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满树 《石油物探》1998,37(1):122-128
在综合物化探勘探油气藏中,电法的应用得到了重视。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应用激电法寻找油气藏的概况,概述了川西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介绍了激电法在川西油气田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影响测区激电法勘探效果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了激电法寻找油气藏的局限性,以及为了进一步提高激电找油气的效果,在激电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川西燕山期构造形变演化与油气聚集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西部燕山构造形变演化全过程中有四个不整合面:下,中侏罗统间,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与下沙溪庙组间,上侏罗统与下白垩统间及下,上白垩统间。前两个不整合面反映燕山早期两场不同的区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隆起方向不同,形变微弱;后二者是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的两幕,变形略强,范围较构造走向为北东东。燕山期构造形变演化主要表现为同沉积隆凹变形。  相似文献   

4.
目前川西地区已完成油气化探普查约5000km^2,发现了不同级别的异常十余处,其中洛带,马井,东泰等异常均已被钻探证实为工业气田或重要的含气构造。实践表明,油气化探是发现圈闭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南盘江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特征和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本区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特征,研究了沉积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明确地阐述了碳酸盐岩生油岩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其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求出各类干酪根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的H/C与R值的回归关系式,并研究了各类干酪根的油气演化界限,讨论了本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川西坳陷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化历史,一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油气在空间的分布不够集中,这些特点决定了川西坳陷的勘探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川西坳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表明:虽然该区油气规模运移聚集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但圈闭的形成定型时期较晚,因此,具多源、多期成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决定了该领域立体成群的气藏分布格局。根据川西坳陷资源特点和着眼大目标、立足大发现的勘探方针,近中期勘探工作的重点是:主攻深层,扩大中深层,拓展外围浅层。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中、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西地区中、晚三叠世经历了由海相经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的盆地转换过程,亦是区内烃源岩与储集岩发育的主要时期。依据钻井、露头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史。雷口坡至马鞍塘沉积期由西向东为深水盆地到台地边缘、台地的古地理格局,台地边缘高能滩(及礁)相和台内滩相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须二至须三期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环境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微相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为近年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须三末期的安县运动是川西地区海、陆彻底转换的关键时期,龙门山全面褶皱成山,整个四川盆地转变为陆相沉积环境,川西地区须四至须五期表现出冲积扇、湖泊三角洲和湖泊体系占主导的沉积格局。系统研究中、晚三叠世川西地区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演化过程,可以进一步梳理川西地区勘探、评价思路,分析勘探战略,明确主要的勘探领域及有利的勘探方向,进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8.
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面积约12.3×104 km2,是中国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陆相断陷盆地。由于受地表、地下双复杂条件影响,早期仅在盆地周边的查干、天草、哈日等凹陷开展了地质特征研究,证实各凹陷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但整体勘探潜力较低。近年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多期野外地质调查、地震、钻井等资料,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价,提出银额盆地基底形成于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早期,岩性主要为增生—碰撞混杂岩,普遍发生了中—浅变质;中生代以来,受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历经6期构造演化,具有残留、改造盆地特征。残留的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北部,是主要生烃、成藏层系,评价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3.64×108 t。受晚期强烈改造因素影响,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盆地北部的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洼陷区内存留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是超压油气藏的发育区,成为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16个油气系统的4个复合油气系统,一般具有多套烃源岩,具有多生烃期以及油气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点,同一复合油气系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包括佳木河组油气系统、风城组油气系统和下乌尔禾组油气系统;昌吉复合油气系统由株罗系油气系统和中二叠统油气系统组成;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由石系油气系统和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组成。这3个复合油气系统含油气丰度高,应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坚持富油气系统内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勘探,并应加强株罗系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上扬子地区燕山运动及其对油气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不同部位侏罗—白垩系中不整合面、构造活动定年及构造变形的系统分析,将中上扬子地区的燕山运动分为4幕,分别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早白垩世末与晚白垩世。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燕山Ⅱ幕是该期构造变形的主变形期。燕山期构造运动是中上扬子地区的重要构造转换事件,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燕山Ⅰ,Ⅱ幕)表现为多向挤压、块体旋转、多向冲断走滑和复杂的联合复合关系等特点,而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燕山Ⅲ,Ⅳ幕)则呈现"西挤东张"的构造格局,与之相应的盆山关系、变形样式及其动力学机制均有较大差异。