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基于不同机理的抗氧化方法对果蔬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单体,包括黄烷酮、多甲氧基黄酮、黄酮醇、酚酸等活性成分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显示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对天然产物或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的评价应该采用至少两种机理不同的抗氧化方法进行测试,才能取得较为客观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赵金伟  李范洙  张先 《食品科学》2010,31(17):170-172
通过对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能力实验,测定苹果梨幼果和成熟果果皮中提取的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苹果梨酚类物质对DPPH 自由基、·OH 和亚硝酸根离子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其中幼果中提取的酚类物质清除效果要好于成熟果果皮。  相似文献   

3.
蜂蜜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雪峰  徐响  孙丽萍  庞杰  沈新锋  黄兰  何伟 《食品科学》2011,32(21):278-282
酚类物质是蜂蜜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酸、黄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亚硝酸盐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 ·、羟自由基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蜂蜜中酚类物质的提取、检测、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蜂蜜中酚类物质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百合花瓣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个栽培百合品种(“索邦”、“西伯利亚”及“黄天霸”)和岷江百合花瓣的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测定4类百合花瓣的酚类物质及15种单体酚含量,并通过测定5个抗氧化指标(ABTS+·、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以及金属螯合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花瓣酚类物质含量由高到低次序为:“索邦”>“西伯利亚”>“黄天霸”>岷江百合。其中单体酚的种类也有所不同,但均含有儿茶素、飞燕草素、表儿茶素、二氢杨梅酮、芦丁、香豆酸、二氢槲皮素、山奈酚。4类百合花瓣酚类物质对ABTS+·、DPPH 自由基、·OH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铜离子均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良好的金属螯合能力。结论:4类百合花瓣均适合作为天然抗氧化材料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天山北麓石河子产区的4种不同成熟度‘赤霞珠’葡萄果实所酿葡萄酒为样本,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样品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究葡萄成熟度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酚类物质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葡萄成熟度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有较大影响。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成熟度的上升呈现增高趋势,黄酮醇和黄烷-3-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抗氧化能力的不同主要是由酚类物质差异导致。黄酮醇和黄烷-3-醇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影响较大;花色苷乙酰化物质会使低成熟度的葡萄酒呈现出与高成熟度葡萄酒相似的铁离子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枇杷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主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发芽对小麦苗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了5个品种小麦苗在不同发芽阶段下的芽苗生长状况、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 C4H)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ic acid CoA ligase, 4CL)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显著提高了小麦苗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活力,5个品种小麦苗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品种小麦苗差异较大,其中发芽6 d时,5个品种中秋乐168酚类物质含量最高,为740.72 mg GAE/100 g DW。小麦苗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发芽可激活小麦苗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显著提高小麦苗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且酚类物质的积累是提高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将小麦苗研发成富含酚类物质等功能成分的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复合小浆果果酒中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款不同原料配比的复合小浆果果酒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合果酒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保留率和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酚类物质含量对ABTS、DPPH和羟基(·OH)这3种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加入了红色小浆果(红树莓和红枸杞)的复合果酒相比,全部由黑色小浆果(黑桑葚、黑莓和黑加仑)酿造的复合果酒总酚、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及黄酮醇和黄烷-3-醇含量更高,但总酚酸和鞣花单宁含量较低。其中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r=0. 817)、总酚酸和鞣花单宁含量与DPPH(r=0. 950和r=0. 895)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r=0. 769和r=0. 812)呈强正相关性,这表明黑色小浆果复合果酒的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有红色小浆果加入的复合果酒DPPH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力更佳。  相似文献   

