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解决低速滚转末制导炮弹在高原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对低速滚转末制导炮弹在不同海拔条件下飞行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海拔条件的环境特性,末制导炮弹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转速和过载变化特性,弹体增益和弹体阻尼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低速滚转末制导炮弹在高原环境下使用的改进方法,并以某低速滚转末制导炮弹为例进行了弹道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和改进方法的正确性,为低速滚转末制导炮弹的高原适应性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开展新一代末制导炮弹的研制在80年代初期,美国率先装备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的“铜斑蛇”155毫米末制导炮弹,随后俄罗斯也装备了相应的“红土地”152毫米激光末制导炮弹。但10年后的今天,在未制导炮弹的发展中却呈现出不同的局面。美国和欧洲各国对发射后不管末制导炮弹开发成功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的研制成功,无疑是炮兵弹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但该炮弹在使用时需要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因而给战术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这些国家对单一激光制导的末制导炮弹已  相似文献   

3.
详细叙述了美国与俄罗斯代表性制导炮弹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和战场应用情况,指出了当前制导炮弹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技术的局限性,并简单展望了制导炮弹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炮弹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就制导炮弹来说,激光、红外和毫米波技术相继被采用,出现了用榴弹炮、迫击炮和多管火箭炮发射的各种制导炮弹。“铜斑蛇”是美国在七十年代初提出研制的第一种用火炮发射的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的炮弹,此后,美国和北约一些国家在“钢斑蛇”基础上研制了采用红外技术的“萨达姆”一系列制导炮弹。本文介绍国外对采用激光、红外和毫米波制导炮弹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逆向FTF 方法。 根据控制系统构和原理,在综合FTA 和FMECA 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逆向FTF 法对末制导炮弹进行了故障分析,通 过对控制系统底事件进行FMECA 分析,确定其失效原因、失效影响和严酷度等级,得出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故障 的关键故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的改进及炮弹延寿工作提供 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激光末制导炮弹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末制导炮弹属精确打击弹药,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对激光末制导炮弹的主要故障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定位,梳理故障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及改进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激光末制导炮弹的质量水平和战斗效能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控制舵作用下末制导炮弹脱靶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末制导炮弹末制导段的运动特点 ,根据控制舵所处位置 ,对脱靶量计算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并对脱靶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利用末制导炮弹的仿真数据进行了验证 ,得出准确结论 ,对炮弹设计、研制以及改进试验方法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涉及到的抗高过载、总体小型化、增程技术、制导、战斗部、弹炮兼容性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发展舰炮制导炮弹的3种方法:发展激光半主动舰炮制导炮弹、发展GPS/INS中制导及图像末制导舰炮制导炮弹、发展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舰炮制导炮弹。该研究能为有效开展舰炮制导炮弹武器的研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导引头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制导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平  王伟  林德福 《弹道学报》2012,24(1):17-21
为了研究导引头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的概念,建立了末制导炮弹的制导控制系统模型;在忽略所有环节动力学的末制导炮弹简化制导控制模型中,推导了由初始指向误差角引起的末制导炮弹位置误差解析解,并进行了无量纲化;定义了表征末制导炮弹制导精度的量,在考虑所有环节动力学的情况下,引入了末制导炮弹的实际参数,分析了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制导精度的影响.得到了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在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x和无量纲量B1所形成平面上的稳定域;当x和B1超出稳定域时,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就会失稳.  相似文献   

10.
末制导炮弹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末制导炮弹技术,分析外军几种典型的末制导炮弹性能特点,阐述末制导炮弹发展现状,说明末制导炮弹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激光末制导炮弹受许多随机因素影响会出现脱靶的问题,对激光末制导炮弹制导误差进行分析。给 出激光末制导炮弹的工作过程,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算法,定量分析制导误差对命中精度的影响, 并给出提高末制导炮弹射击精度的措施。结果表明:在射击过程中,照射误差、制导精度、目标幅员等因素会直接 影响激光末制导炮弹的命中精度。该研究可为末制导炮弹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初期制导炮弹典型代表及其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制导炮弹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性能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制导炮弹技术现状和制导体制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制导炮弹的优势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末制导炮弹段弹道的特点,对其射击效力及效力评估公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推理论证,并利用某型末制导炮弹的仿真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出了可靠的结论,为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炮弹家族中,精确制导炮弹是一个“混血儿”:既像普通炮弹那样由火炮发射,又能像导弹那样精确攻击目标。它的出现,使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等火炮具备了对点目标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的能力。目前,精确制导炮弹家族共有三个兄弟,分别是激光制导炮弹、GPS/INS(全球定位+惯性导航系统)制导炮弹和数据链制导炮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弹炮耦合情况下末制导炮弹在膛内过载问题,通过分析过载影响因素,建立了末制导炮弹与火炮膛线身管相互耦合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了末制导炮弹的弹体与火炮身管发生相互接触/碰撞,以及膛线对末制导炮弹的扭转及摩擦的影响;对末制导炮弹在约束期的过载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导引部长度以及弹带与膛线径向强制量对末制导炮弹在膛内过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导炮弹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描述了制导炮弹研制初期典型代表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重点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制导炮弹的制导技术特点并进行了比较, 同时还介绍了逐渐走向成熟的弹道修正弹药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 通过对制导炮弹技术现状的分析, 总结归纳出制导炮弹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比试验法是在Ⅰ型制导炮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另一种不同口径的Ⅱ型制导炮弹时.以Ⅰ型制导炮弹的阻力系数为基础,为提取Ⅱ型制导炮弹的阻力系数而采用的射表射击试验方法.通过气动力对比计算,分析了试验前Ⅱ型制导炮弹相对于Ⅰ型制导炮弹阻力系数的变化情况,合理设计对比试验的方案;试验后采用气动辨识技术和符合计算的方法,求取Ⅱ型制导炮弹的阻力系数,以此来编制Ⅱ型制导炮弹的射表.采用此方法节省了射表射击试验所需的弹药.编制的射表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分析无人机保障炮兵射击和激光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优势的基础上,论证了无人机与激光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结合使用的可行性,探讨了无人机保障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射击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无人机保障激光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射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炮制导炮弹(激光制导)在岛礁战中的独特优势,对其在岛礁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舰炮制导炮弹在岛礁战中的特点,归纳其对岛礁目标的射击过程,研究不同平台载激光指示器保障舰炮制导炮弹射击指挥。研究结果表明,与导弹和普通舰炮弹药相比,舰炮制导炮弹更适合在岛礁环境下使用。该研究可对未来岛礁战中舰炮制导炮弹的作战指挥、射击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国外制导炮弹采用红外成像末制导、毫米波末制导和激光半主动末制导的若干情况以及制导炮弹用于各种火炮的简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