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六枝岸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可能出现的边坡变形破坏形式, 利用工程类比和经验方法初步确定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极限平衡分析和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分别分析了花江北盘江大桥六枝岸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各工况条件下, 二维、三维稳定性分析结果规律一致, 均满足边坡稳定性设计要求, 且有一定安全裕度;边坡各剖面的失稳模式基本以近似圆弧型整体失稳;相较于二维极限平衡法, 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略大。  相似文献   

2.
2010年7到8月间的鞍山市降雨频繁,市区多处发生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本文采用了极限平衡法对鞍山市对炉街42号人工岩质边坡进行了计算,同时利用三维楔形体稳定分析方法计算了崩塌发生的结构面及其滑动方向,为类似地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三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确保建设场地及相关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出的边坡塑性区分布图和位移矢量图,判定出了滑动面的位置。然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出边坡在天然条件下和锚杆支护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说明用三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计算边坡的稳定性是可靠的,这为边坡工程的加固设计增加了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AE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各种极限平衡分析法均需首先假定出边坡滑动面的形状及具体位置,本文利用声发射原理及技术,对声发射仪监测结果采用逐次近似法进行分析,从而在边坡不断破坏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准确定位出边坡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及形状,再利用各种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本文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乌江银盘水电站坝址左岸开挖边坡最高达约160 m,高边坡稳定为坝址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左岸边坡划分为左坝肩斜交顺向坡、下游斜交坡及厂房尾水渠边坡,其中左坝肩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左坝肩边坡岩体以页岩、砂岩为主,发育多个层间剪切带,与裂隙组合,边坡可能发生不同规模的块体滑移失稳.在以二维刚体极限平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空间赤平投影分析,得到边坡的可移动块体及其运动模式,在三维效应明显时进行三维补充分析计算.通过二维极限平衡、三维数值分析表明,边坡开挖后的稳定系数小于1.0,边坡将局部失稳,通过采用联合加固措施,可保证边坡安全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在边坡实际开挖施工过程中,总体上局部不稳定块体通过处理后,边坡整体稳定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某长江大桥高峰岸锚碇基础边坡三维模型,模拟分析了锚碇基础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GSI(地质强度指标)法确定岩体力学参数,更符合工程实际;三维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明显高于极限平衡分析结果;三维分析方法可直观显示边坡的破坏形式和位置,便于定性判断边坡破...  相似文献   

7.
渗流场和温度场引起边坡灾害预报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索多场耦合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个考虑渗流场和温度场对应力场作用的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通过与传统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对抗剪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问题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考虑渗流场和温度场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估常用的极限平衡法虽计算简便,但计算过程对边坡破坏模型进行了简化,导致计算精度不高,而有限元法充分考虑了露天矿山边坡的破坏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极限平衡法的缺点。将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结合,综合确定矿山边坡的稳定性,为矿山边坡设计与稳定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侯成恒 《煤矿安全》2022,(6):236-241
为解决深大顺倾边坡失稳破坏问题,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通过工程钻探与监测数据追踪分析方法,确定弱层赋存规律及变形边界划定;基于强度折减与反分析法,得出岩土体力学指标;运用极限平衡与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不同内排高度与边坡稳定变化规律;采用监测数据追踪分析,对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二维极限平衡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内排高度为80 m时,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监测数据追踪分析,内排方案可实现对边坡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8月间,鞍山市降雨频繁,市区多处发生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采用极限平衡法、三维楔形体稳定分析方法,对鞍山市对炉街人工岩质边坡崩塌结构面及其滑动方向进行了计算,为类似地区的边坡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错断处自动构建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德福  吴立新  殷作如 《煤炭学报》2009,34(10):1305-1309
针对断层等因素破坏了地层连续性形成的地层错断而造成钻孔控制数据缺失情况,以及现有地层错断处三维建模方法的不足,基于广义三棱柱(GTP)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局部虚拟建模钻孔法(LVMB).该方法主要分为3步进行:① 确定需要在之间插入LVMB的2个界限三角形;② 在这2个界限三角形相应的3条边之间自动插入LVMB;③ 构建2个界限三角形之间的地层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地自动进行地层错断处的三维建模,扩展基于GTP体元三维地质建模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3D对一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比两种方法求得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FLAC3D计算安全系数的精确性与极限平衡法相当,FLAC3D考虑了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极限平衡法相比,FLAC3D在边坡稳定分析中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露天境界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露天境界优化是露天矿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最终境界优化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矿山资源状况、开采技术条件、矿产品销售价格、矿石开采及处理成本等多因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复杂工作。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选择Lerchs-Grossmann优化方法(L-G法)对云南易门铜矿进行露天境界优化研究,通过对露天境界中优化参数和优化方法的探讨,得出了矿山开采优化的露天经济境界,为矿山的开发提供直接技术方案和投资决策依据。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露天境界优化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露天台阶下空区安全隔离层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露天矿山存在开采境界下有空区危害的现象,安全隔离层厚度及稳定性分析是保证露天安全开采的关键,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广东省大宝山露天矿开采为例,理论计算得出不同跨度下的安全隔离层厚度,再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二维空区模型进行模拟,比较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的结果。通过二者的比较最终得出不同跨度下最佳的安全隔离层厚度。最后就矿山具体存在的空区群,建立三维空区群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为露天开采境界下空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取SURPAC三维地质矿业软件系统,结合铜陵新桥矿床的实际需求,基于三维数字矿山模型,使用L-G算法规范的数学逻辑结构对露天采场进行境界优化,为扩大经济效益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并为新桥矿床开展更为合理的开采生产安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露天开采的境界优化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露天境界优化是露天矿开采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境界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矿山资源状况、开采技术条件、矿产品销售价格、矿石开采及处理成本等众多因素,最终实现矿山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矿床资源三维块段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浮动圆锥法境界优化的基本原理,并重点讨论了边坡角在空间不同区域发生变化时境界优化的实现方法,以及复杂边坡角条件下露天境界的形成过程。最后,介绍了浮动圆锥法在矿业软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探索考虑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的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技术,并研制成功一个考虑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的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通过对比分析,对抗剪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问题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得出采用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考虑温度场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白云鄂博铁矿主矿露天采场+1 230 m以上南部边坡为工程背景,运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出边坡在自然、地下水和地震3种不同组合工况下的安全稳定系数,并通过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规律,最后得出了E1、D1、D2区的稳定边坡角。  相似文献   

19.
GIS和FLAC~(3D)耦合下的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晓东  谷晓松  王海龙 《煤炭学报》2010,35(9):1435-1439
在分析GIS空间数据模型和FLAC3D初始单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栅格数据模型与FLAC3D的六面体单元(Brick)模型的数据耦合,提出了两者耦合下的煤矿采场三维空间构模方法。利用该方法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GIS时空数据库,以"三带"的断裂带上限值定义了上覆岩层破坏高度函数。结合汝箕沟煤矿32211工作面的开采实际,计算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破坏空间分布,给出了终采线附近上覆岩层破坏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