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预测成品油管道清管污油量,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VB(Visual Basic)编写污油量预测程序,对四个不同区域的管道进行清管污油量预测,通过实际污油下载量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实际清管污油量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管线规格与清管污油量增长的一般规律,该规律可用于预测任意规格的成品油管道清管污油量,为成品油管网清管工艺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伴生气管线的清管前期准备工作中,清管器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清管效果的问题,在介绍了现在常用的3种清管器-橡胶清管球、刚体式皮碗清管器、聚氨酯清管器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清管器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中考虑了运行方向、重量、耐磨性、使用范围和价格等几方面,定量分析采用HYSYS软件对各种清管器在不同清管工况下进行模拟.推荐采用清管球和聚氨酯泡沫清管器组合清管,该方式既可取到良好的清管效果,又可以降低泡沫清管器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方案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清管作业是油气管道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对管道安全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码头卸油来说,当同一条管道收油种类发生变化时,必须清管。因此,在分析清管介质对成品油管道综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氮气通球清管数学模型。以天津港某码头卸油管线为例,进行计算,得出了不同时刻管内氮气量、进口压力及清管球的位置。计算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多约束条件清管周期优化模型,同时考虑了管道运行的动力费用、热力费用以及单次清管费用等经济性条件和最大蜡沉积厚度小于2mm等安全性条件。利用多约束条件清管周期优化模型对某含蜡原油管道冬季不同输量和进站温度的清管周期进行计算,综合考虑管道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给出了合理的清管周期。研究表明,输量减小,清管周期先增加后减小;进站温度升高,清管周期增加。同时研究了燃料油价格、电力价格和单次清管费用等价格因素对清管周期的影响。电力价格增加会导致清管周期减小,燃料价格和单次清管费用增加会导致清管周期增加。  相似文献   

5.
管路清管技术的研究对管线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清管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清管器前段塞流动的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动态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计算清管过程中管线的压力分布, 利用压力分布可以跟踪清管球在管线内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清管过程中气液两相流流动特征,有助于管线本身及上下游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因此,采用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OLGA,对起伏地区天然气管线清管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清管过程中的流型、压力、持液率、清管速度、积液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清管过程中地形起伏较大,气液两相流体出现了分层流、段塞流和环状流等3种流型;管道入口处压力最大,沿程压力逐渐减小,压力波动情况与流体持液量和地形有关;清管器速度总体上波动不大,平均速度为3.5~3.8 m/s;清管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液塞段长度达到3 851.0 m;持液率不断变化,最大清出液量接近300 m3。研究结果对地形起伏地区天然气管线的清管作业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射流清管器的运行规律与清管段塞的耗散特性,对一实际深水气田进行射流清管动态模拟,通过改变清管器的压降系数和旁通率,分析清管器速度波动特点以及清管段塞耗散规律。研究表明,清管器速度随压降系数呈幂律分布,在敏感区间,压降系数的微小变化使清管器速度大幅波动。清管器平均速度随旁通率的增加线性下降,通过改变旁通率可实现清管器速度的控制。利用射流气体对前方积液的吹扫和携带,可有效地减小积液堆积,降低运行阻力,避免清管器在立管底部出现停滞。旁通的存在使清管段塞沿程耗散,段塞体液相分率下降,液膜区增长,终端的清管段塞量显著降低。射流清管器旁通率的优选需要综合考虑合适的清管器速度波动范围,同时确保清管段塞量处于捕集器的处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国内某长距离湿气海底管道PL因地形复杂、环境温度低等原因,在运行过程中使大量积液滞留于海管中,将加速管道的内腐蚀或水合物生成,对海管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清管周期和清管方案。通过分析将最大积液量法用于清管时机的判定依据,计算发现,该方法得到的清管周期过于短暂。主要是因为清管段塞量过大而不能被段塞流捕集器所吸收,于是提出4种减少瞬时段塞的清管方案。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并综合现场操作难易程度,最终确定较优的清管方案和合适的清管周期。为现场的安全清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所建立的水试压后输气管道的稳态清管模型基础上,从瞬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清管球在管道内的运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清管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研制了水试压后输气管道的瞬态模拟分析软件Pigging.