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法测定枸杞子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俊霞  陆敏  戚秀菊 《中国酿造》2012,31(4):168-170
该文建立了枸杞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新方法。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1×10-7g/L,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31.84048x-3.54448,相关系数R2=0.99903,线性范围在6.7×10-6g/L~6×10-4g/L之间;枸杞子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1.7098μg/g,样品测定的RSD为1.6376%,平均回收率95.75%。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用于枸杞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干法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槲皮素用量、铝用量、缓冲溶液浓度、缓冲溶液pH值及反应时间对络合物吸光度的影响以及生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并对不同食品中铝含量进行了测定。在乙酸盐的缓冲介质中,铝离子和槲皮素生成黄色络合物,测定波长为425 nm。缓冲液浓度为0.02~0.10 mol/L;缓冲溶液的pH为4.5~6.0;反应时间为20 min。吸光度与铝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曲线方程测定了食品中铝含量,样品中铝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海蜇皮、油条和面包。相对标准差为1.64%~3.76%,回收率为94.90%~100.60%。此方法测定食品中的铝含量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广西轻工业》2013,(4):43-44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对照品及供试品均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6,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1.56%、2.09%和1.2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0%。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检测桑叶中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洋葱中槲皮素进行测定。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检测波长为382nm测定红皮洋葱中不同部位槲皮素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食品红皮洋葱不同部位槲皮素含量测定的一种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利  潘一乐 《食品科学》2009,30(4):72-75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桑种不同种质春、秋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的12 份种质中,9 份种质秋季桑叶总黄酮含量高于春季,3 份种质春季总黄酮含量高于秋季。鲁桑、广东桑、瑞穗桑、白桑相比较,白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h。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桑叶槲皮素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槲皮素工艺,以桑叶槲皮素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超声温度等对槲皮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槲皮素提取量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液料比26∶1(m L/g)、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70℃,在此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进行验证,桑叶槲皮素提取量为11.13 mg/g,与模型预测值11.31 mg/g基本相符。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桑叶槲皮素的提取量,响应面法对桑叶槲皮素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对HPLC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草酸含量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实验重复性较好,回收率较高,检测范围较宽,能较好地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但HPLC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而分光光度法不适合于要求较高的场合.荧光光度法由于检测限较低,非常适合于低草酸含量啤酒(如加钙啤酒)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pH2.53的氨基乙酸-HCl缓冲体系中,Fe3+对H2O2氧化2,4-二氨基苯酚(DAP)褪色具有催化作用。F-离子与Fe3+形成的稳定配离子[FeF6]3-可抑制褪色作用,抑制作用与F-量呈线性相关。由此建立催化抑制光度法测量微量F-的方法。结果显示,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5L/mol·cm,氟含量在9.0mg/L以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选择性好,用于测定桑叶中的氟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荧光分析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艳 《中国酿造》2008,(6):90-91
研究了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以芦丁为标准样品,以在436nm和483nm处为激发和发射波长,测定了桑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检出限达到1.36×10-9mol/L,回归方程为Y=17.913x+1.388,相关系数r=0.9999;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山东省苍山县和济南产吕蒜中硒含量进行了山县大蒜中硒含量明显高于济南产大蒜。苍山居居民素有种蒜、食蒜习惯,因此长期良含硒高的大蒜可能与此地区胃癌发病率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响应面法对泡沫分离桑叶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稀释倍数、离子强度、温度和pH值4 个因素,依据回归分析法来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桑叶蛋白的回收率和富集比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得出桑叶蛋白泡沫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40 倍、pH 5.5、离子强度0.18 mol/kg、温度25 ℃。在该工艺条件下,桑叶蛋白的实际回收率为92.50%,富集比为7.63。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法能够作为桑叶蛋白粗分离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提高发酵桑叶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为自变量,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发酵桑叶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6 h、黑曲霉∶日本根霉∶绿色木霉=2∶1∶2菌液接种量3.75×107 CFU/100 g,在此条件下发酵桑叶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为133.882 mg/100 g。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pH示差法测定桑葚酒中花青素的最佳测定条件,本文对pH示差法测定桑葚酒中花青素含量的最佳测定波长、缓冲液的最适pH、平衡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且对优化的pH示差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在波长519 nm、缓冲液pH为1.0和4.5、于30 ℃下恒温40 min后测定桑葚酒中花青素含量是最佳的条件。测定桑葚酒中花青素的含量为23.80 mg/L。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76%,加标回收率为99.59%~102.70%,说明用优化后的pH示差法测定桑葚酒中花青素含量是准确可靠的。本文为酒为存在介质的花青素定量分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鲜桑叶为原料,以盐渍、醋蒸结合发酵法制备功能性桑叶茶进行感官品评,以EDTA滴定法测定茶水硬度含量,催化光度法测定草酸含量,液相色谱法测定1-DNJ含量。结果表明:盐水浓度2 g/L时,桑叶茶硬度从1039.29 mg/mL降低至310.14 mg/mL;醋水浓度60 mL/L时,草酸含量从202.8 mg/kg降低至139.4 mg/kg;以专利酒曲为菌种对盐渍、醋蒸后的桑叶发酵12 h制备所得的功能性桑叶茶草酸含量进一步降低至43.52 mg/kg。此方法制得桑叶茶感官评分为88.90分。与同类产品进行比对,功能性桑叶茶风味良好,草酸含量低,硬度和1-DNJ含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桑叶(MLs)传统上用于养蚕以及用作草药和草药饮料。本文总结了桑叶对人体具有的降血糖、降血压、防癌以及通便利尿等药理作用,就桑叶在食品以及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针对当前桑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桑叶的进一步综合利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桑叶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开展资源高值化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校正测定大豆异黄酮总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玲  魏振承  张名位 《食品科学》2005,26(3):209-211
以染料木素(Genistein)为标准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Genistein和大豆苷原(Daidzein)混合标准溶液的异黄酮总浓度。结果表明:混合物中不同种类异黄酮含量的比例严重影响着测定的精确度(测定值,实际值);回归分析显示测定精确度与混合溶液在262nm和250nm收值之比呈显著线性相关,通过该相关性可校正计算混合溶液异黄酮测定值,加样回收试验表明校正前后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8%和97.3%。  相似文献   

18.
刘学  刘飞  黄先智  杨坚 《食品科学》2012,33(20):238-242
为研究桑叶绿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桑叶绿茶香气成分中醛类含量最高;不同季节制成的桑叶绿茶有39种共有香气化合物,主要为苯甲醛、1-辛烯-3-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壬醛、癸醛、β-环柠檬醛、1-甲氧基-4-(1-丙烯基)-苯、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十七烷等;其他化合物中α-法尼烯、β-罗勒烯、苯甲酸-(Z)-3-己烯-1-酯、吲哚、雪松醇、萘及其衍生物、植醇、正己醛等物质在各样品中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原因与桑叶采摘的季节有关;而正己醛、(Z)-2-庚烯醛、1-辛烯-3-醇等可能与桑叶绿茶香气中夹杂的豆腥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