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基础隔震原理和基础隔震设备应具有的特性,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支座的特点,分析了建筑中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设计方法、经济效益及技术优势,指出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中应用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原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复合型隔震支座、其他隔震支座这四类支座综述了隔震支座技术在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就隔震支座技术的发展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础隔震的机理、特点、分类以及隔震效果举例,指出滚动隔震支座是目前隔震研究的新热点,并对国内外滚动隔震支座的研究以及今后研究的新突破方向作了具体阐述,对促进结构领域的抗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利用SBS改性沥青隔震支座作为村镇民居建筑的隔震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了SBS改性沥青隔震支座的竖向性能和水平性能,结果表明该隔震支座具备一定的竖向承载能力且水平滞回曲线饱满,与铅心橡胶隔震支座类似。根据实验获得的性能参数,选择合理的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装有SBS隔震支座的一栋三层民居建筑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在多遇地震条件下SBS改性沥青隔震支座对村镇民居建筑的隔震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功效显著。说明SBS改性沥青隔震支座是一种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在村镇民居建筑中有应用潜力的隔震装置。  相似文献   

6.
杜东升  王曙光  刘伟庆 《特种结构》2009,26(4):11-15,39
皇冠国际公寓楼建筑总高度72.90m,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对其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本文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组合隔震形式,由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组合隔震层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陈晶 《建筑》2008,(20):65-66
基础隔震技术的新产品——建筑隔震抗拉橡胶支座,是在原建筑隔震支座性能优势的基础之上,增添了防火、限位、竖向抗拉、抗侧向倾覆等特性,弥补了建筑隔震支座的所有不足,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因地震波所造成的灾害,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础隔震工程技术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隔震技术是一项较新的建筑技术,隔震支座又是建筑中的主要受力构件。这两方面决定了隔震系统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北京三里河三区12号地危旧房改造工程叠合橡胶支座施工,探讨了隔震系统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思路及管理重点。工程实践证明,有效的技术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基础隔震建筑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依据,通过介绍隔震设计的关键指标,总结该类建筑的隔震设计特点,并提供一种可用于该类型建筑隔震层设计的参考方法,分析了隔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进行隔震层设计时隔震支座面压控制的建议,并根据对比研究得出:采用常规橡胶支座隔震层的建筑的安全裕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建筑的一般性改造要求;隔震建筑对结构荷载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建筑隔震设计中广泛使用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过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难以兼顾支座的水平刚度和阻尼值,导致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不佳,甚至隔震支座可能发生损坏。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平低刚度隔震支座,该支座在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能将隔震层的水平刚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准,同时保持较好阻尼性能。本文采用ETABS模拟隔震支座并建立隔震Benchmark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传统橡胶隔震方案和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中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和能量耗散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水平低刚度隔震方案比传统橡胶隔震方案的隔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基础隔震中将叠层橡胶垫放置于地下室混凝土柱顶的串联隔震形式被大量应用,这样有利于地下空间利用,然而,在地震作用下,叠层橡胶支座既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承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同时还受下端约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叠层橡胶支座的受力与变形必然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对三种串联隔震体系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柱刚度对于叠层橡胶支座的应力和变形影响较为明显,刚度越大叠层橡胶支座下端转角越小,达到塑性应力时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2.
隔震结构两阶段设计法包括简化估算和时程分析。简化估算阶段用于隔震方案的初步确定,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单质点体系,估算结构的自重和自振周期,再通过预期的减震目标及反应谱,推算隔震后结构的周期,并据此得到隔震层刚度,从而初步选定隔震支座的数量。时程分析阶段用于施工图设计,最终确定和优化隔震支座的布置和参数。文中作者基于旧《抗规》已将其实现。新《抗规》对隔震支座刚度取值和安全储备系数作出了新的规定,文中也将上述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组合式三维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三维隔震支座(3DIB),该支座由铅芯橡胶支座(LRB)和组合式碟形弹簧竖向隔震支座(DSB)组合而成,并进行了性能试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DIB具有与LRB类似的水平特性、与DSB近似的竖向特性。3DIB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与竖向刚度,水平等效阻尼比与竖向等效阻尼比均达到20%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三维隔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摩擦承压比对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开展不同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下不同摩擦承压比的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并讨论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不同摩擦承压比对基底最大剪力系数、基底最大位移、隔震层滞回特性以及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非线性性能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承压比是影响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可根据摩擦承压比的不同,设计出不同参数的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在合理的摩擦承压比取值范围内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此外,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基底最大剪力系数与摩擦承压比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关系,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的非线性特性与摩擦承压比的大小及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隔震建筑大量采用的是叠层橡胶支座,其生产工艺和设计方法较为成熟;旨在提高橡胶隔震支座阻尼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仍处在研发中,还未应用于实际工程;滑动隔震支座在一些工程中与橡胶支座联合使用构成混合隔震,隔震效果明显,但设计缺乏规范的支撑。在隔震设计方面,借助减震系数,采用分离式方法,一方面简化了设计,另一方面能有效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为设计人员所接受。隔震结构计算可以采用成熟的软件,如ETABS和MIDAS,它们都有适合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的计算单元,同时还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时程分析计算。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在机场航站楼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同时在中小学抗震加固中也成功应用,为抗震加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未来隔震技术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宿迁市总工会文化宫基础隔震设计 ,研究了带限位钢棒夹层橡胶隔震垫的隔震性能。该研究有助于解决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果与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侧移两者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础隔震局限于减小地震波高频成分对结构影响的缺点,将磁流变(MR)阻尼器与滚动隔震支座相结合形成MR智能基础隔震系统并应用到结构控制中.基于MR阻尼器的Sigmoid模型,进行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设计.在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作用下,对智能基础隔震控制下2层钢框架结构的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MR智能基础隔震...  相似文献   

18.
隔震支座(仅指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安装一直是阻碍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隔震建筑施工中,隔震支座的安装尤其重要,支座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隔震功能的发挥和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针对目前隔震支座的安装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文章从隔震支座安装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隔震支座安装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震控制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基础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体系动力响应的时域解答进行了较详细推导,并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最后以一栋5层剪切型结构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垫基础隔震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