同时,发生在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的燕山运动Ⅱ幕亦是影响中上扬子地区油气保存的最重要构造事件,它决定了中上扬子区隆升与沉降、以及海相油气保存的区域性差异,从而决定了不同构造带油气勘探前景的优劣。具体表现为,四川盆地持续沉降,油气保存条件好,经历了早期油藏、油气转化、晚期调整等3个成藏阶段;上扬子区周缘褶皱—冲断带,表现为持续抬升剥蚀,油气保存条件较差,只经历了早期油藏、晚期改造与破坏等2个阶段;中扬子地区在该期构造运动后转入陆内断陷沉积体系,油气保存条件的优劣取决于重建型陆相盖层的封盖性能,油气成藏受限于二次生烃的有效性。四川盆地内,上、下组合均为良好的勘探领域;在黔中隆起周缘及齐岳山断裂以东的湘鄂西地区,寒武系膏岩层之下的下组合可能有一定的勘探前景;江汉盆地南部坳陷区陆相盖层之下可能有较好的二次生烃、晚期成藏及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盆地结构特殊、成藏条件复杂、气多油少。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支持四川和重庆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地、稳妥地实施油气"一进一出"的能源对策,是完全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Ȼ����̽ǰ����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坳陷深层具有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勘探实践也证实了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和开发效益,是21世纪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加强、加快深层勘探是中石化西南分公司面向新世纪的重要勘探战略。川西坳陷的深层勘探部署须遵循以大型正向构造带组为主,兼顾凹陷和斜坡;以构造圈闭为主,兼顾非构造圈闭;以须家河为主,兼顾海相领域的基本思路,通过实施资源进攻型战略,加大勘探投入,加快勘探节奏,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及应对措施,可望在不久实现勘探目标:获得油气地质储量1000×108m3,其中探明储量500×108m3;发现2个大、中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的“四川运动”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川西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定和计算机摸拟,为“四川运动”‘提供了新的信息。该区的“四川运动”共有4幕:第1幕发生在60Ma,即早古新世和晚古新世之间;第2幕发生在35~36Ma,即始新世和渐新世之间;第3幕发生在10Ma,即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第4幕发生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之间。由此可见,所谓四川运动就是喜马拉雅运动。这次运动为川西前陆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创造了条件,并是川西前陆盆地储层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川西前陆盆地大多数气藏是在“四川运动”期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中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中生代前陆盆地受龙门山造山作用控制,在中、深层次相应的沙溪庙组、千佛崖组等水进超覆沉积层序内,均发育大量利于天然气储集的有利相带。它们主要分布在前陆盆地内部受“古隆起”控制的相对稳定的斜坡地带。那里将成为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Ĵ������������̽��״��ǰ��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四川油气地震勘探在已走过45年的历程。通过对四川地震勘探发展现状,主要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向读者展现了四川地球物理工作者,为攻克“大山区,陡构造,石灰岩”三大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它们可归纳为: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高陡复杂构造资料处理技术,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和山地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四川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勘探成本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6.
�Ĵ��������������ԴDZ��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四川盆地西部致密碎屑岩领域积累了大量新资料,需要根据新的资料滚动式的评价其油气资源潜力。通过运用盆地模拟技术,在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生烃潜力等进行系统砚究的基础上,采用有机碳法、有机显微组分法等计算了该区生烃量,并根据排聚系数计算出该区天然气资源量为(1.8~2.5)×1012m3,资源量同过去相比增加了2~3倍,现有探明天然气储量2200×108m3仅占其资源量的10%左右,探明程度明显偏低。因此,该区油气探明储量仍将有一个持续增长期,勘探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7.
����-����������������̽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下简称银—额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并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了勘探前景。经综合评价认为银—额盆地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地块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群,下白垩统、侏罗系是盆地的两套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湖相泥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以II型有机质为主,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苏红图组和巴音戈壁组储层是盆地两套重要的储层,岩石类型总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属特低孔特低渗型。盆地发育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两套成藏组合,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遍布全盆地各凹陷,是一套完整的成藏组合。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是盆地重要成藏时期。盆地远景资源量较丰富,油气总资源量达12.42×108 t,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地区自北而南依次分布着:江油—九龙山隆起带、孝泉—丰谷隆起带和邛崃—新津隆起带,这几个隆起带是川西坳陷内主要的古隆起单元,控制着主要构造圈闭与油气的分布。运用地震剖面特征、平衡演化剖面法和地层厚度分析法对川西坳陷中部的孝泉—丰谷古隆起研究发现:孝泉—丰谷古隆起于安县运动期开始具备雏形,印支晚幕运动期得到加强,形成于燕山中幕运动期,喜山运动期全面隆升改造并最终定型。孝泉—丰谷古隆起形成时间早、圈闭与储集条件较周边好,是川西坳陷内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单元。  相似文献   

19.
锡矿山地处湘中,位于祁阳弧北(羽乙)内侧,研究锡矿山的构造演化及机制,对进一步揭示湘中地区的构造和祁阳弧的发育、发展有所裨益,对湖南地区寻找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油气藏构造类型是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生气中心,由于其超致密、超埋深、超压及圈闭形成历史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极高。文章分析了川西上三叠统油气的运移相态及油气疏导条件,据天然气样品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分析,天然气运移相态有油溶相、水溶相和游离相3种;油气运移疏导条件也较有利,在致密化之前还存在厚大的孔隙性砂岩,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系统及流体增压形成的微缝是良好的运移通道,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带。应用BASINS 4.5盆地模拟软件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移史模拟,进行了流体势计算,盆地模拟结果表明中坝印支期古隆起,绵竹—丰谷、平落坝—新津燕山期古隆起,在上三叠统烃源岩生排烃主要时期,始终处于流体低势区,是有利的天然气运移指向带,与现今勘探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