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叙述了用分散染料在天然织物纤维上进行升华转印的机理,介绍了为改善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效果对天然纤维织物和分散染料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并对同步法热转移印花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薛迪庚 《丝绸》2000,(C00):11-14
介绍了天然纤维织物上进行转移印花的几种方法,如天然纤维上连接分散染料的受体、织物表面聚合高分子薄等,以及与传统分散染料气相转移法完全不同的涂料-热熔树脂转移印花法和湿法转移印花法。指出:在发展气相工艺改革印染生产的同时,应用天把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的目标转向能升华又能与纤维素结合的染料。  相似文献   

3.
朱牧野  徐虹 《上海纺织科技》1989,17(4):42-43,20
升华法转移印花为一种干法加工工艺,织物在印花后不需要再经水洗、蒸化、烘干等工序,因此无废气和废水排出。再则,转移印花对羊毛纤维的损伤也小,能较好地保持羊毛纤维的天然特性,而且,转移印花能真实地重现转印纸上的图案,能印制很精细的花型,具有花型逼真,花纹细致,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等特点。印花设备机械结构简单,占地少,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4.
天然纤维织物升华转移印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发现了升华转移印花这种现象,一直到60年代才在合成纤维织物上应用成功。这种崭新的无介质气相着色印花工艺最大特点是:1.无水生产,废水零排放,符合人类保护生存环境的要求;2.图案精细、景物逼真,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印花工艺水平,尤  相似文献   

5.
6.
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薛迪庚 《印染》1998,24(9):57-58
对转移印花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前景,重点就天然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方法,以及进入买际生产所要达到的清洁型预处理、印花后不水洗、色牢度达标和得色量提高等四方面要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8.
薛迪庚  周文辉 《印染》1996,22(7):5-8
本文介绍了转移印花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采用FP法预处理,然后用分散染料进行转移印花的原理和方法,筛选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用分散染料,并提出了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的工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是涤纶织物以气相转移工艺在190~200℃高温下进行。而天然纤维织物如棉、毛、丝、粘胶(再生纤维)等对分散染料没有亲和力。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采用了用表面聚合高分子薄层(如用苯二烯接枝),织物变性处理(如用醋酸酐冰醋酸变性),连接分散染料的连体(如用羟甲基丙酰胺,聚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实际阐述了热升华转印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热升华转移印花的技术突破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於琴  岳仕芳 《印染》2013,39(14):22-24
采用不同的碱剂预处理织物,筛选不同的转移印花基材,以优化纯棉织物活性染料冷转移印花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织物先采用30 g/L碳酸钠预处理,活性染料采用PET薄膜的转移效果比转移纸效果好;工艺条件为转印压力2~4 kg/cm~2、焙烘温度160~170℃、焙烘时间120~150 s。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纯棉热升华转移印花的技术成果,针对现有方法中纯棉化学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和膨化剂处理纯棉印花颜色不鲜艳的问题,提出采用聚酯乳液涂层实现纯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新思路,分析了聚酯乳液涂层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纯棉转移印花工艺的适应性,以及该技术的优缺点,阐明了该方法具有转印色彩鲜艳、保持棉纤维优点、工艺简单环保、便于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青  丁燕  邢铁玲等 《印染》2013,39(8):49-52
转移印花具有无水或低水污染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符合国家对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有两种转印机理,一种是利用分散染料的升华进行转印,为实现升华转移印花,可将天然纤维或分散染料进行改性,文中综述了改性的原理及方法;另一种是参考活性染料传统印花的原理进行转印,按转印方式可分为湿法转移印花和干法转移印花,文中介绍了这两种工艺的印花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用分散染料对天然纤维施行的转移印花技术.详细讨论了SNP工艺.分别叙述了SNP工艺的特质、产品系列、机械技术、工艺条件、应用及可靠性等.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uitability of printing natural fabrics (wool, silk, cotton and flax) with two natural dyes (alkanet and rhubarb) using pigment-printing techniqu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i.e. dye concentration, nature of thickening agent, type of fixation, concentration and type of mordant, has been studied. The printed good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K/S value and the overall fastness propert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K/S value was obtained by using Meypro gum as a thickener. The K/S increases rapidly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natural dye powder in the printing paste increases from 10 to 40 g/kg printing paste. Moreov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nted goods, which were fixed via steaming, have relatively higher colour strength than their corresponding samples fixed via thermofixation. The effect of mordants on colour development was also studied and alkanet dye was chosen as an example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mordant at a concentration of 20 g/kg printing paste. Different colour yields could be obtained by using different mordants, and all of colour fastness results were ranging between very well and excellent.  相似文献   

16.
分别使用壳聚糖、戊二醛和多元羧酸并复配聚乙二醇和聚乙烯乳液对粘胶织物进行改性预处理,然后采用商业用转移印花纸进行热转移印花,可以获得良好的转移印花效果.从相对染料转移率、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手感和成本方面综合考虑,以BTCA/CA、聚乙二醇和聚乙烯乳液复配使用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提出了架桥思想以及通过一种架桥剂实现架桥思想的基本思路;按架桥剂设计思想试制架桥剂FY-1,用C.I.分散红60上染经FY-1处理的棉织物,其结果证明了架桥思想的可行性。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了架桥机制,由此得出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机制:架桥剂通过自身对棉纤维的亲合性和渗透性预先进入纤维微孔内,同时接纳分散染料的染座分布在微孔内;架桥剂依赖其热膨胀作用在热转印温度下溶胀纤维;分散染料在热转印温度下升华,以分子间作用力上染纤维。  相似文献   

18.
郭开银  李民中  唐人成 《印染》2014,40(6):11-15
对蚕丝和棉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的上浆预处理和喷印后汽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上浆的蚕丝印花织物颜色深度相近,而棉织物则是用羧甲基纤维素上浆时颜色深度更高;用碳酸氢钠作碱剂时,蚕丝和棉织物在颜色深度和颜色稳定性方面的表现更佳;为了获得较深的颜色,棉织物较蚕丝织物需要更多的碱剂和尿素,而所需元明粉的用量是相同的;在汽蒸时,活性染料在棉上的固色率低于在蚕丝上的固色率,但其固色速率高于在蚕丝上的固色速率;蚕丝和棉织物的最佳喷墨印花工艺参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羊毛织物的天然植物染料姜黄染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林明霞  吴坚赵明 《印染》2004,30(10):4-7
分析了影响姜黄染料萃取工艺的因素,试验确定,20g/L烧碱处理可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将萃取的姜黄染料对羊毛织物分别进行直接染色、预媒染染色和后媒染染色,以△E为依据,确定了染色工艺的最优化处方及条件,并测试了三种染色织物的色牢度和抗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