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预硫化反应机理,综述了器内和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器外预硫化技术具有开工时间短,环境污染少的优点,已成为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主要技术;未来,器外加硫完全活化技术将成为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加氢催化剂是加氢工艺技术发展的关键,各炼油企业从经济及环保角度出发,逐渐倾向于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应用。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器外预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DBT)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硫(HDS)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制备条件下得到的不同配方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HDS活性较好,部分可以达到器内预硫化的效果,不过其加氢活性稍弱;DBT在两种预硫化催化剂上的HDS反应的历程类似,但是对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而言,DBT的加氢脱硫主要依赖于氢解历程.  相似文献   

4.
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工艺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在流化催化裂化(FCC)柴油加氢精制中试中,应用器外与器内预硫化工艺时,LH-03工业加氢催化剂的性能;采用 X 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气压力6.0 MPa、氢气与 FCC 柴油体积比500、反应温度350℃、液态空速1.5 h~(-1)的条件下,采用器外预硫化工艺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基本达到器内预硫化工艺的水平,加氢脱硫活性明显优于器内预硫化工艺,而加氢脱氮活性与十六烷值增幅略低。采用器外预硫化工艺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可随运转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XRD、HRTEM 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运转一段时间后,器外预硫化加氢催化剂的硫化度和硫化物活性相的完善程度已非常接近器内预硫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冯惠文 《齐鲁石油化工》2006,34(3):333-335,341
阐述了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方法和预硫化对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介绍了国外公司在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领域的发展近况,同时对国内相关单位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加氢催化剂有机硫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有机硫化物为硫化剂的器外预硫化技术是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有机多硫化物作为硫化剂的预硫化机理;探讨了有机多硫化物在器外预硫化过程中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认为浸渍液中硫化剂含量、干燥温度、硫化温度及氢压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器外预硫化型MoNiP/γ-Al2O3加氢催化剂的HDN性能,并采用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催化剂作为参比。结果表明,喹啉在器内预硫化催化剂上的HDN反应历程类似;但是相比器内预硫化催化剂,采用本文工艺条件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催化剂的喹啉转化率更高,而HDN活性相对稍弱,尤其是加氢性能存在一定差距,这与其活性相MoS2之间的差别有关。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中编号为Ex6-0-4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HDN活性,其喹啉转化率甚至优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广石化科技》2006,(2):57-57
采用我国自主技术建设的国内大型的3000t/a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装置,日前在抚顺石化研究院建成,并完成工业试生产。此举标志着多年来困扰业界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加快我国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RS-1(S)和预硫化技术在长岭炼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低压组合床重整预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标定结果表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RS-1(S)的活性达到氧化态催化剂RS-1器内硫化的水平,工业应用取得了成功。在加氢系统使用器外预硫化催化剂开工,具有投资省、污染小、开工过程简单、开工时间短、开工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持硫率高和放热效应低等特点。在体积空速2.5h^-1、氢油体积比350、反应压力3.4MPa、反应温度350℃的条件下,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为90.8%,脱氮率为78.6%,而器内预硫化催化剂的脱硫率为89.2%、脱氮率为75.1%,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加氢脱氮活性优于器内预硫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