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含氨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SBR中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通过控制运行条件来实现短程硝化,同时提高厌氧生物转盘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的氮负荷,使之与SBR出水中NO2--N的积累量相匹配,并将二者组合形成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工艺.处理含氨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SBR的进水NH4+-N为150~250 mg/L、温度为(28±2)℃、pH值为7~8、DO<1 mg/L的条件下,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NO2--N积累率达85%以上,NH4+-N负荷达0.129 kgN/(kgVSS·d),AOB和NOB的数量之比为103:1.将短程硝化出水加入NH4+-N后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进水,在(40±1)℃下可以达到自养脱氮的目的,对NH4+-N、NO2--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86%、97%和90%以上,TN容积负荷为0.488 kgN/(m3·d).  相似文献   

2.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高氨废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进水COD、NH4^ -N、TN和酚的浓度分别为1201.6、510.4、540.1和110.4mg/L时,出水COD、NH4^ -N、TN和酚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1、14.2、181.5和0.4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3.6%、97.2%、66.4%和99.6%。与常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工艺氨氮负荷高,在较低的C/N值条件下可使TN去除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步法自养脱氮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步法自养脱氮工艺在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具有运行能耗低、不需外加碳源等优点。利用总容积为50 m3的SBR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成功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步法自养脱氮。反应器对不同氨氮浓度(350~4 300 mg/L)的废水均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与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同时,还研究了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污泥粒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系统内形成了红色的厌氧氨氧化颗粒,且颗粒的比例随运行逐渐增加;而维持合理的溶解氧和氨氮浓度是实现高负荷脱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SMSBR处理焦化废水中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采用一体化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SubmergedMembraneSequencingBatchReactor ,简称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过程中获得了稳定、高效的短程硝化作用 ,平均亚硝化率 (NO2 -N/NOX-N)为 91.1% ,并通过试验证实了这是由于泥龄太长所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抑制了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硝酸盐细菌的结果。在试验运行初期 ,由于泥龄短使微生物代谢产物未得到充分积累 ,硝化过程进行得非常彻底 ;然后在高效短程硝化的基础上进行反硝化 ,当反硝化负荷 <0 .174kgNOX-N/ (kgSS·d)、HRT >8.4 4h时 ,可实现 81.34 %的反硝化率 ,此时外加碳源的COD∶N为 2 .1∶1。  相似文献   

5.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氨氮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脱氮效果的几个因素(DO、pH、碱度、有机物浓度、NU4^+-N/NO2^-—N值)进行了考察,以期获得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硝化温度为23~26℃,HRT=1d,进水NH4^+-N、TN浓度分别为350、420mg/L,ANH4^+-N/ANO2^--N值为0.8~1.33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NH4^+-N、T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0.8%,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6.1%。组合工艺的脱氮效率严重受限于亚硝化系统出水的NH4^+-N/NO2^--N值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控制模式固定等问题,提出了DO、pH值和氨氮联合控制的新型控制模式.采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式SBR工艺处理污泥水,通过在线电极实时监测和PLC系统控制,初期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可实现SBR的快速启动,后期采用连续曝气方式,脱氮速率迅速提升.经过79 d的连续运行,平均脱氮速率可达0.60 kgN/(m3·d),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为95.1%.  相似文献   

7.
许多规模化养猪场的厌氧消化液直接外排,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且碳氮比失调是造成养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难于处理的主要原因.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O_1)/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O_2)组合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的厌氧消化液,在常温、不添加任何药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在水力负荷约为0.45 m~3/(m~2·d)的条件下,其对COD和氨氮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8%~85%)、(79%~87%),亚硝化率>99%,为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厌氧氨氧化技术利用NO2--N氧化NH4+-N,实现污水中氮素的高效去除,其中NO2--N的产生是实现厌氧氨氧化应用的难点。短程硝化是获取NO2--N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通过短程硝化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短程反硝化工艺将反硝化过程控制在硝酸盐还原的第一步来积累NO2--N,可实现从反硝化途径获得NO2--N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底物,去除污水中的氮素污染物。简要介绍了短程反硝化工艺的发展背景、研究进展、启动及控制策略等,并对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积累机制及其与厌氧氨氧化工艺耦合方式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A2/O2工艺(缺氧-厌氧-微氧-好氧)中试装置处理氮肥废水,调节MLSS为3 000~3 500 mg/L,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8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亚硝化液回流比为150%,水温处于24 ~28℃.在全程硝化反硝化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微氧区的DO实现了亚硝态氮的稳定积累,平均积累率达到89%.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行,在平均进水COD/TN值只有1.2的条件下,出水氨氮平均为10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0%;出水COD平均为28.7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6.4%;出水TN平均为59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68%.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177-185
采用改进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温度为30℃条件下,逐渐缩短HRT(水力停留时间)由9.6 d到0.9 d,经过160 d运行,成功培养出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颗粒污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16S rRNA分析等方法研究颗粒结构和微生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耦合颗粒污泥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脱除速率分别为588.9和523 mg·L~(-1)·d~(-1),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活性达95.2 mg·L~(-1)·d~(-1),出水硝酸盐质量浓度小于40 mg·L~(-1),总氮去除率达92.5%;耦合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0.76 mm,与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相比增加了1.46倍;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主要位于耦合颗粒污泥外层,厌氧氨氧化菌位于耦合颗粒污泥内部;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Brocadia,主要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细菌为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古菌为Candidatus Methanoperedens。  相似文献   

