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水量对散体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改善散体流动性对散料处理工程的重要性;揭示了水份对散体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及其对细粒物料摩擦力和粘结力的作用机理;得出在散料处理工程控制散体最优含量有益于避免堵塞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崩落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崩落矿岩散体物理力学性质出发,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把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分为两个过程:整体流动和细小颗粒渗透流动。通过试验探明了放出体形和大小受矿石块度组成的影响情况;同时,采用不同矿石颗粒和废石颗粒组成,对覆盖岩层下放矿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了废石层细小颗粒渗透的过程和机理,以及细小颗粒渗透作用对放矿贫化的影响,为放矿贫化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矿岩散体放矿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宁 《有色金属》2002,54(2):98-103
分析非均匀矿岩散体在放矿过程中的流动特点,提出非均匀矿岩散体计算机模拟放矿过程的思路,散体堆体由覆盖废石层和矿石层两部分组成的,散体颗粒的粒径组成分成1-10组,用中间值表示每一组颗粒的粒径,颗粒重作圆形单元,它的移动受单元或边界之间的阻碍作用,运动方式有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和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考虑单个颗粒的速度引起的冲击作用以及颗粒的摩擦力,引入调整参数来调整模拟误差。颗粒位移的计算循环是通过一次次的遍历所有颗粒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崩落矿岩散体被视作连续介质,从场论的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无限边界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移动场的密度场。散体在底部放出口放出过程中,散体移动场中存在散体移动场和散体静止场,且两场在移动边界上必保持连续。在散体移动场中,对于理想散体,密度场为均匀场和定常场;对于实际散体,密度场为非均匀场和不定常场。在散体静止场中密度场为均匀场和定常场。论文介绍了理想散体和实际散体移动场密度方程,并对散体移动场的密度场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论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崩落矿岩散体被视作连续介质,从场论的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无限边界条件下崩落矿岩散体移动场的速度场。散体在底部放出口放出过程中,散体移动场中存在散体移动场和散体静止场,且两场在移动边界上必保持连续。在散体移动场中,对于理想散体,速度场为非匀速场和定常场;对于实际散体,速度场为非均匀场和不定常场。在散体静止场中速度场为均匀场和定常场。论文介绍了理想散体和实际散体移动场速度方程,并对散体移动场的速度场特征进行总结和讨论。并进一步对速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崩落矿岩散体加速度特征。论文研究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崩落矿岩散体的结构特征,从影响崩落矿岩散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组构特征出发,利用统计理论、散体力学理论对崩落矿岩散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从崩落矿岩散体的微观结构出发,建立了崩落矿岩散体的刚性接触模型,将颗粒间的接触力同局部应力联系起来,建立了崩落矿岩散体的局部本构模型.以崩落矿岩散体局部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崩落矿岩散体的二维、三维本构模型,揭示了放矿过程中崩落矿岩散体的强度与流动本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铅锌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上盘粉砂岩不稳固,崩落矿体后在极短时间内上盘粉砂岩发生垮落,致使矿体与围岩发生混合而造成贫化等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视放矿口放出矿体为类椭球体,并结合现场实际,分析矿体颗粒流动特征,得出矿岩混合散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大致区域分布。通过分析给出了矿岩混合散体的初步回采方案,以期得到较好的矿石回采率,为矿山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堆浸过程中,溶浸液与矿岩散体发生着复杂的物化反应,溶浸液对散体的相关性质存在着损伤作用。通过模拟现场浸出条件,将在酸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花岗岩及砂岩试件进行岩石力学试验,测定了矿岩抗拉、抗剪强度随着浸泡时间的改变程度,计算了相关参数的化学损伤系数,并分析了试验机理。  相似文献   

