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质耙片液态挤压铸造成形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Φ200mm、厚度60mm的耙片进行了液态挤压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在金属型——耐火材料型条件下,耙片成形性最好,为农机耙片提供了生产性试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液态挤压铸造,是把液态金属注入金属模腔,然后把模腔内的液态金属迅速加压成型,在压力下结晶。它是锻造和铸造相结合的工艺,亦称为液态金属模锻。该工艺发展历史虽久,但长期不被重视。近几年来,国外在运输机械、船舶制造、宇宙航空及兵器工业等生产领域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尚属一项年轻的工艺。本文所谈的齿轮泵壳体,壁厚达30~40mm,采用金属型重力铸造或低压铸造时,存在缩孔、疏松等缺陷,废品率常达30~50%。采用液态挤压后,铸件质量显著提高,废品率下降到3%左右,机械性能也有所改善,能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仪表铸锻厂协作,选择了仪表中的典型另件一防爆压力表壳体,采用液态模锻新工艺进行了产品的试制及各项试验工作。压力表壳体所用材料为 ZL102铝硅合金,要求在防爆面上不允许有气孔、针孔、缩孔和渣眼等缺陷。旧工艺为金属型铸造,由于铸造缺陷,另件性能低,且金属消耗量大。现采用液态模锻新工艺,液态金属是在较高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形成的晶粒不断地受到压碎细化,从而改变了柱状晶为细小的等轴晶,随后在冷却收缩中继续受到压缩,只要保持足够的压力,就能把凝固收缩时所引起的气孔、缩孔、疏松等缺陷压实。因此液态模锻不仅可以消除铸造缺陷而且由于晶粒的细化,相应地提高另件的机械性能。本文详细叙述了压力表壳体液态模锻的各种不同工艺参数试验,以及另件性能试验(硬度、拉伸、宏观检验、金相检验、耐压)。通过以上各种试验表明:1.和金属型铸造相比,液态模锻σb 提高55%,HB 提高30%,耐压试验更是大大超过防爆试验所规定的耐压范围。2.和金属型铸造相比,液态模锻有较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如下表两种不同工艺经济效果对比表(?)综上所述:液态模锻工艺能提高另件的机械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减少金属消耗量。因此它是一种大有前途的少无切削新工艺,在制造仪表另件等工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挤压铸造又叫液体金属模锻或液态冲压法,是一种兼有锻造和铸造特点的先进工艺。我厂于1976年2月正式采用挤压铸造工艺生产铁锅,现作如下介绍: 一、挤压铸锅工艺及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仪表铸锻厂协作,选择了仪表中的典型另件—防爆压力表壳体,采用液态模锻新工艺进行了产品的试制及各项试验工作。压力表壳体所用材料为ZL102铝硅合金,要求在防爆面上不允许有气孔、针孔、缩孔和渣眼等缺陷。旧工艺为金属型铸造,由于铸造缺陷,另件性能低,且金属消耗量大。现采用液态模锻新工艺,液态金属是在较高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形成的晶粒不断地受到压碎细化,从而改变了柱状晶为细小的等轴晶,随后在冷却收缩中继续受到压缩,只要保持足够的压力,就能把凝固收缩时所引起的气孔、缩孔、疏松等缺陷压实。因此液态模锻不仅可以消除铸造缺陷而且由于晶粒的细化,相应地提高另件的机械性能。本文详细叙述了压力表壳体液态模锻的各种不同工艺参数试验,以及另件性能试验(硬度、拉伸、宏观检验、金相检验、耐压)。通过以上各种试验表明: 1.和金属型铸造相比,液态模σ_b提高55%,HB提高30%,耐压试验更是大大超过防爆试验所规定的耐压范围。 2.和金属型铸造相比,液态模锻有较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如下表(?) 综上所述:液态模锻工艺能提高另件的机械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减少金属消耗量。因此它是一种大有前途的少无切削新工艺,在制造仪表另件等工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的液态模锻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的液态模锻是一种省力、节能、节材、能一次成形为接近成品形状且制件质量高的技术。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和液态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青铜 ZQSn6-6-3合金的铸造组织,介绍了该合金挤压工艺试验的各种参数。并把挤压件的组织性能和铸造、液态模锻件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封面上各种零部件是北京有色金属熔炼厂采用液态模锻(也称挤压铸造)先进成型工艺,为冶金、机械、汽车、仪器仪表、液压、冷冻等许多行业生产的铜、铝及其合金零部件。液态模锻是兼有铸、锻两种工艺特点的一种新工艺。产品质量好、节省金属和能源。产品性能接近或达到锻件水平,而成本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农机耙片的材质和工艺,研制开发了1种新型Mo—Nb贝氏体钢,它采用液态挤压铸造使耙片一次成形,以代替原65Mn钢和传统生产工艺。新型Mo—Mb贝氏体钢是通过合金化和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直接得到贝氏体组织和所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Mo—Nb贝氏体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热处理后的65Mn钢。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压铸技术协会于6月11至14日召开了第二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18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包括模具设计、压铸工艺及材料、压铸设备、液态挤压、低压铸造及金属型铸造等论文共70篇。还举办了“压铸成果展览会”,展出240件有代表性的展品。会后组织了小型专题攻关讨论会,解决了一些关键性的生产技术问题。这次年会学习了中国科协和上海市科协“二大”精神、总结了上海市二十余年来压铸技术的基本经验:在检阅学术成果、交流先进经验、明确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广大压铸技术工作者,为加速发展压铸新技术、推广少无切削  相似文献   

