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7,(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是控制地表径流的有效工具。文章在阐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的基础上,明确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提出了"目标设定—雨洪模拟—设施比选—初步方案—反馈调整—优化方案"的规划思路;初步构建了三种情景的雨洪模型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比选体系,形成了一套基于雨洪模拟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具有地域适宜性的规划方法来实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雨水径流的高效控制,以期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强调雨水、水循环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内涵、组成及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的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雨洪问题给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为应对挑战,绿色建筑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本文着重阐述了绿色建筑中雨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绿色建筑中实施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理念和技术的必要性,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雨水管理评价内容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城市雨水控制存在的问题,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网络渗透在城市的各个层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更好地发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措施的功能,以最大程度减少雨水径流目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绿色屋顶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屋顶对雨水径流中水量与水质的影响,指出在水量方面,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雨水径流,但在水质方面,需加强对污染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省三亚市某危旧房改造项目为案例,分析了绿色雨水设施在工程设计和场地径流控制中的应用。该项目通过综合采用透水铺装、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水池等绿色雨水设施,满足了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三大总体控制目标,同时满足透水铺装率、绿化屋顶率等引导性单项控制指标。径流洪峰控制采用SWMM (雨水管理模型)软件建立。该项目的绿色雨水设施应用与径流控制计算对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雨水管理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策略和实施进行阐述,指出费城以生态网络作为多样化的雨水基础设施载体,将雨水基础设施与城市需求和功能相融合,使用"绿色英亩"作为量化的建设标准,基于建筑用地总面积及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收取雨洪管理服务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暴雨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作带来极大影响,如何改变以往的排水模式,改进城市雨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海绵城市”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提出利用自然解决城市问题,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保护城市生态健康。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为例,径流曲线(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SCS-CN)模型,通过径流模拟、雨洪淹没模拟以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GSI)选址适宜性分析等方法,识别场地内可进行GSI建设的用地,从而构建GSI网络,以期为解决城市内涝难题、改进城市雨水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宫聪  吴竑  胡长涓 《中国园林》2022,38(5):62-67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