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膨胀性黄土隧道开挖,运用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不太好,所以优化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对膨胀性黄土隧道大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以太兴铁路二标段某膨胀性黄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隧道围岩进行监控量测,掌握围岩的变形特性;提出优化施工法及设置大锁脚的控制大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2.
鲍海荣 《四川建筑》2012,32(2):228-229
结合郑西线大断面黄土隧道-张茅隧道采用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对初期支护型钢的受力和位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主要施工步骤,及型钢的受力特点和对施工影响较为重要的工序。  相似文献   

3.
李洲 《建材世界》2014,(3):110-112
详细介绍了短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技术特点,并对其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施工安全、质量控制等进行分析,并以全长6015 m新屋基隧道开挖为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软围岩开挖时存在的软岩、断层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孙顺应 《重庆建筑》2021,20(8):36-38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是由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因素决定的.该文介绍了重庆山区某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控方法,总结了山区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拱顶、地表等处的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隧道变形量监控技术是可行的;采用洞内监测与洞外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测量地表沉降、洞口及洞顶沉降量;在开挖前20d,洞口沉降发展较为迅速,累计变形速率达0.4mm/d,随后沉降速率放缓,约60d后沉降基本稳定;地表沉降变形较为杂乱,在开挖0~25d范围内发展迅速,后在0~2mm范围内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俊举 《山西建筑》2006,32(1):288-289
通过对“七步开挖作业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以及与隧道传统开挖法的比较,详细介绍了“七步开挖作业法”在西华岭隧道洞口段施工中的应用,为隧道工程不良地段施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在降雨工况下的沉降变形机理,依托在建银西铁路沿线董志塬区浅埋长段落大断面驿马隧道,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浅埋长段落黄土隧道雨季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和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降雨量对地表变形和围岩变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兆性...  相似文献   

7.
8.
以大潮高速黄坭权隧道为例,利用有限差分析软件FLAC~(3D),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定性、定量方面评估隧道Ⅴ级围岩开挖过程中隧道力学行为,对开挖过程中开挖进尺、核心土长度、中下台阶间距提出了合理取值,并应用于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9.
帅建国 《建筑施工》2011,33(11):1019-1021,102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是在对“新奥法”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中,为解决软弱围岩的稳定与工期矛盾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实际,主要介绍”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概念和优点,并就此方法的快速施工提出了看法和体会,从而促进施工生产沿着规范化轨道运行,以真正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下穿煤矿采空区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规律,以太原—焦作高铁控制性工程——皇后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开展数值对比试验,分析采空区与隧道不同距离、不同围岩强度、不同支护强度影响下拱顶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顶部与采空区距离的逐渐增大,拱顶沉降逐渐减小,即距离越大,采空区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越小,采空区对隧道的有效影响范围约1.7倍的隧道洞径。随着围岩强度等级的降低,拱顶位移呈现指数式增长,隧道围岩稳定性受围岩强度等级影响显著。隧道拱顶位移随着支护强度的增大,位移不断减小,围岩等级越低,支护强度对隧道变形的有效控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运用商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通过对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数值模拟成果的分析,得出了在同一围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变形、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特性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使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处于安全可靠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市政技术》2016,(3):65-68
云岭隧道在炭质千枚岩段采用微台阶法进行开挖,在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利用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值的特征值曲线、回归方程、变形与时间关系、地下水与变形的关系及千枚岩变形与板岩变形的比较,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情况,并对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越来越多的深埋公路、铁路隧道和水电、矿山地下坑道将要或正在高地应力环境条件下进行修建,围岩大变形的预测与防治已成为地下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以某公路隧道的围岩大变形预测研究为例,通过对隧道围岩中软岩的物理和化学成分测试,岩石为非膨胀岩,预测其将发生挤出型变形;结合场区的地应力实测资料,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出隧道沿线最大主应力分布情况。对详细地质勘察中采集的岩芯进行单轴和三轴物理力学实验,得到围岩的抗压强度;应用强度应力比临界值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隧道开挖大变形部位和变形破坏模式,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隧道开挖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进兴 《城市建筑》2014,(6):106-106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人们对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足,要从根本上保证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结合软弱围岩环境下隧道的施工,深入探讨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土工基础》2016,(2):183-187
以金堆城钼业尾矿输送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为例,采用分布式数字地震仪进行浅层地震法测试,较好地查明了地层、断裂构造,并根据波速进行了地质分段,为隧道岩体质量和工程地质围岩分类评价提供了较充分的分段依据,此分段方法经钻探、槽探及工程地质测绘验证,并在隧道施工时进行了现场确认,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阐述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探测方法的基础上,引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较好地解决了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分段、岩体质量指标和围岩稳定性评价等问题,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志超  周建春 《施工技术》2012,41(8):40-42,63
结合广州增从高速公路桃园1号隧道工程,介绍了一种单独利用隧道收敛计量测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三角形量测法,重点论述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即通过选取比较最优回归分析模型,最后得到拟合结果.以监测断面ZK55+200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判断围岩稳定性以及二次施工时机.  相似文献   

17.
浅埋岩质公路隧道爆破开挖时,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安全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密云火郎峪浅埋岩质公路隧道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应力应变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监控量测,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隧道开挖后拱顶存在明显的拱效应,拱脚处围岩压力集中,拱脚的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的安全和施工;围岩压力、洞顶沉降和收敛监控量测表明,初衬支护后7d为构筑二次衬砌最理想的时机。正确的监测和计算分析可以预测和预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和结构所受的应力大小,指导设计和施工,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波 《土工基础》2004,18(5):59-61
以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乌石山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为对象,基于公路隧道开挖常用的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小导坑法进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开挖方式对围岩的变形量、应力场、塑性区以及洞周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从力学的角度选择最适合在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地层的开挖方法,为隧道的合理支护和施工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清祥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9):134-136
黄土地区公哇岭隧道位于山体坡积体处,左侧围岩侧压力较大,围岩收敛变形明显.为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CRD工法施工工序展开数值模拟.经过分析,采用CRD工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力最大为1.29 MPa,位于临时中隔墙的顶部和底部,拱脚位置围岩应力也较大,拱顶沉降值57.5 mm,水平扩张89.9 mm,地表最大沉降53.0 mm,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