11.
连续铸造     
连续铸造方法在国外的研究和使用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对连续铸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在解放以后开始的,十几年来,连续铸造的应用日益扩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连续铸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液态金属1(图1)均匀不断地浇入水冷金属型——结晶器2内,液态金属在其内冷却、凝固成形。当凝固到一定程度时,引出装置5和升降盘6向下运动,将凝固的铸件4从结晶器底部连续不断地拉出,即可得到一定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可靠提高铝制铸件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基于金属型铸造热交换的特点,通过制定金属型铸造工艺规范、调整涂料配方等技术方案,控制金属型的预热及上下型的温差、浇注温度与开模时间等工艺参数,达到了提高金属型使用寿命和铸件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金属型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及成本,是模具制造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金属型铝合金浇铸模主要失效形式,并对金属型材料、热处理、结构设计、铸造工艺、冷却、使用强度等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延长金属型寿命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杂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主办。主要报导内容是熔模精密铸造、压力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工艺;有色铸造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等。辟有试验研究、实用研究、生产技术、经验集锦等栏目,内容充实、丰富,信息量大,是广大铸造专业  相似文献   

15.
现代铸造生产中,金属型铸造是一种生产效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特种铸造工艺。同行们对它是十分熟悉的。但它的起源和流传,未必尽人皆知。它并非近代从国外引进的,在我国出现至少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我国刚炼出液态生铁不久,  相似文献   

16.
以Galerkin法建立了非稳定导热问题的有限元方程,确立了液态挤压成形过程的非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模拟软件,给出了稳定成形时的液态挤压温度场及工艺参数选取不恰当时的温度场分布,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管材成形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内在原因,指出变形速度与凝固速度的协调是保证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液态浸渗挤压复合材料浸渗过程温度场,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液态金属渗流场,将两者耦合分析计算,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和ANSYS软件得到了浸渗区的温度变化曲线、浸渗前沿及浸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曲线。对模拟结果分析研究表明,纤维半径、浸渗压力、液态金属粘度系数和预制体体积分数等影响液态金属的浸渗速度及浸渗过程;选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理想的浸渗区温度分布,从而为合理选择浸渗过程的工艺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挤压珩磨又称磨料流动加工,是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工艺方法。本文简要叙述了挤压珩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挤压珩磨应用的机床设备、夹具和介质磨料。并在介绍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叙述了挤压珩磨各种工艺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铸造业正向铸造强国的方向发展,铸造产业也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在铸造工艺设计上趋向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铸造材料上也趋于高强度轻量化特点。其中铸造铝合金是我国铸造业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同时它也将被广泛用于其他行业,尤其在汽车、航空等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铝合金为传统的金属材料,密度小,强度高,流动性好,熔炼温度低,特别适用于金属型铸造、压铸、挤压铸造。但对于单件小批生产,若采用金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用液态挤压工艺生产高质量机器人关节的工艺优化问题,采用铸造软件对工艺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分析铸造过程中的流动场和温度场,确定采用底部浇注系统以及合适的浇口速度,实现平稳充型和顺序凝固,为实际工艺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