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玥  王贺  宁涣昌 《建筑技术》2021,52(2):139-141
北京某文旅项目标段二全过程采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通过组建BIM深化团队建立BIM协同平台及制度,应用BIM技术进行复杂条件下机电管线安装方案模拟;应用BIM管线综合技术进行单体管线综合设计;应用3D扫描技术进行现场施工质量及准确度校核,大幅度提高了设计和施工效率,节省了工期及材料,保证声光电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BIM的可视化设计及管线综合排布两方面,详细总结阐述了BIM技术在忻州大剧院项目中的两个应用点。指出BIM技术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型技术,现正在改变传统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模式,在忻州大剧院项目中使用BIM技术进行指导施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川  时岭 《城市住宅》2018,(1):58-60
以天津市某在建项目为例,运用BIM技术检验施工过程中管线碰撞问题,对施工图进行二次优化设计。针对管线综合排布优化成果,采用组合支吊架进行统一安装,运用BIM放样全站仪进行点对点放线,使BIM技术在管线安装工程中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应用结果表明,BIM技术不仅可解决复杂管线之间的碰撞问题,还能优化空间结构设计,美化安装,提高场地安装效率及精确性,降低施工成本,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下室施工想要做到美观、实用、省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室管线综合的效果,而传统的设计院给出的管线综合图纸,在施工实践过程中,却并不尽如人意。而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及管线碰撞检测给地下室管线综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对BIM技术在管线综合的应用及对地下室施工的影响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家红 《建筑施工》2020,42(8):1538-1540
基于城市中心内改建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资料时间跨度大,信息分散,现场实际情况与竣工图纸不一致等问题,介绍了上海某商业改造项目中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项目的前期勘测,三维点云模型与设计BIM模型相结合,BIM管线综合及净高优化的实施方法及其拓展应用手段。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运用,不仅缩减了人工和项目工期,而且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BIM管线综合及净高优化保证了施工可行性,有利于优化施工工序,指导现场施工,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筑MEP管线综合技术是连接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论文以某综合楼建设项目为例,针对传统管线综合中图纸错误及施工返工等问题,引入BIM技术,建立BIM综合模型。在审图阶段,运用模型解决管线碰撞,优化综合排布,并在施工前进行模拟施工,以方便施工交底,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传统综合管线的设计、施工缺陷,本文引入基于BIM的综合管线并分析了其优势,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应用,研究采用BIM技术的管线优化原则进行模型建立、碰撞检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一些工程问题和技术难题,实现了项目综合管线的精益优化,同时为其他工程综合管线优化的实施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管线综合施工是建筑工程中最复杂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工程综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三维BIM管线综合相比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优势,文章提出在管线综合施工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分析,优化调整。以德辰国际怀宁综合体项目为应用实践,通过广联达BIM土建算量软件创建结构模型,应用广联达Magi CAD软件创建暖通、电气、给排水等模型,并进行模型整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之内和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逐步检查,分析碰撞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实现模型优化,出图指导施工。应用BIM技术解决管线综合施工中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返工和资源浪费,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机电管线综合总应用BIM技术,可实现精细化深化设计,可视化多专业协同优化,工序及施工模拟有利于预制加工和安装控制,通过制订执行手册,制订BIM管线综合优化组织架构等措施,可规避施工风险极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鑫 《建筑技术开发》2022,(S1):139-143
本文主要阐述了,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节能降耗的作用。并列举了几项在机电安装工程运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如何通过对管线吊架支架的深化、在施工中通过可视化方法进行施工指导和在运行期间对风系统的风量优化等举措,实现节能降耗的。文章中,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风矢量分析法、管线综合吊架的布置方法和可视化指导施工的工作原理与实施过程,并对流程加以总结,希望今后在机电施工行业内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