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昆  胡泽祥 《石油商技》2011,29(5):57-61
随着柴油精制程度的提高,其润滑性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小,为此开发高效柴油抗磨剂、提高低硫柴油的润滑性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对外醇、醚、酯、羧酸以及胺、酰胺化合物作为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衍生物低硫柴油抗磨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的合成。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与脂肪酸反应的各种含氧、含氮化合物如多元醇、多烯多胺、醇胺等对添加剂效果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了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对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等的影响,以及与柴油中其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酸碳链增加,抗磨剂效果增强;在碳数为18的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蓖麻酸效果比硬脂酸好;并优选出丙二醇和三乙醇胺;脂肪酸衍生物柴油抗磨剂对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几乎无影响,与柴油稳定剂、柴油流动改进剂无对抗作用;但对柴油十六烷值有影响,并与硝酸酯类十六烷值改进剂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柴油产品质量,通过调和试验,对柴油在加入脂肪酸型抗磨剂COLI9500(以下简称抗磨剂C)前后的性能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抗磨剂C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柴油的磨痕直径,改善了润滑性能,但同时也造成了柴油酸度的明显升高;抗磨剂C与柴油相容性较好,不会造成柴油总不溶物含量升高。此外,其对柴油的破乳性、流动性以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根据前线轨道理论,采用量子力学方法考察了多种烯基丁二酸酐及其衍生物与摩擦表面的化学吸附作用;采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烯基丁二酸酐及其衍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合高频往复试验(HFRR)对烯基丁二酸酐及其衍生物抗磨性能的评价结果,提出了同时含有与摩擦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的官能团和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官能团的抗磨剂分子--“T”形分子可能具有更优越的抗磨性能,此观点为开发新型抗磨剂分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几种柴油抗磨剂,简述了抗磨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详述了抗磨剂成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吸附润滑膜、氧化反应膜和摩擦聚合物膜。最后对柴油抗磨剂作用机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消烟剂和抗磨剂的功能元素及其化学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油品添加剂功能元素及其化学表征法的概念,确定了消烟剂和抗磨剂的功能元素及其化学表征法,分析消烟剂和抗磨剂功能元素化学表征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并讨论了选择消烟剂和抗磨剂功能元素的若干规则以及油品添加剂功能元素化学表征法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石化企业柴油抗磨剂标准的历次和最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进行了解读。修订后的标准按组成分为脂肪酸型和脂肪酸酯型两类,脂肪酸型抗磨剂中浊点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指标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控制浊点不大于-8 ℃、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脂肪酸酯型抗磨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金属含量是关键指标,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不超过2.5%、金属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指出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控制柴油抗磨剂产品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脂肪酸型柴油抗磨剂的性能不足,以丁二酸酐与7-辛烯-1-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丁二酸单酯柴油抗磨剂;优化了反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高频往复试验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润滑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丁二酸单酯的加剂质量分数仅为150μg/g时即可满足柴油抗磨要求(高频往复试验钢球磨斑直径不大于420μm),加剂量比脂肪酸型抗磨剂降低40%;而且,以合成的丁二酸单酯为柴油抗磨剂,对柴油其他理化性能的影响很小,柴油满足国Ⅵ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进样量和柴油组分峰的积分时间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影响。根据标准工作曲线回归系数R2值,最终确定进样量和积分时间的最佳值并加以讨论。对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不大于0.3%,再现性不大于1.6%,可满足设备维护和油品研究及使用中对在用柴油机油中稀释柴油含量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季戊四醇和油酸直接酯化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通过考察合成工艺,得到制备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酸醇物质的量比为4.1∶1,催化剂用量为酸醇总质量的1%,酯化率最高可达96.7%。将季戊四醇油酸酯用于复配型柴油抗磨剂,当植物油酸、蓖麻油酸与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最佳复配物质的量比为7∶1∶2时,所得复配型抗磨剂酸值为149.7,凝点-14℃。0~#柴油添加量为100μg/g时,磨斑直径为319μm,-35~#柴油添加量为200μg/g时,磨斑直径为375μm,抗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非稳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用于酯交换反应的固体催化剂,通过BET,FTIR,TG-DSC和SEM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脂肪酸甲酯由小桐子油和甲醇在制备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以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的脂肪酸甲酯作为1种有效的润滑添加剂,其有效性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产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能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几种分析方法,指出其标准分析方法有经典柱色谱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分别采用荧光指示剂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类型柴油样品进行了实际分析,并考察了其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及以上芳烃含量,通过反冲洗技术,采用氨基色谱柱,以正庚烷为流动相,对柱温、流动相流速、进样量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柱温35℃,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条件下分析柴油芳烃,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4.7%,加标回收率在90.9%~108.4%之间,满足色谱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用ICP/AES有机法直接测定润滑复合添加剂中多种元素含量,推荐以航煤作为制样烯释剂,重点考察了各元素的干扰情况、测试硼元素的记忆效应和测试准确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在实验室用四球机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及油酸单酯类化合物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油酸与丙三醇(两者摩尔比为1∶1.2)合成单油酸甘油酯后与植物油酸进行复配制得一种含多种极性官能团的低酸值柴油润滑抗磨剂A1,用四球机评价了其性能,并与国内两种市售柴油抗磨剂SH-1及HB-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抗磨剂的添加量均大于100μg/g时,A1的润滑效果要优于SH-1和HB-3;当A1加入量为100~300μg/g时,可使刚球的磨斑直径从520μm降至358μm,且不改变加氢裂化柴油的闪点、凝点及冷滤点等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国Ⅳ、国Ⅴ标准,柴油产品通常需经过深度加氢精制处理,造成其润滑性却不断降低.而使用传统酸型、酯型抗磨剂以提高其润滑性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通过酯型抗磨剂的金属含量分析,发现传统酯型抗磨剂中的钠离子质量浓度很高,达到了4 630μg/g,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钙离子和钾离子,这些离子在抗磨剂中,可能会对柴油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酯型抗磨剂的亲水性试验,发现当柴油中加有传统酯型抗磨剂时,油水界面略有浑浊,柴油相是浑浊的;而加有高品质酯型抗磨剂后,油水界面仍然是清晰的,柴油相是透明的.对第二代酯型抗磨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品质酯型抗磨剂完全满足了企业内控指标的要求,柴油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20.
柴油烃族组成分析通常用经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但由于经典色谱法具有溶剂消耗大、分离效率低、分析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正广泛地用于柴油中烃族含量的测定.文中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柴油芳烃含量进行介绍,该方法10 min就能完成一个样品测定,重复性、准确性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