9.
10.
矿岩散体堆积状态普遍存在于采矿生产中,是关系矿山生产安全及矿石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散体堆积角度(自然安息角)是其流动性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是散体颗粒的重要物理参数。利用自制测定装置开展物理试验,研究了静态与采场放矿条件下,不同粒级矿岩散体自然安息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态与采场放矿条件下,随着矿岩散体粒级增大,其自然安息角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在非均匀矿岩散体中,大粒级矿岩散体占比增大,其自然安息角随之增大;静态试验条件与溜井放矿、漏斗放矿、排土场堆积等条件相似,在选择溜井与漏斗放矿倾斜角、确定排土场占地面积及坡面角度时,可根据散体粒级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从采场放矿条件试验结果来看,适当增加散体粒级,可降低散体自出矿口流出的距离及堆体体积,改善铲运机作业条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小粒级散体流动性优于大粒级散体,应使覆盖岩层的粒级大于矿石粒级,有利于矿石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兼作光度检测器设制了一套流动注射分析装置,研究了工业水中铁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建立一种新的测定方法,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分析速度为170次/时,扩大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残存瓦斯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衡  赵发军 《煤矿安全》2012,43(3):121-123
为了考察常态下煤充分解吸后的残存瓦斯含量的大小,需要对残存瓦斯含量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新安矿残存瓦斯量与水分、灰分、挥发分、粒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残存瓦斯量与灰分、挥发分等因素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灰分是影响新安矿残存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新安矿煤的残存瓦斯量为2.5~3.5 m3/t。  相似文献   

13.
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饱和土强度受含水量的影响极为明显,针对北京地区的非饱和土,通过三轴试验,建立了非饱和土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为工程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发泡剂、粉煤灰及外加剂制备采空区充填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影响下充填体强度特性、蠕变特性、应力应变特性和变形特性退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由水对充填体性能退化影响明显。具体表现为: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充填体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递减,初期递减幅度较大,后期较小;充填体强度峰值、峰后残余强度及延性随着含水率增加而递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充填体弹性模量降低幅度较大,泊松比变化幅度较小,其他变形参数如剪切模量,体弹性模量均减小,充填体在水弱化情况下会进一步产生压缩,抗变形能力退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供水管井井水含砂量标准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探讨了供水管井井水含砂量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制定标准的影响因素 ,首次提出了“井水含砂量特征曲线” ,解释了井水含砂量标准控制指标的理论依据。概述了国内外井水含砂量标准的现状 ,并对分歧和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大量管井施工及运行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新的供水管井井水含砂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谢路奔 《矿冶工程》2012,32(6):93-95
研究了4种褐铁矿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 烧结的适宜焦粉配比随着褐铁矿结晶水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当结晶水高时, 要获得适宜的烧结矿质量, 需要增加焦粉配比; 在相同配碳量及相当烧结速度的水分条件下, 矿种结晶水含量越高, 烧结矿转鼓强度越低。利用铁矿石成矿及成矿过程液相渗透行为实验研究了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原因。结果表明: 结晶水脱除后铁矿石出现很多孔洞, 烧结过程液相会渗透到孔洞中, 孔洞数量多则渗透到孔洞中的液相增多, 用于粘结作用的液相则减少了, 这是烧结矿转鼓强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屯兰矿8#煤层低渗透含瓦斯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液伺服渗流装置进行了轴压、围压与瓦斯压力的交叉试验,以分析含瓦斯煤渗透性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在恒定的应力场中,含水率的变化对于煤体渗流特性影响很大,渗透率的变化与含水率呈现负指数函数形式,与轴压、围压也呈现负指数函数变化;通过比较拟合函数中的拟合系数a发现在含...  相似文献   

18.
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横山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通过曲线估计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随开采深度、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和开采厚度4个影响因素变化的发育曲线;设计了4因素3水平数值模拟正交试验,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矿体倾角>分段高度>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对比分析表明在试验水平内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经验公式应用于多层含钒页岩矿床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中缺乏合理性;将极差作为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的权重,结合曲线估计结果建立了多因素变化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函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寨崖底煤矿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采用了现场测试、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寨崖底煤矿煤层顶底板岩性、岩性边界、煤对瓦斯的吸附常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6号煤层和9号煤层瓦斯含量与顶板泥岩厚度的关系;证实了影响寨崖底煤矿6号煤层瓦斯含量远大于9号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顶板泥岩厚度、岩性边界、区域地质演化有关;而影响6号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的次要因素主要是煤的吸附常数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