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剩余污泥处置的减量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类剩余污泥处置方法(土地利用,填埋和焚烧)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可将污水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看待,运用“清洁生产”的理念从源头治理,使剩余污泥的处置朝着减量化的方向发展,并指出了今后剩余污泥处置的优先顺序应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2.
剩余污泥的超声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考察了超声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对污泥絮体形状、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污泥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声能密度和作用时间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超声作用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污泥上清液的SCOD和污泥温度的变化表明,生物细胞分解主要是白超声空化引起的力学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策略,指出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可能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变和出水中氮浓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铁酸盐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结果显示:高铁酸盐对污泥的氧化反应迅速,并且在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中间态氧化物;反应5 min后,MLVSS和VSS/SS值快速降低,表明EPS及污泥细胞被氧化破解,其内部物质释放出来,导致TPN、SPN、多糖、SCOD、TN和TP值均显著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SCOD和多糖增加缓慢,TPN、SPN、TN和TP最终趋于稳定,这是由于Fe(Ⅵ)及其中间态氧化物能继续与胞内溶出物反应,且Fe(Ⅵ)随时间延长逐渐被消耗所致。紫外-可见光扫描结果表明,污泥细胞可被进一步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导致紫外区吸光度值显著增加。显微镜检照片显示,高铁酸盐在氧化污泥的过程中,逐步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导致细胞裸露,进而被氧化、破碎。  相似文献   

5.
大量剩余污泥的安全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污水处理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增强污泥隐性生长的污泥原位减量工艺为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如何打开污泥微生物细胞壁的刚性结构是其关键步骤。超声处理污泥是近年来新兴的污泥破解手段,由于污泥成分复杂,污泥破解效果也不甚相同,本文从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超声脉冲比四方面总结了超声对污泥破解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超声与其他污泥破解手段的联用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为超声破解污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声作用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影响。在20 kHz的超声频率下,测试了声能密度和超声作用时间对剩余污泥破解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超声破解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污泥进行超声处理,并将超声处理后的污泥进一步厌氧水解,考察将水解产物用作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最佳超声处理条件是:作用时间为10 m in,声能密度为1.2 W/mL。在此条件下超声预处理剩余污泥后厌氧水解48 h,MLVSS的减量率为控制样的2倍,SCOD浓度为控制样的1.96倍,总挥发性有机酸浓度为控制样的1.69倍。当将水解产物用作有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为14.7 mgNO3--N/(gVSS.h),是乙酸钠的87.5%,为实际市政污水的2.3倍。因此,剩余污泥经超声预处理并水解后用作反硝化碳源,这种资源化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倪政胜 《安徽建筑》2007,14(5):165-165,168
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实现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污水(污泥)处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的清洁生产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处理及处置的清洁生产方式,指出对于剩余污泥的处理而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顺序是其清洁生产应该遵循的主要顺序,并针对这三方面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嗜热酶溶解法促进剩余污泥减量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剩余污泥中接种含混合嗜热菌的驯化种泥,通过批式运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污泥中VSS、TSS、蛋白质等的溶解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嗜热菌能促进悬浮固体的溶解,最适宜的处理温度为65℃,在该温度下处理120h后,TSS和VSS的最大溶解率可分别达31.94%和48.04%,而朱接种条件下的最大溶解率仅分别为19.69%和28.82%。微曝气条件下SCOD得到了累积,65℃处理72h后SCOD出现最大值(4699mg/L),有利于厌氧消化。此外,由于接种混合嗜热菌还促进了蛋白质的溶解,蛋白质和氨氮含量均是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说明蛋白质的溶解和氨氮浓度的变化均为动态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超声及碱处理促进剩余污泥水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剩余污泥水解是解决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不足和实现污泥资源化的重要途径。采用3个平行反应器,在35℃、厌氧条件下研究了剩余污泥以及经过超声预处理和碱处理(pH=10±0.1)的剩余污泥的水解过程。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以及碱处理均能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它们对污泥的平均比降解速率较原污泥可分别提高39.4%和93.9%,SCOD的平均溶出速率可分别提高92.9%和150.4%。另外,碱处理后水解对剩余污泥的降解比超声预处理的更快、更彻底。根据污泥比降解速率、SCOD溶出速率以及营养物释放速率大小,可认为水解过程分多阶段进行,其中污泥比降解和SCOD溶出速率在第Ⅰ阶段(0~2d)最大,磷释放速率在第Ⅱ阶段(4~6d)最大。