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厌氧/氧化沟/MBR工艺处理实际城市污水,中试结果表明,当氧化沟的污泥浓度为3~12 g/L时,组合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提高污泥浓度可增强其脱氮除磷效果,氧化沟污泥浓度在10~12 g/L时组合工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超过了90%。氧化沟和膜池中均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现象,氧化沟中具有良好的缺氧/好氧交替环境,有利于强化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厌氧/氧化沟/MBR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强、稳定性好,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及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在运行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欠佳的问题.为了降低该厂的运行能耗,并提高对氮、磷的去除效率,采用低氧控制策略,对氧化沟好氧区的供气量进行了优化控制.通过削减氧化沟前端的曝气量,同时控制氧化沟出口的溶解氧为1~1.5mg/L,在氧化沟前端形成缺氧区,为反硝化除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创造条件,并将原有的缺氧/厌氧/好氧运行方式更改为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稳定运行后,氧化沟出水水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沉池出水TN、TP平均浓度仅分别为9.0 mg/L和0.19 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的要求;处理电耗平均为0.241 kW·h/m3,与调试前相比降低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A2/O型氧化沟工艺生物除磷不稳定、出水磷难以达标的问题,在A2/O型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基础上,增加厌氧段旁侧化学除磷,以提高其除磷效率,使之满足水质排放标准.结果表明:增加化学除磷能够提高系统的除磷效果,使系统出水TP<1.0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化学除磷前厌氧池出水的TP含量为20~39 mg/L,远大于原水中的TP平均值(5.88 mg/L),在处理水量较少且化学除磷率为70%的情况下,便能够取得较好的总体除磷效果;回流污泥中携带的NO-x对生物除磷有较大的影响,其浓度和出水TP值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但旁侧化学除磷能够减弱回流污泥中的NO-x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化学除磷剂的投配率为1:1(与TP物质的量之比),低于传统化学除磷的1.5:1.基于氧化沟工艺的旁侧化学除磷能够弥补氧化沟工艺的除磷不稳定,使该工艺得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樵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对流程各点DO和硝态氮浓度的监测分析发现,厌氧段的DO和硝态氮浓度过高导致释磷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了整体除磷效果。通过调低曝气沉砂池堰板高度、降低生化池好氧段DO浓度、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减少回流污泥流量等措施,降低进入厌氧段的DO和硝态氮浓度,有效改善了厌氧释磷效果,可使出水TP平均浓度降至0.18 mg/L。  相似文献   

5.
在不改变污水厂总反应体积的情况下,为改善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减少缺氧池体积、在厌氧池前设置预缺氧池的方法建立了改良A~2/O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改良A~2/O工艺去除颗粒性COD的效果更好,可使较多的颗粒性COD转化为溶解性COD,且更易于满足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适宜处理低碳源污水。改良A~2/O工艺厌氧段出水TP为29. 11 mg/L、PHA含量为7. 7 mg/gMLSS,而传统A~2/O工艺厌氧段出水TP为18. 05 mg/L、PHA含量为6. 1 mg/g MLSS,厌氧段释磷效果较好,可见改良A~2/O工艺相比于传统A~2/O工艺有更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6.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活性污泥释磷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试,对常规A2/O工艺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低碳源城市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结果表明:富磷污泥中的NO3--N浓度较高时,在厌氧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硝化吸磷使PO3-4-P浓度不断降低,当NO3--N由2.75 mg/L降至接近于零时才开始表现出释磷;对于低碳源城市污水,由于大量未被反硝化的NO3--N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导致常规A2/O工艺的除磷效果较差,出水TP平均浓度为1.04 mg/L;调整厌氧、缺氧、好氧停留时间比进行强化厌氧后,出水TP平均浓度为0.48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去除率较常规A2/O工艺提高了21%,同时出水COD、TN、NH3-N也能稳定地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回流污泥浓缩预缺氧工艺以提高反硝化效率。对该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出水水质的分析表明,经过浓缩的高浓度污泥内源反硝化脱氮量可占到整个系统脱氮量的22%以上,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对除磷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碳源反硝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回流污泥的VSS值及好氧池末端的DO浓度,当VSS5.8 g/L、DO2 mg/L时可实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冬季低温时可通过加大曝气量及延长泥龄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培养驯化及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反硝化聚磷污泥的培养是反硝化除磷工艺运行的前提.采用厌氧/好氧诱导富集以PAOs、厌氧/缺氧诱导富集DPB、厌氧/缺氧连续流强化DPB的三阶段方式培养反硝化聚磷污泥,并考察了其关健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该培养方式可成功培养出反硝化聚磷污泥;C/P是PAOs富集阶段的关键参数,其值宜控制在15-20;对于DPB的富集,C/N是关键参数,C/N为2-4时培养效果较好;而在连续流厌氧强化阶段,除C/N外,污泥回流比亦为关键参数,建议该阶段的污泥回流比取0.35-0.5.  相似文献   

9.
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的除磷脱氮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四川新都金海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即在DE型氧化沟前加设缺氧池和厌氧池以强化除磷。为防止污泥膨胀,设立了一个生物选择区,而且采用两点进水法(20%的污水进入缺氧区,80%的污水进入生物选择区)。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拟的多段A/O工艺除磷能力强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段A/O工艺在处理高氮低碳污水时,对TP的去除率较低,优化系统的污泥回流比和污泥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除磷效果,但不能使出水TP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对传统多段A/O工艺进行改良,即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设置独立的厌氧区,使聚磷菌优先利用碳源并充分释磷,厌氧区出水再分配到各缺氧区,并用ASM2d数学模型对该优化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改良多段A/O工艺具有良好的除磷能力,在进水碳氮比较低的情况下出水TP浓度达到了一级B标准,这为多段A/O工艺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