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紫外线剂量对大肠杆菌光复活现象的影响,通过调节紫外线强度和紫外线辐射时间控制紫外线剂量的大小,研究了不同紫外线剂量条件下大肠杆菌光复活的程度。结果表明,较高紫外线剂量辐射下大肠杆菌的光复活程度显著低于较低紫外线剂量辐射下,紫外线剂量为92. 28 m J/cm2时的大肠杆菌光复活率比26. 88 m J/cm2时小2. 72个对数数量级。当紫外线辐射时间不变时,紫外线强度越强,大肠杆菌光复活率越小。同一强度下,紫外线辐射时间越长,大肠杆菌光复活率越小。经较高紫外线剂量辐射后的大肠杆菌,发生光复活现象的时间显著滞后于较低紫外线剂量。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对自来水中微生物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代表自来水中易被灭活和不易被灭活的微生物,研究了紫外线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紫外消毒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当紫外剂量为10 mJ/cm2时,可以达到4.66个对数级的灭活效果;在相同的紫外剂量下,紫外强度对灭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紫外强度较高时会取得较好的灭活效果;原水浊度对紫外灭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影响,当浊度>4 NTU时会明显降低紫外线的灭菌效果,浊度物质的存在降低了水的透光率,从而使灭活效果降低。氯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效果很差,在CT值为300(mg/L).m in时的灭活率也仅为0.53个对数级,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灭活效果要明显高于氯,紫外剂量为40 mJ/cm2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可达3.3个对数级。  相似文献   

3.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消毒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紫外线消毒后大肠杆菌在可见光下发生光复活的情况,同时考察了紫外线消毒和光复活过程中大肠杆菌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灭活率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相同剂量下高强度的紫外线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好于低强度的紫外线。经紫外线灭活后的大肠杆菌在可见光下会发生光复活,紫外线剂量对大肠杆菌的光复活有一定影响,高剂量下大肠杆菌发生光复活的能力比低剂量下的差;相同剂量下,较高强度的紫外线有利于控制大肠杆菌的光复活。对大肠杆菌ETS活性的研究表明,随着紫外线强度和剂量的增加,大肠杆菌的活性不断降低;紫外线消毒后的大肠杆菌经可见光照射后发生光复活时,其活性有所增加,在较高的紫外线剂量和强度下大肠杆菌的活性增加较少,而在较低剂量和强度下大肠杆菌的活性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对岸基测试试验的要求,采用准平行光束仪对8种海藻进行紫外线辐射后黑暗环境培养5 d,研究紫外线对它们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对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盐生杜氏藻和赤潮异弯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灭活率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分别为48.5%、86.8%、98.2%和100%;小剂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刺激青岛大扁藻的生长,当剂量200 mJ/cm2时藻细胞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为15.9%;小剂量的紫外线辐射对小新月菱形藻和塔胞藻具有一定的灭活效果,在剂量300 mJ/cm2时灭活效果开始降低,在剂量为400 mJ/cm2时灭活率分别为42.2%和18.1%;紫外线剂量≤400 mJ/cm2时对利玛原甲藻没有灭活效果。总体来看,紫外线对海藻的灭活效果较差。藻细胞个体大小不是影响紫外线灭活效果的因素,藻的种类、藻细胞壁的有无及其成分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灭活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大肠杆菌和MS-2噬菌体为细菌和病毒的替代指标,考察了浊度及颗粒物分布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和MS-2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高于对MS-2噬菌体的灭活率,当紫外线剂量为10mJ/cm^2时,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为4.66个对数级,而对MS-2的灭活率仅为0.45个对数级;浊度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浊度〈4NTU时对灭活效果的影响较小,而当浊度〉4NTU时,会对灭活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颗粒物对紫外线灭活大肠杆菌的影响与其粒径有关,粒径〉5μm的颗粒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粒径〈5μm的颗粒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综合不同粒径颗粒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可以认为,就试验水样而言,浊度对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影响主要是由粒径〉5μm的颗粒造成的;而浊度及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对紫外线灭活MS-2噬菌体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污水厂出水经紫外线(UV)消毒后在排放过程中会出现微生物的复活现象,为此考察了采用UV-氯和UV-过氧乙酸(PAA)控制光复活的效果。经研究发现:在UV照射剂量为5.4mJ/cm^2、投氯量为2.5mg/L、反应时间为10min和UV照射剂量为5.4mJ/cm^2、过氧乙酸投量为10mg/L、反应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对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均可达4个对数级以上,并能控制光复活现象。从消毒稳定性、经济适用性、安全毒副性等方面考虑,可采用UV—PAA作为污水厂出水消毒及抑制光复活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准平行光束仪对再生水进行了紫外灭活大肠杆茵试验,并考察了紫外-氯组合消毒与单一氯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与单一氯消毒相比,紫外-氯组合消毒可有效降低氯的投加量.在组合消毒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完全灭活,紫外剂量从3mJ/cm2提高到5mJ/cm2,加氯量可降低1mg/L;灭活率相同条件下,紫外剂量与加氯量的关系符合...  相似文献   

8.
超声预处理强化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预处理强化紫外线消毒效果,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紫外辐照还是超声预处理/紫外辐照,紫外辐照剂量与大肠杆菌灭活率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行超声灭活时,超声功率、作用时间及菌悬液体积对灭活率均无显著意义(P>0.05),按影响大小排序为:菌悬液体积>超声功率>作用时间;当单独超声处理200 mL大肠杆菌悬液时,超声功率为200 W、作用时间为20 S条件下的灭活率最高(0.22-1g),该条件下继续进行紫外辐照,灭活率最高达到2.75-1g,1 h光复活后灭活率仍高达1.72-1g,超声/紫外协同作用的灭活率大于二者单独作用的灭活率之和,表明该条件下超声预处理起到了强化紫外线消毒的作用;超声处理只能改变细胞的结构,不能破坏其DNA;酶敏感位点数量与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88.  相似文献   

9.
使用准平行紫外光束仪测定了重庆城北污水处理厂终沉池出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紫外线响应曲线,验证了常用剂量下紫外线辐照强度与时间的互为倒数关系,并对验证微生物和商业UV消毒反应器紫外线剂量分布模式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当进水粪大肠菌群的浓度取3.0×106MPN/L时,与104MPN/L和103MPN/L两个排放标准对应的目标紫外线剂量分别为11.3mJ/cm2和15.8 mJ/cm2,对应的REDMS2分别为28.2 mJ/cm2和40 mJ/cm2。分析发现,当使用等效生物验证剂量(RED)方法确定紫外线消毒系统的处理能力时,进水粪大肠菌群浓度为107MPN/L的取值过于保守,会造成设备处理能力过度富余。  相似文献   

10.
MBR出水的紫外线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紫外线(UV)对MBR出水中微生物的灭活情况,以及光活化和暗修复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对MBR出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当UV剂量为16mJ/cm^2时,对细菌的对数灭活率为3-lg;在相同的UV剂量下,不同UV强度对细菌的灭活效果无显著影响;经UV消毒后的细菌在3h内未出现明显的暗修复现象,但在日光灯和太阳光辐射下可发生明显的光活化现象,且不同光源下的光活化速率和达到饱和的时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