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甘肃巴家咀水库工程所在地中粗砂资源缺乏,因此决定在大坝非重点部位使用特细砂泵送混凝土.为克服特细砂泵送混凝土施工难题和弥补其性能缺陷,设计人员对工程所用特细砂泵送混凝土从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和裂缝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改进,不仅实现特细砂混凝土的泵送,而且各种性能满足质量要求.对该工程从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搅拌、混凝土运输及泵送、浇筑及振捣等方面对使用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其他使用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特细砂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对特细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和强度的影响,配制以泵送为目标的特细砂混凝土,并得到了配制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一些规律,其水胶比最优范围为0.35~0.45,适宜的砂率为24%~30%,粉煤灰掺量宜为10%~30%,同时掺加减水剂和使用连续级配粗骨料也能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特细砂泵送混凝土在甘肃省巴家嘴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建设中的工程实践为背景,分析了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特性及配合比等特点,介绍了特细砂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4.
特细砂泵送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巴家咀水库溢洪道工程中使用特细砂配制泵送混凝土的实践为背景,从材料及配制参数选择方面研究探索利用特细砂配制泵送混凝土的途径,为特细砂泵送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泵送混凝土输送工艺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在泰安市大汶河综合开发泉林坝建设工程中泵送大体积混凝土表层出现泌水、浮浆较厚的实际问题,通过试验提出了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3个重要参数,正确掌握掺加粉煤灰后的水灰比,优化施工方法,就可以解决控制好泌水和浮浆问题,保证混凝土的表层强度、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混凝土干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等3种常见减缩材料对特细砂泵送混凝土不同龄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膨胀剂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干缩率,且降低作用随着掺量增加、龄期增长而增大。粉煤灰能延缓干燥收缩的发展,在60~90 d龄期内降低作用明显;聚丙烯纤维掺量在0.8 kg/m3时对干燥收缩影响效力最大;膨胀剂通过早期膨胀补偿抑制了干燥收缩,且其效果在湿度较大环境下更好。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6,(5):111-116
结合近年来普通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等不同类型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配置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的辽河特细砂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水灰比及砂率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45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的抗冻性能明显好于水灰比为0.55的;砂率为27%的特细砂混凝土试块抗冻性能稍好于砂率为25%的;采用水灰比为0.45、砂率为27%配置特细砂混凝土时,其试块可经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为223次,达到了F200。  相似文献   

8.
我国某些地区只产特细砂,缺乏中粗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特细砂配制混凝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细砂混凝土与中粗砂混凝土相比,其水泥用量较多,但具有低砂率、低流动性等特点,施工及养护要求较中粗砂混凝土严格。在内蒙乱井滩水利枢纽工程、庆阳巴家咀水库扩建工程、民勤调水工程中,曾采用当地特细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笔者根据试验资料,结合实际工程介绍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供参考。1特细砂混凝土的特点1)低砂率。特细砂混凝土颗粒细,总面积大,空隙大,需水量大。若按中粗砂混凝土的砂率配制,不仅水泥用量增加,也不能…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工程,配制了C25W 6F200水工特细砂混凝土,并对拌和物性能、硬化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配制特细砂混凝土,应在满足拌和物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砂率和坍落度,宜采用超量取代法掺入粉煤灰,并双掺高效引气剂和减水剂;特细砂与粗、中砂在配制混凝土方面无本质差别,通过调整配合比参数,可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施工中水泥混凝土多使用中砂,对缺少中砂的工程,通常采用粗砂、特细砂按比例配成中砂等措施,同时要求含泥量不超过标准。为了就地取材,施工中使用当地天然特细砂,可配制低强度等级(C10~C25)的混凝土,而且还可以通过掺用石屑替代部分特细砂,采用低砂率并利用双掺技术来配制水化热低、抗裂性好、质量优良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特细砂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特细砂混凝土水泥用量高、收缩大、易开裂等问题,结合东西关水电站对特细砂配制混凝土开展了全面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改进了常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特细砂混凝土易振捣液化、粘聚性好等特点,采用低砂率、低陷度、低水泥用量、高掺粉煤灰等技术措施,使特细砂混凝土的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表明,特细砂混凝土未产生裂缝,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特细砂混凝土在生态护岸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在室内展开不同水灰比、含砂率条件下特细砂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①特细砂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及保水性随着水灰比及含砂率的增长,整体呈现出逐渐变差的趋势,但其坍落度均在10~20 mm内,能够满足工程要求;②特细砂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含砂率的提高而上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水灰比的提高而逐渐下降,呈线性负相关关系;③不同水灰比、含砂率特细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均为6级,最佳配合比为砂率0. 33、水灰比0. 45,能够满足护岸工程抗渗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仲崇刚 《吉林水利》2020,(1):15-17,38
为研究特细砂混凝土在我国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生态护岸中的应用,开展了不同水灰比、含砂率条件下特细砂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及抗渗性室内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特细砂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及保水性随着水灰比及含砂率的增长整体呈现出逐渐变差的趋势,但其坍落度均在10—20mm内,能够满足工程要求;(2)特细砂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含砂率的提高而上升,成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水灰比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成线性负相关关系;(3)不同水灰比、含砂率特细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均为6级,最佳配合比为砂率0.33、水灰比0.45,能够满足护岸工程抗渗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特细砂混凝土水泥用量高、收缩大、易开裂等问题,结合东西关水电站对特细砂配制混凝土开展了全面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改进了常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特细砂混凝土易振捣液化,粘聚性好等特点, 砂率、低陷度、低水泥用量、高掺粉煤灰等技术措施,使特细砂混凝土的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表明,特细砂混凝土未产生裂缝,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5.
沈晓钧 《陕西水利》2009,(5):114-116
本文以混凝土压力泌水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对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的分析,探索了砂细度模数、粗骨料级配、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对压力泌水率的影响规律.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水电工程实际,对HEC水工泵送混凝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HEC水工泵送混凝土具有混凝土用水量小、早期强度高和干缩变形小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泌水大且易板结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特细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特细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特细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间存在一定交互作用;一定试验条件下,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21%和20%时,特细砂混凝土抗渗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混凝土拌合料中,砂子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的好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工程造价都有很大影响。砂子的粗细程度工程中常用细度模数F.M来表示。通常有粗砂(F.M=3.7~3.1);中砂(F.M=3.0~2.3):细砂(F.M=2.2~1.67);特细砂(F.M=1.5~0.7)之分。在相同情况下,若砂子过粗则拌出来的混凝土粘聚性差,易产生离析,有泌水现象;若砂子过细,砂子的比表面积增大,则拌出来的混凝土粘聚性增大,虽不易离析、泌  相似文献   

19.
姚汝方 《人民长江》2008,39(18):84-85
特细砂在我国分布广泛,几大流域蕴藏有大量特细砂,分布较集中.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和高性能减水剂,进行了C30W6F150特细砂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三低两掺"法是行之有效的特细砂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5%掺量的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抗冲磨性能,同时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之比小于1000,可以改善其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流域水工特细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伟  杨元慧 《水电站设计》2006,22(2):93-96,99
嘉陵江流域蕴藏着大量的特细砂,在嘉陵江流域修建的水工建筑均采用低砂率、低用水量、低陷度、高粉煤灰掺量和掺高效减水剂的方法配制水工特细砂大体积混凝土。本文结合嘉陵江流域航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水工特细砂混凝土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其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