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玻碳电极上核黄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探讨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多种缓冲液中测试,发现HAe—NaAe作为缓冲液时电化学氧化还原峰形最好,峰电流较大,电化学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电子转移数n为2,扩散系数D0为2.3×10^-5cm^2·s^-1;改变缓冲液的pH值,峰电流随pH值增大而负移,说明其在电极表面有吸附作用;光照后核黄素在-0.35V和-0.45V附近出现两个还原峰;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在1.0×10^-4mol/L数量级时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着重阐述了纳米多孔碳材料的电荷存储机制,指出碳材料的比容量与其比表面积并非线性相关,碳材料比表面积的实际利用率取决于碳孔径大小和电解质溶液离子粒径的关联度。综述了电化学电容器各类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如多孔碳、碳纳米管、石墨烯、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并展望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良好的脉冲充放电性能和大容量储能性能,是一种介于常规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目前用于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的极化电极材料主要分为碳素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本文综述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储能原理、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质,并介绍了上述三类电化学电容器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坩埚下降法制备了单晶锌,同时采用XRD分析了所生长锌单晶体的取向,并应用循环伏安法对比研究了单晶体解理面、单晶表面偏离晶面以及多晶体的电化学性能.分析了锌单晶生长的主要工艺参数,并从理论上初步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循环伏安图表明,单晶体电极的循环可逆性比多晶体更好,锌单晶电极的活性比多晶体要小,因此还原时电沉积电流密度比多晶体低.  相似文献   

5.
孔结构对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NaOH为活化剂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1mol/L(C2H5)4NBF4/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为活化剂可制备出比表面积943mol/L~2479mol/L、比电容57F/g~167F/g的活性炭电极材料。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不仅取决比表面积,而且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有关。孔径为2nm~3nm的中孔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扩散阻力,提高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利用率,从而使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形变对MH电极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形变量增加,轧制力增加,MH电极表面贮氢材料比例增加,Ni网比例减少,轧制道次增加,每道次形变量减少,则MH电极容量降低,多次充放电后容量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7.
类金刚石(DLC)薄膜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导电的DLC薄膜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并表现出宽的电势窗口,低的背景电流,良好的电化学活性,表面易修饰,从而有望用于生物电分析及污水检测等方面.从薄膜的制备、薄膜与基底界面、薄膜表面修饰等几个方面综述了DLC薄膜电极的制备技术和电化学行为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方守狮  周自强 《功能材料》1997,28(6):623-625
研究了形变对MH电极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形变量增加,轧制力增加,MH电极表面贮氢材料比例增加,Ti网比例减少,轧制首次增加,每道次形变量减少,则MH电极容量降低,多次充放电后容量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坩埚下降法制备了单晶锌,同时采用金相实验和XRD分析了所生长的锌单晶,并用塔菲尔曲线外推法、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锌单晶(002)晶面电极和(100)晶面电极在6.0mol·L-1的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6.0mol·L-1的KOH溶液中,锌单晶(002)晶面电极的腐蚀速度小于(100)晶面电极;锌单晶(002)晶面电极氧化还原可逆性优于锌单晶(100)晶面电极,锌单晶(100)晶面电极的氧化和还原能力优于锌单晶(002)晶面电极.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以其独特的大容量、大电流快速充放电和高的循环使用寿命等特点,受到世人的青睐,致使许多新型的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相继被发现和应用.为进一步促进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在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按材料种类将其分为四大系列:碳材料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系列、有机导电聚合物系列和其他系列.并就其各自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碳材料系列主要向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微孔孔径方向发展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系列主要向提高材料本身的利用率方向发展以及导电聚合物系列主要向无机、有机杂化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徐惠  彭振军  卢玉献  邢建伟 《功能材料》2012,43(14):1846-1848
采用浸渍-水热沉淀法合成CuO掺杂Ni(OH)2前驱体,经300℃煅烧得NiO-CuO复合氧化物。利用FT-IR、XRD、SEM和恒流充放电分析测试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镍铜比为4∶1时,在5mA/cm2的电流密度下所得复合氧化物单电极比电容为822F/g,180次循环后衰减率仅为4.5%,循环可逆性能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法,以硝酸钴为原料,分别以碳酸氢铵、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制备了Co3O4。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制得的Co3O4,在6 mol.L-1KOH水溶液中,电位窗口为0~0.4V内,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显示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容行为。充放电流在为5 mA时,单电极的比容量达到239 F.g-1,是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得的Co3O4电极的1.57倍,说明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制备的Co3O4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13.
Al取代α-Ni(OH)2 的有机溶剂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醇水溶剂体系中合成了Al取代的α-Ni(OH)2.应用AAS、ICP-AES技术测定了样品中元素Ni和Al的含量,并运用XRD、FTIR和TG-DSC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产品的密度为1.68g*cm-3,放电中点电位为370mV,电化学比容量达303mA*h*g-1.经372个大电流充放电循环,样品的电化学容量循环衰减率仅为9.6%.  相似文献   