透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水解的次序为EPS、胞内物质、细胞壁。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碱协同溶胞—隐性生长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00 m3/d的溶胞—隐性生长中试系统连续处理城市污水,并将低能量密度超声波/碱协同溶胞与水解酸化耦合用于其污泥预处理,考察了该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出水水质和剩余污泥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中试系统的表观产率系数为0.33 kgVSS/kgCOD,污泥减量效果可达46.78%。运行期间系统出水水质较好,预处理体系对TCOD的去除率为10.46%,为溶胞—隐性生长系统贡献了2.10%的污泥减量效果。经预处理后污泥上清液的SCOD、VFA、NH4+-N、TN、TP和pH值分别为2 525.00 mg/L、27.30 mmol/L、106.90 mg/L、264.25 mg/L、105.18 mg/L和8.73。可见,低能量密度超声波/碱协同溶胞与水解酸化组合技术适用于隐性生长污泥减量系统的污泥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水力传递模型和二沉池模型,对水力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的三种策略(回流污泥量不变,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流量成比例增加,回流污泥量随进入二沉池的流量成比例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各构筑物的进、出水流量变化以及二沉池内各层悬浮固体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回流污泥量不变和回流污泥量随二沉池进水流量成比例变化的策略下,系统都表现得相对稳定,尤其是后者能更好地提高二沉池的负荷承受能力,而采用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量变化的策略对系统的稳定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3.
污泥超声预处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污泥超声预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是实现该技术工程应用的前提,为此取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和浓缩污泥进行超声破解试验。结果表明,污泥破解程度随着超声输入能量的增加而提高,而且低强度、长时间超声作用的效果好于高强度、短时间作用;温度升高有助于污泥破解,但随着温度升高幅度的增加其贡献下降;污泥含水率越高则COD的溶出率越高,但低含水率污泥的能量利用效率更高;搅动有利于污泥破解;污泥破解COD溶出率(DDCOD)与超声声能密度(E)和辐射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DDCOD=kE^mt^n表示,这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重庆市江津区的德感污水处理厂开展了利用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CMP)进行污泥减量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沟的好氧段投加MCMP,当投加频率为1次/月、每次的投加量为日处理水量的0.005%时,污泥减量效果明显,系统运行了6个月而没有外排剩余污泥。投加MCMP后不仅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而且还强化了对氮、磷的去除。该技术不用增加或改变原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无需改变原有工艺的运行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利用蠕虫实现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与生态调控技术相结合,以达到减少污泥产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有蠕虫存在的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一直维持在4000mg/L左右,不仅实现了剩余污泥的零排放,而且改善了其沉降性能,同时膜污染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其清洗周期由原来的4~5d延长至1个月左右,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蠕虫的存在对COD、NH3-N的去除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利于对TP的去除,且浊度的去除也受蠕虫密度的影响。当温度、pH等条件适宜时,影响蠕虫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溶解氧、反应器内部结构、污泥浓度等,其中溶解氧是影响蠕虫生长与繁殖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步臭氧氧化实现SBR污泥减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臭氧通入SBR反应器中进行同步臭氧氧化,考察了污泥的减量效果以及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产率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而减小,当臭氧投加量从零增加到O.04gO3/gSS时污泥产率从0.45 gSS/gSCOD减少到-0.04 gSS/gSCOD;同步臭氧氧化对SBR系统的出水水质没有显著影响,当臭氧投加量为0.03 gO3/gSS时系统对COD、NH4 -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5%、91.1%、80.5%.可见,同步臭氧氧化是实现污泥减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连续流SBR法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采用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连续流SBR法,对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总HRT为10h、容积负荷为0.55-0.9kgCOD/(m^3.d)、主暴区污泥负荷为0.5-0.7kgCOD/(kgMLSS.d)时,控制主暴区的DO在0.2-0.5mg/L,便,可获得较好的COD和TP去除效果,出水COD低于50mg/L,去除率达85%以上,出水TP可降至0.5mg/L以下,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生动物削减剩余活性污泥产量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采用两段式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原生动物哺育系统,培养富含原生动物的污泥,然后将其定期接种于普通活性污泥中,利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原理,达到削减剩余污泥量的目的。污泥削减试验中采用了半连续流普通活性污泥系统,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接种原生动物以后,污泥产率由0.02kg泥/kgCOD减小至-0.47kg泥/kgCOD,同时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得到改善,系统的COD去除率、硝化率得到提高,出水悬浮物浓度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