一个主炮点上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应布设的最佳井数(激发次数)。方法试验和试生产的应用效果表明,小药量单井多次激发组合叠加技术较好地提高了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喀什-西克尔地区山地地震勘探罕见复杂的地貌以及二维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差等特点,对该地区二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分别就其表层调查、激发、接收、观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该区地震资料质量的方法,即在表层调查中通过“循环迭代”流程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加强表层调查精度,在激发中采用单井和大面积组合井适当药量的高速层中激发,在接收中采用检波器大面积组合接收,同时利用动态法优化观测系统与宽线大组合的接收技术。经现场采集实践检验,改善后的采集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冀东油田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就如何优选地震采集激发参数做了分析。通过实验认为:在井深的选择方面,要遵循高速层顶以下四分之一地震波长深度为最佳激发井深原则,如果激发的井深过深,对高频成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利于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药量选择方面,针对该区整体信噪比较高的实际情况,药量采用2kg左右比较合适,有利于原始资料频带的拓宽,但如果对深层资料要求较高,也可以适当增加药量。  相似文献   

10.
官1地区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胜利油田官1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的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使得老资料分辨率低,不能满足精细解释的需要.为此,根据该区的地质任务和勘探技术难点,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研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技术:①用小面元来提高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②用高覆盖次数及目标设计方法来提高目标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③用优化观测系统来提高干扰波的压制效果;④用延迟叠加震源来提高有效波的下传能量;⑤用多种方法联合调查表层地质结构,并量化分析不同激发井深和药量的频谱、能量和信噪比,以此来确定不同激发点的最佳激发井深和药量.高分辨率采集技术在官1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新采集的资料较之老资料在分辨率和信噪比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利用新资料解释的构造图上构造形态和断层系统更加精确清楚,根据新资料部署的王古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1.
川东北地区山地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川东北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采集方法试验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山地地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技术和方法:①采用大排列片、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获得了更多方位的射线资料;②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和药量,做好野外激发的阻抗耦合和几何耦合工作,确保整个工区激发能量和频率的一致性;③根据地层吸收和衰减规律,合理选择检波器埋置耦合方式,提高记录的分辨率和信噪比;④利用高精度数字卫星地图进行地面物理点设计,保证实测点位精度和观测系统属性的一致性。上述方法使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疆南部沙漠区奥陶系油气储量丰富,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该区地质目标勘探存在三方面难点,包括目的层埋藏深(一般超过7000 m)、地质目标是小尺度断溶体、地表为巨厚沙漠,常规地震采集资料的分辨率难以满足油气开发需求。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是目前业界公认的解决隐蔽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技术,在中国东部地区已取得显著效果。将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引入南疆沙漠区进行试验研究,形成了针对南疆沙漠超深目标的小组合+高密度采集技术,其中25 m×25 m面元、约400次覆盖、330万/km2炮道密度、横纵比0.7是适用于该区的观测系统参数,两串小组合+适中的井深药量对拓宽高频效果显著。最终断溶体成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表明上述地震采集技术组合适用于南疆沙漠超深层目标成像。  相似文献   

13.
:改善野外单炮资料品质就是要提高单炮的能量,保护高频能量,提高信噪比。激发药量、井深及激发层速 度是改善野外单炮资料品质的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灰岩及黄土夹砾石区的激发因素的分析 研究,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激发药量及井深与激发层速度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中参数选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石油与天然气的持续勘探开发,地球物理勘探所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与保真度,需要加密地震数据采集的空间采样密度,减小野外激发和接收组合。介绍了高密度空间采样的面元尺寸设计、观测系统设计及接收参数选取的方法和思路,展示了三维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在我国东部地区应用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沙漠地区地震采集避高就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3,42(3):350-354
沙漠地区地表是起伏连绵的沙丘,在沙丘的高部位,疏松干燥沙层(低降速带)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上百米,而在2个沙丘之间的谷状地带低降速带的厚度一般只有几米。随着低降速带厚度增大,地震采集的激发条件和接收条件也随之变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提高。地震采集施工过程中,根据沙丘分布情况,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部分激发点和接收点设置到沙漠的较低洼部位,避开较厚的低降速带,即避高就低,能有效改善激发和接收条件,取得更好的地震勘探地质效果。通过实际资料来说明高大沙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根据勘探目的层参数和勘探精度要求来规范避高就低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油泉子地区表层结构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地区因地表干燥层巨厚,低降速带厚度大,使用常规浅层调查方法难以确定合适的激发层位。针对上述问题在本区开展了录井岩样含水量调查、电测井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研究工作,以配合地震微测井工作。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对两条相交试验测线的表层结构开展联合调查,结果发现在地表以下35m深度范围内仍然可以找到1-2个井段为高含水量及低电阻率值部位,适宜地震勘探激发。这套表层联合调查方法为地震与非地震方法结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厚黄土层地表区地震数据采集中,多级延迟叠加震源方法具有先进性,但现今采用机械武打击片或螺旋式导爆管控制震源延时爆炸的方法,存在延时精度低、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及效率低等问题.使用电子雷管虽可较精准实现多级震源延迟叠加,但由于费用过高而难以大规模使用.文中介绍一种电子延迟技术控制多级震源叠加的方法,并详述地表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惠州地区中新统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勘探面临的三维地震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在该地区进行了中浅层高分辨率二维地震采集试验,采用了短电缆、小容量气枪,枪、缆小埋深以及提高采样率的采集技术,通过高保真的处理手段,在中浅层获得了较为可靠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辨出常规三维地震所不能分辨出来的薄层砂体,并且大大降低了采集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HSD89型深穿透射孔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集高穿深和高孔密于一体的HSD89型射孔器。分析了影响深穿透射孔器穿深性能的装枪孔密、射孔弹排列结构、弹间干扰、枪内炸高、射孔弹装药结构和药型罩等因素,阐述了在高孔密条件下弹间干扰对射孔器性能的影响及炸高对射孔弹性能的影响。认为当射孔器直径较小时,射孔弹的开口和高度是提高射孔器的穿深性能的2个关键参数。在设计中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弹间距,以减少弹间干扰,保证穿深。详细介绍了多种设计方案的试验筛选过程。经检测,产品孔密26孔/m,混凝土靶平均穿深409mm、套管平均孔径9.0mm,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