9.
比较老山芹及其不同部位(嫩叶、茎)甲醇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测定5 种抗氧化指标(铁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老山芹嫩叶总多酚含量为30.51 mg/g,分别为全株植物与嫩茎的1.25、1.78 倍;老山芹嫩叶总黄酮含量为28.92 mg/g,分别为全株植物与嫩茎的1.34、4.00 倍。在抗氧化能力测定实验中,铁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排序均为嫩叶>全株植物>嫩茎>对照组(VC);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排序为嫩叶>全株植物>对照组(Trolox)>嫩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排序为嫩叶>嫩茎>对照组(VC)>全株植物。老山芹及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次之,铁还原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桑葚(Morus alba L.)精深加工潜力,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种,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桑葚汁的理化性质、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葚汁是四种乳酸菌优良的生长基质,发酵结束添加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桑葚汁中活菌数皆超过11 lg(CFU/mL)。发酵过程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综合比较四种菌种的发酵能力,菌株LP的发酵性能最佳,发酵后桑葚汁中活菌数为12.5 lg(CFU/m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4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4.5 mg芦丁当量(R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3%,铁离子还原力(FRAP)为25.3 mg抗坏血酸当量(AAE)/mL,其抗氧化能力最强,菌株LP可作为桑葚发酵的最佳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三种酵母菌(BV818、ICV254和CY3079)制备的海红果酒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基本理化性质、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且对三种发酵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三种酵母发酵海红果酒的过程中各指标总体变化趋势没有表现出酵母间差异,但各指标的变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三种酵母发酵酒中总酚含量为915.86±5.13~1066.85±16.44 mg/L,黄酮含量为31.60±1.32~42.64±0.45 mg/L,显著高于发酵原液(p0.05),表现出很高的清除DPPH·能力和还原能力;三种酵母发酵酒中共检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和酸类等,三种酵母发酵酒的特征香气均为3-甲基丁醇。在三种酵母中,酵母ICV254的降糖速率最快,发酵时间仅为8 d左右,所得发酵酒的酒精度高、残糖量低、酸度低、感官评分好,同时总酚和黄酮含量高、抗氧化能力最强,且香气成分多,所以选择酵母ICV254为海红果酒的最佳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2.
海红果多糖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红果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Malus prunifolia Borkh,PFM)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海红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以VC为对照,应用DPPH法测定海红果多糖清除有机自由基能力、ABTS法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Fenton反应测定其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结果:PFM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h、料液比1:10(g/mL),此条件下PFM得率为6.75%;PFM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P<0.05),效果优于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但弱于VC。结论:优化海红果提取工艺得到的PFM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程正涛  丁庆波  张昊  任发政 《食品科学》2010,31(24):172-176
目的:优化海红果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 试验设计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海红果多酚得率的影响。利用SAS 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海红果多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2.4%、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3.2h,海红果多酚得率9.25mg/g。结论: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0.22%,证明所选工艺条件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海红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红果的植物学特征、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等作了介绍,以期为开发利用海红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红果中果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果糖在酸性条件下失水得5–羟基呋喃甲醛[1],在285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其线性范围为0~34μg/ml,回归方程为y=0.0322x 0.0128,相关系数R=0.9987。采用此法测定了海红果中果糖的含量,回收率99%。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李莉莉  林勤保  李波 《食品科学》2009,30(20):285-28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海红果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离并确定了60种成分,占总质量的97%。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醇类化合物17种、醛类化合物17种、酯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5种、烯烃类化合物4种、烷烃类化合物6种。  相似文献   

17.
杨辉  杨嫚 《食品工业科技》2015,(03):254-259
为了充分地利用海红果资源,提高其加工水平,以海红果浓缩汁为原料酿造白兰地。在选取海红果白兰地酿造适宜酵母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为影响因子,以残糖、酒精度、风味及甲醇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海红果白兰地酿造的最优酵母为VL2,适宜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6°Brix、接种量0.23g/L、发酵温度20℃。在此条件下酿造的海红果白兰地综合评分和甲醇含量分别为90.8和62.99mg/L,酒精度为42%(v/v),总酸含量为0.35g/L,果香浓郁,酒香纯正,绵延柔和。   相似文献   

18.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海红果渣中的果胶,系统考察了SDS浓度、p H、微波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8%,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15,微波时间为14min,p H为2.0,重复提取两次,在该条件下,海红果渣中果胶得率为16.1%。与拟合的二次回归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天浆壳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天浆壳多酚提取工艺。通过多酚的还原能力、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天浆壳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v/v)为42%,液料比为16∶1(m L/g),提取温度为61℃,超声时间为64 min。在此条件下,天浆壳多酚的提取量为(26.86±0.37)mg/10 g。该多酚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当多酚浓度为1 mg/m L时,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78%和85.22%。结论:此优化工艺可行,该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Application of a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TPS) coupled with ultrasonic technology for the extraction of phloridzin from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was evaluated and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he ethanol/ammonium sulfate ATPS was selected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the phase diagram, effect of phase composition and extract conditions on the partition of phloridzin, and the recycling of ammonium sulfate. In addition, the evaluation of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loridzin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partition coefficient (6.55) and recovery (92.86%) of phloridzin were obtained in a system composed of 35% ethanol (w/w) and 16% (NH4)2SO4 (w/w), 51:1 liquid‐to‐solid ratio,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36 °C.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respective 35% and 80% ethanol, ultrasonic‐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UAATPE) strategy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with lower ethanol consumption, less impurity of sugar and protein, and higher extracting efficiency of phloridzin. Our result indicated that UAATPE was a valuable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and preliminary purification of phloridzin from the fruit of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deep processing of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industry to increase these fruits’ additional value and dri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