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鉴于李家峡库区复杂的地质情况及较长的蓄水历时,结合水库初次蓄水以来的拱坝垂直位移观测资料对坝体及坝肩岩体的垂直位移及其物理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李家峡拱坝坝体及坝肩岩体的垂直位移基本正常,整个坝体变形安全性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双曲拱坝蓄水期坝顶水平位移的特点,在对其监测资料进行时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蓄水期坝顶水平位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串联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预测了该坝蓄水期变形性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串联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合理地反映大坝蓄水期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鉴于垂直位移观测是监测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设计了瀑布沟水电站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基于精度评估原理,采用平差计算方法对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进行了精度估算,并总结了水库蓄水后重力场变化对水准测量的影响及高差改正。结果表明,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设计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在水库蓄水前后进行重力观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高拱坝施工期提前蓄水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等效应力法及抗滑稳定相关程序研究拱坝施工期封拱蓄水高度。结果表明,高拱坝在施工期最高蓄水位情况下封拱高度可控制在浇筑高度4/5以上,通过边浇筑边封拱的施工程序,对已浇筑坝体进行部分封拱,能改善静水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进而达到提前蓄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蓄水初期坝体内部实际温度分布状态对高拱坝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运用sufer8.0绘图软件绘制各蓄水阶段的拱冠梁坝段实测温度等值线图,根据温度等值图可直观分析坝体内的温度场分布状态,并结合西南某高拱坝施工期及蓄水初期光纤实测温度资料,判断得出该高拱坝坝体温度场分布大致合理,温度控制措施合理有效。由此表明,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可满足实际现场运行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锦屏一级高拱坝地质构造复杂、两岸基础刚度及坝体体型不对称问题,利用AutoCAD和HyperMesh联合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应用Marc软件对拱坝基础系统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到加固前后坝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并采用基于位移突变的强度折减法评估拱坝基础系统的整体安全度。结果表明,锦屏高拱坝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符合拱坝受力的一般规律,位移和应力呈现较明显的左右不对称分布,对左岸f5、f8断层进行加固处理可改善位移和应力的不对称分布状况,综合分析位移突变点及位移变化速率突变点,认为锦屏拱坝基础系统的整体强度储备安全度约为2.5。  相似文献   

7.
张燕  顾冲时 《水电能源科学》2005,23(3):65-68,i006
针对凤滩空腹重力拱坝坝顶切向位移变化规律与拱坝常规变形规律的不同,从物理、力学角度出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构建了空间挠度模型,据此分析该坝的变形规律,评价大坝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湾拱坝蓄水期坝踵应力应变的工作性态及变化趋势,采用变形法对小湾拱坝各处应变计组进行了应力计算,由此获得拱坝的工作性态正常,满足安全要求。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河床#22坝段监测资料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并对资料序列最后五天的应力值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可知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当水库蓄水至1 240 m时,预测的坝踵垂直向正应力在混凝土标号允许抗拉和抗压强度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从而表明大坝应力应变工作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9.
结合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大型水电站围堰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深厚覆盖层地基高土石围堰在完建期和蓄水期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堰体垂直位移的方向均竖直向下,最大值发生在堰体底部;完建期堰体及堰基的水平位移呈现两种趋势,上游部分水平位移指向上游,下游部分水平位移指向下游,蓄水期堰体及堰基的水平位移均指向下游;堰体的大、小主应力分布基本均为压应力,并从堰面向堰内逐渐增大,最大值发生在堰体底部的防渗墙附近,在防渗墙周边应力较为集中、梯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锦屏一级高拱坝左右岸存在的f2、f5、f13、f14等断层进行了模拟混凝土置换处理,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了坝体和基础的位移,经比较分析可知,对f5和f13断层同时进行处理可使坝体和基础的顺河向位移最小,横河向位移更为对称,并减小拱坝整体向右岸的位移。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碧口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布置和资料系列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其外部变形实测数据过程线和特征值统计表,对坝体和混凝土建筑物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时空定性分析,从而对其安全性态进行评价,并讨论了土石坝原型监测资料分析中的一些问题。综合分析认为,碧口土石坝坝体和混凝土建筑物外部变形相对较小,基本趋于收敛稳定。  相似文献   

12.
张帅  张楠  杨孟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87-89,211
介绍了SAS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探讨了基于SAS系统的大坝服役性态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的实现技 术,并以古田溪二级大坝#23坝段坝顶垂直位移观测资料为例,利用SAS系统构建了大坝服役性态回归分 析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要求,并能很好地预测大坝的安全状态和趋 势。  相似文献   

13.
大坝监测资料分析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常规的分析方法较少考虑监测信息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存疑。因此,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重要指标——近似熵研究大坝监测信息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实际监测数据选取近似熵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而评估大坝的运行状态。通过分析混凝土坝坝顶水平位移和土石坝测压管水位,发现近似熵算法能在若干监测信息不确定性条件下较有效地识别大坝监测数据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和引入邓肯-张E-B非线性弹性模型,对三板溪堆石坝的坝体变形、施工顺序和面板配筋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坝体次堆石区的填筑料远比主堆石区差,导致下游坝体的水平位移大于上游坝体,最大垂直沉降区域偏向于下游坝体;实际坝体填筑顺序有助于减少坝体向下游的水平位移,加速次堆石区在施工期的沉降,从而减轻坝体沉降对面板的影响;双层配筋方案能大大改善面板的应力应变状态,减少面板的结构性裂缝,同时还能减少面板表面的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5.
以某混凝土拱坝顺河向水平位移为例,通过R/S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测点观测数据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和分形维数(D),根据Hurst指数的值域范围,分析了观测数据的精度,根据分形维数阐述了大坝位移的分形特性,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对大坝的变形性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拱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中,R/S方法能有效挖掘观测数据时间序列所蕴含的内在特征,从而进行准确的安全性态评价。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大坝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GM(1,1)模型在大坝位移预测中的缺陷,通过引入时间变量构建缓冲算子、重构背景值、优化残差等方式改进传统GM(1,1)模型。以某大坝测点径向位移样本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模型对观测值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更适用于大坝位移监控。研究成果可为大坝位移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判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后体积剪胀或剪缩问题,基于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汶川地震前后坝体若干测点的实测数据,根据4个节点构成的单元面积进行变形统计分析,对坝体单元的剪胀剪缩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断面D0+251和D0+371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及各单元的面积变化,得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变形规律为坝体断面缩小、坝体边坡向内部收缩,尤以最大断面附近收缩较为明显,且随坝体高程降低收缩量减小;坝体不同部位单元面积的变化与其所处位置和周围的应力状态相关,坝体整体上各个单元面积减小,而处于坝顶附近和边缘的个别单元由于顶部面板脱空和单元面积剪胀引起面积增大,从而为今后的施工设计和计算校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在分析原始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正、逆向云发生器产生监测数据的期望、熵、超熵等数字特征,利用这些数字特征计算定量的转换值,从而实现定量—定性—定量的转换,进而确定安全监控指标,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例,运用云模型拟定了该坝#9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安全监控指标,并与典型小概率法的拟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云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统计模型分析大坝位移监测资料中合理删选自变量问题,以陈村重力拱坝为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原理,采取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构建了逐步回归-PLS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有效减少了自变量个数、提高了回归模型的精度和线性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