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几种氨纶弹力纱线的结构性能及其对织物弹性和缩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氨纶包芯纱 氨纶合捻线、氨纶包覆纱等几种弹力纱线的加工原理和纱线结构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其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重点分析并探讨了弹力纱线在纺织过程中参数控制对织物缩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4.
对珠光印花工艺参数如粘合剂种类、用量、焙烘温度、时间等进行优化试验,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珠光印花工艺。  相似文献   

5.
6.
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氨纶丝牵伸机构,氨纶丝喂入装置,原料及纺纱工艺等分析,提出了影响包芯纱断丝的主要原因和所采用的相应技术措施,以达到降低包芯纱断丝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色织氨纶包芯纱品种市场十分看好,产品弹性良好,柔软舒适。但在织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纬缩疵点。日本Jat 60 0 /Jat 610型喷气织机制织的一般工艺为:经架-1,后梁-1,综高96,94,92 ,90mm ,开口3 0°,综平时间3 0 0°,张力≤160kg ,车速≥2 5 0r/min。纬缩是氨纶包芯纱品种最常见的一种疵点。根据它在布面上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幅右纬纬缩,下灯光看,与密路相似,用手摸布面有凸突的感觉;另一种为右点状纬缩,正面看不明显,下灯光看明显,用手摸一样有凸突的感觉。-造成纬缩的原因主要有纬纱和织机工艺参数两方面。(1)纬纱方面:…  相似文献   

8.
曹龙龙  贡建宏 《染整科技》2003,(3):34-35,42
就斜纹类纬弹织物的染整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针对弹力织物高温湿热条件下易起档,卷边的特性,采用了卷染前处理的工艺,并通过适当的定型工艺,使织物在保证弹性的基础上,缩水率又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真丝包覆氨纶机织弹性织物的染整加工四川省海蓉绸厂印染分厂李仲暄,张雄一、前言蚕丝是高档的天然蛋白质纤维,有"纤维皇后"的美誉。真丝织物质地轻柔飘逸,具有优雅的光泽,滑爽的触感,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但真丝织物也有弹性差、易折皱等弱点,以致影响了在某些...  相似文献   

10.
对棉/棉氨纶包芯纱纬弹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后整理各工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棉/玻璃纤维包芯纱阻燃织物的耐热性能的测试,研究分析了玻璃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损失率、织物力学性能及表观特征.该织物在150℃下的热质量和强力损失较小,外观形态和色泽也无明显变化,适合在150℃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毛粗纺氨纶包芯纱纺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纺制毛粗纺氨纶包芯纱时,氨纶百分含量、预牵伸倍数和捻度对包芯纱强伸性和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捻度、氨纶预牵伸倍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毛/氨包芯纱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得出在毛粗纺细纱机BC584上纺制毛/氨包芯纱的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李龙  吴磊  林思伶 《纺织学报》2023,44(1):100-105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纺织特性的弹性导电纱线材料,以棉粗纱、氨纶、银丝为原料,通过设计原料的喂入方式及在环锭纺纱机的前罗拉与导纱钩之间附加定位装置,纺制以氨纶为纱芯、银丝与棉纤维螺旋包缠氨纶且棉纤维位于纱线表面的弹性导电包芯纱,探究捻度对纱线弹性、导电性、耐磨性和断裂强力的影响。以银丝紧贴氨纶表面包缠为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捻度下包芯纱中紧贴氨纶表面包缠的银丝长度的理论值。实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弹性随捻度变化,在70捻/(10 cm)时包芯纱定伸长伸长弹性率、定负荷伸长弹性率较大;在包芯纱伸直(不伸长)状态下,纱线实测电阻值随捻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包芯纱伸长10%的状态下其实测电阻值小于伸直状态下等长度包芯纱实测电阻值,且在75捻/(10 cm)时伸长状态与伸直状态下的相同长度包芯纱的实测电阻值之差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色织物产品设计周期长,试织打样耗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色纺纱图像的真实感色织物的模拟方法。首先采集彩色纱线图像,运用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得到纱线主体,获取纱线主体的上、下边界和中心线,进而得到原始纱线图像的主体部分;接着根据椭圆模型和正弦曲线模型对纱线主体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纱线在二维织物表面中的形态;最后根据色纱循环和织物组织变换模型来改变经纬纱的覆盖关系,实现了真实感条纹型和格子型色织物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模拟不同种类色织物的织造过程,真实地反映织物的外观效果,且能够调整织物组织和色纱循环参数,提高了现有模拟算法的真实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精棉绢丝双层提花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JC/绢丝(70/30)9.7tex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要点及其双层提花织物的织造技术,阐述了在日本津田驹喷气织机上采用双织轴织造的关键技术,织造时应随时利用张力仪测定小轴的张力变化及织造情况并及时调节张力。适当加大小轴张力,达到大小轴张力配合适宜、织造同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purpose of modelling the yarn structure is to find relations that are more reliable giving the behaviour of the yarn starting from its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elastic core spun yarns by a rheological modelling on the basis of pre-existent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is presented. In this model, the elastic core spun yarn is considered as a viscoelastic material. The model is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with two types of elastic core spun yarns 50/78 and 59/156 and a range of draft of five values for two types of yarn and two values of elastane count in dtex (78 and 15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nsile curves indicates a high level of correlation between both data-sets. The effect of the elastane draw ratios on the parameters of this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Our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lastane draf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lasticity and the viscosity of elastic core spun yarns.  相似文献   

17.
麻棉混纺氨纶包芯竹节纱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棉纺设备上纺制麻棉氨纶芯竹节纱将竹节纱技术与包芯纱技术融合在了一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本文通过对R/C(55/45)36.4tex 70D麻棉混纺氨纶包芯竹节纱的纺制研究,分析和总结了纺纱工艺特征,并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棉氨纶包芯竹节纱仿麻面料是以美国皮麻棉、澳大利亚中绒棉、巴西棉和新疆长绒棉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高捻、竹节、包芯等纱线纺制技术和"两高一低"浆纱织造技术生产的纯天然服饰面料。该面料具有仿麻面料的爽滑、"雨点"状的独特纹路、手感柔软和富有弹性等特点,彰显出粗犷、豪放、贴近自然、流行时尚的风格,是衬衫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间位芳纶混纺纱的阻燃、耐高温及物理机械性能,采用两步法,通过反向加捻制备以聚酰亚胺短纤纱线为芯纱、以间位芳纶为包覆纱的包芯纱。将包芯纱制成面密度为210 g/m2的右斜纹织物,通过和同规格的聚酰亚胺/间位芳纶均匀混纺纱线制备的织物进行比较发现:包芯纱制备的面料具有更小的损毁长度、更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以及更大的撕破强力和断裂强力;当芯纱质量低于30%时,聚酰亚胺芯纱能够被很好包裹,不会显露在外,规避了聚酰亚胺难以染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