着重介绍了Pigging的流程、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根据中国某气田的一条Ф558.8×12.7,总长约106 km的输气管道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比较符合生产实际,可为任一输气管道的清管通球运行情况的预测和监测提供理论及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汉油区污油处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采油厂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污油。这些油乳化严重,含泥砂多、杂质多、粘度高,原油处理系统无法处理,堆积占用大量罐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对污油样进行室内药剂试验,设计现场简易处理装置和现场试验,并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江汉油区污油处理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蜡沉积实验,建立了适用于杰诺原油的蜡沉积模型,并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日平均动力费用及日平均清管费用的总和即日平均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不加热输油管道的清管周期模型。结合临濮线临邑至赵寨子的站间运行数据,分析了不同出站温度、输量和季节对管道最佳清管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站温度的降低会使管道日平均运行成本增加和最佳清管周期延长,输量的增加会使管道日平均运行成本增加和最佳清管周期缩短,地温的升高会使管道日平均运行成本先减小后增大,最佳清管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规划,针对 2008年以后秦京线输送冀东原油低输量运行需求,研究了冀东原油基本物性和流变特性,冀东原油最佳热处理温度是 60℃。筛选出针对冀东原油最佳改性效果的降凝剂,凝点降低幅度13 .5℃,降粘率86 .6%。制定了秦京线输送冀东原油 2 .8×106 t/a的运行方案。针对秦京线在低输量条件下的管道运行特性,包括热负荷能力、结蜡规律、能耗费用、最优清管方案和加剂原油流动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秦京线冬季工况下结蜡厚度最大值50 .24 mm,经济清管周期是 34 d。研究成果为秦京线 2008年以后输送冀东原油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东北管网输量逐年下降,管道的热损失,尤其是清蜡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热损失相当严重,这已成为管道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按原有的清蜡工艺对管道进行清蜡已经不能满足管道运行的经济性要求。根据结蜡厚度对输油成本的影响和东北管网的蜡沉积规律,建立了适合低输量含蜡原油管道的清蜡周期模型。提出对于低输量含蜡原油管道需要先确定给定流量下的经济余蜡厚度,再用传统方法计算清蜡周期。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于低输量含蜡原油管道,每次清蜡时保留一定的余蜡厚度是合理的;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经济余蜡厚度基础上确定的清蜡周期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需要处理的污油、污水。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油池、除油罐收油主要是靠提升液位,通过泵将污油和水一起输送到沉降罐中,再进行后期脱水、外输等处理,会造成回收油中水和杂质含量高,增加后期处理负担,同时耗费大量电能。应用浮油收集器从地面储油罐或油池中收集原油,所回收原油含水率低,同时也可用于收集脂肪或油脂。  相似文献   

15.
以海洋平台渤中29—4项目为例,介绍了海底管道在试运投产前进行全线通球扫线作业中清管器的选取及相关技术参数的计算,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平台设施和工艺流程,减少临时设施的使用和人力投入。结合全线通球的实际经验,指出整体通球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塘燕原油管道输送原油种类多、 油品切换频繁, 增加了蜡沉积预测的难度。根据管输原油物性, 运用 普适性蜡沉积模型, 研究了塘燕线不同季节、 输送不同种类原油时的蜡沉积速率, 并结合管道运行参数, 预测了塘燕 线管道沿线的蜡沉积层厚度及分布。塘燕线冬季的蜡沉积最多, 春、 秋季居中, 夏季最少; 输送埃斯坡、 马西拉原油 蜡沉积较少, 输送杰诺、 沙中、 沙重原油蜡沉积相对较多; 管道沿线的蜡沉积分布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靠近进站管段 处, 在管道全线运行压力变化不大时, 对于蜡沉积严重的管段, 其压降迅速增加, 造成管道安全运行隐患, 建议每年 秋季进行一次清管作业。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了长距离大管径的输气管道在水试压后,利用清管球擦除管道内试压水的过程.从稳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清管球在管道内的运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清管数学模型,并编写了稳态模拟分析软件Pigging.根据中国某气田的一条φ558.8 mm×12.7 mm,总长约106 km的输气管道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输气管道进行清管稳态计算时,如果设定管道的通球速度,计算出的管道入口压力和流量参数是时时变化的,这在生产实际中较难控制.建议从更切合生产实际的瞬态角度出发分析清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