14.
Graphene/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composites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graphene and 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as the raw materials. The composites are composed of graphene nanosheets with folds and wrinkles and 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which possesses cubic ZnBi38O58 and hexagonal graphite phases. The 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are dispersed on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A pair of quasi-reversible redox cyclic voltammogram (CV) peaks exist at the graphene/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composites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he CV peak current lin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scan rate from 25?mV?s?1 to 200?mV?s?1.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is linear in the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001-2?mM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7?μM. The graphene/zinc bismuthate nanorods composite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to be utilized as th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浸渍技术在10g·L-1Ce (NO3)3溶液中成功制得含有铈化合物的锌基复合粉,探讨了铈化合物在锌粉基体上的形成机制,并研究了锌基复合粉中铈化合物对锌电极的循环放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 、能谱分析(EDS)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充放电循环测试对锌基复合粉进行表征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由Ce (OH)3/Ce (OH)4和Ce2O3/CeO2组成的铈化合物以颗粒形式良好地分散在锌粉基体上,用这种锌基复合粉作为模拟锌银电池的负极材料 , 其锌电极的容量衰减得到明显抑制,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其锌电极在50周期的放电容量仍可达到 231.4mAh·g-1,表明在锌粉基体上形成的铈化合物可以改善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制备PANI/GO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艳莉  王坤  齐平平  韩煦 《功能材料》2015,(2):2100-2104
利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PANI/GO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分别组装了超级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O在不同的电化学器件中均能够明显改善PANI的电化学性能。以PANI/GO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放电时其比电容达413.28F/g,高于纯PANI的322.56F/g,1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以PANI/GO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4.4mAh/g,50次循环后,容量未见衰减。  相似文献   

17.
以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通过调节炭化温度在相同活化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活性炭材料.N_2吸附测试表明随着炭化温度降低,活性炭材料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孔容则不断增大.其中,550℃炭化样品与KOH反应活性最佳,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983m~2/g,总孔容为1.58cm~3/g,中孔孔容达到0.59cm~3/g的活性炭材料.采用直流充放电法、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以上述多孔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F550活性炭材料电容性能最佳,在有机电解液中100mA/g充放电时,比电容达到160F/g,电流密度增大50倍容量保持率达到82%,显示出良好的功率特性;活性炭材料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孔不仅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功率特性,而且可以提高微孔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导电炭黑Super P的添加量对高电压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交流阻抗分析Super P添加量影响电极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高电压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的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均随Super P添加量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添加5%(质量分数,下同)Super P的电极具有最优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这是因为提高Super P添加量能够增加Super P颗粒与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颗粒之间的电接触,从而在电极中构建更为完善的电子导电网络,降低电极内部组分之间的阻抗,减小电极的极化,然而Super P添加量超过5%时,易发生团聚,不利于其充分发挥导电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zinc and its corrosion inhibition was studied using a product (BTSC) formed in the reaction between benzaldehyde and thiosemicarbozide.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chemically treated zinc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in aqueous chloride-sulphate medium using galvanostatic polarization technique. Zinc samples treated in BTSC solution exhibite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measured electrochemical data indicated a basic modification of the cathode reaction during corrosion of treated zinc. The corrosion protection may be explained on the basis of adsorption and formation of BTSC film on zinc surface. The film was binding strongly to the metal surface through nitrogen and sulphur atoms of the product. The formation of film on the zinc surface was established by surface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ED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