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低丰度、低产油藏的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中高含水区块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注水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难度大;特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超低渗透裂缝不发育区块启动压力梯度大,注水受效程度低,开发调整提高有效动用程度难度大.为此,借鉴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思路和方法,结合长垣外围已开发油田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特点及开发调整实践,研究形成了包括低渗透油藏分类评价、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描述、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及微生物驱油和蒸汽驱油在内的综合调整技术,为外围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龙虎泡油田初期天然能量开采、转注后实施“三分、五清”精细油藏管理和提压注水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分布相对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依据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矿场试验结果,研究形成了反九点转五点注采系统调整、以挖潜零散剩余油为主的局部井网加密调整、中渗透油层高含水期提液增产调整和多油层高含水期聚合物深度调剖技术.高含水期注水开发调整技术控制含水率、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密闭取心检查井对油层水洗状况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分析大庆喇、萨、杏油田1964年以来所钻取的51口密闭取心井400多个油层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庆油田萨、葡油层纵向上4种主要非均质类型,探讨了各类油层的水洗特点、水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开发地区水驱开采效果作出了初步评价;同时,分析了油田高含水后期各类油层的剩余油类型及其分布,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指出了主要对象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物性变差。在低渗透多重介质中,受启动压力梯度和部分区块裂缝的影响,存在注采井距过大而形成的井网控制不住Ⅱ型剩余油和裂缝干扰而形成的平面干扰Ⅱ型剩余油。利用坐标转换将天然裂缝性油层转化为等效各向同性油层,建立基于裂缝及非达西的油水两相渗流方程;基于流管法油水两相前缘推进理论,通过单管前缘推进方程可计算某一时间的含水率导数和含水饱和度,同时建立产量与时间关系。结合油田实际井网形式和裂缝发育状况,建立了不同渗透率级别和井网形式的渗流模板,形成了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快速预测方法,可以快速量化不同类型剩余油。  相似文献   

5.
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杏北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萨、葡、高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泥岩薄互层,单井钻穿油层数目多,单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层间和平面差异达上百倍,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八五”以来结合层系、井网加密调整,应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深入地开展储层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高含水期多井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并将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应用到油田开发调整挖潜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课题主要是针对大庆萨中开发区油田处于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油田在采取了大量综合调整措施,并在采用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和二次加密井等多套井网开发条件下,结合油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将动态研究成果和认识向进一步精细方向发展。量化油田油层组的可采储量和动用状况,为今后油田三次加密调整、二类油层上返注聚以及水驱进一步提高开采效果提供认识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原油集输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老区经过近50年的开发历程,现已处于高含水后期.大庆油田面对水驱产量不断下降的形势,老区开采形式已由原一次采油为主转变为以二类油层上返、三类油层三次采油加密为主的开采方式.以萨中油田中区西部萨葡二类及加密井产能建设为例,对原油集输系统进行优化可为今后井网同步钻井、同步水驱挖潜、同步三次采油、同步二类油层上返多套井网杂揉的开采形式及合理优化地面原油集输系统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瑾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6):34-36,39
本文以在地质大队和研究院调研的大庆长垣地区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依据,阐述了喇、萨、杏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尤其是剩余油在薄、厚油层中的分布比例,得出目前喇萨杏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厚油层的结论,并对今后剩余油评价测试新技术的开发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各种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分析判断的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不同类型油层动用状况,搞清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大庆喇萨杏油田经过二次加密调整后,各种监测资料表明仍有部分油层动用差或未动用。这部分潜力油层薄、物性差、空间分布高度零散、与水淹油层关系复杂,依靠现有井网难以有效动用。“九五”以来开始了三次加密探索性试验和研究,先后开辟了4个先导性试验区和1个工业化生产试验区,研究和形成了三次加密调整配套技术。实践证明,三次加密调整是大庆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调整措施。为此,以三次加密矿场实践为依据,分析了三次加密调整的潜力和分布特征,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方法,指出了三次加密调整对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