11.
Fenton氧化/厌氧/好氧工艺处理苯胺农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基苯胺类农药在生产和提纯过程中产生大量COD浓度高、SS高、色度大、含盐量高以及含有生物抑制性的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实际焦化废水经A2O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00~340mg/L、色度为480~940倍的条件下,出水COD和色度等指标均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反应参数:初始pH值为2.5,反应温度为40~50℃,Fe2+投加量为0.4mmol/L,反应时间为2~3h,H2O2投加量为4~8mmol/L。  相似文献   

13.
全程硝化与短程硝化的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入了解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异同,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脱氮除磷特点。结果表明,在曝气量一定的情况下,短程硝化的DO上升速率大于全程硝化的,而全程硝化的氨氮降解速率大于短程硝化的。全程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浓度始终较低,而短程硝化的亚硝态氮浓度则逐渐升高且增加速率保持稳定。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硝态氮浓度都是从某一时间之后以恒定的速率增长。全程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先短期升高之后逐步下降;在短程硝化中,亚硝态氮积累率逐渐上升,在好氧吸磷结束后亚硝态氮积累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微电解-混凝-SBR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微电解-混凝-SBR串联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混凝(作为SBR工艺的预处理)能提高该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使COD、酚、氰等污染物也得到了部分去除;预处理的适宜参数为:进水COD=1700~2400mg/L、pH=3.0~3.2、微电解柱的水力停留时间(HRT)=55~65min、Fe/C=1:1.5;经微电解-混凝-SBR串联工艺处理后,出水中酚、氰、COD、氨氮的浓度分别小于0.5、0.5、100、15mg/L,总去除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13456-9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pH值为7.2~8.0、温度为(23±0.5)℃的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的厌氧段时间考察了厌氧/好氧交替方式下短程硝化的特点,分析了过度厌氧对亚硝酸盐积累率、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比耗氧速率、脱氮除磷特性、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率及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6%,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70%左右,即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无明显影响;硝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同步脱氮现象,而且在小于0.4 mg/L的范围内,平均溶解氧浓度越高则SND率越高;除磷率都达到了95%,过度厌氧不会增加厌氧阶段的释磷量,吸磷主要发生在好氧前0.5 h,DO浓度越高则吸磷速率越快;两个系统的污泥沉降性都得到了改善,过度厌氧对抑制丝状菌膨胀的强化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焦化蒸氨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Fenton氧化/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工艺对其深度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nton氧化/PAC吸附工艺对该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较好,在进水COD为298.8 mg/L、UV254为5.74 cm-1、色度为600倍的条件下,对COD和UV254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2.9%和88.8%,出水COD可降至81.38 mg/L,色度降至5倍,达到了《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92)的一级标准。Fe2+/H2O2值、Fenton反应和PAC吸附时间、H2O2和PAC投加量、初始pH值、水温等对组合工艺的深度处理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敌百虫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先采用破乳法和电解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进行厌氧处理,试验历时90 d,考察了系统的稳定性及pH值、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30~35℃、pH值为6.8~7.5、进水COD为12 000 mg/L、HRT为72 h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3%以上;厌氧处理后采用除磷药剂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总磷浓度降为618 mg/L,对总磷的去除率为75.36%。  相似文献   

18.
ABR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在ABR的HRT为12h的条件下测定了ABR各格室及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的色度、COD。结果表明,ABR出水色度达到了纺织染整行业一级排放标准,最终出水COD达到了行业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A/O短程硝化反应器处理高浓氨氮废水的SN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垃圾渗滤液的UASB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A/O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当DO为2~5 mg/L时,SND对TN的去除率为5%-30%,去除的TN大致等于硝化过程中减少的TKN与产生的NOx--N的差值.C/N是影响SND去除总氮的决定性因素,随着C/N的提高,对TN的去除率增加.在进水C/N相同的情况下,短程硝化提高了SND对TN的去除率.活性污泥密实的结构和好氧颗粒污泥的存在,可能是发生SND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决光催化剂与废水的即时分离问题是光催化氧化技术走向实际的关键之一。采用新型的实用型光催化水处理器——连续流即时分离型光催化反应器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发现在适宜的反应时间、TiO2投加量、光辐照强度和初始pH值下是完全可行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选用H2O2和Fenton试剂为外加氧化剂,研究了氧化剂强化光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UV/TiO2氧化体系中投加H2O2或Fenton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光催化氧化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不同氧化体系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排序为:UV/TiO2/Fenton>UV/TiO2/H2O2>UV/Ti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