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镀Ni-P与Ni-Mo-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镀层结构(非晶态、晶态)以及Mo、P含量对化学镀Ni-P和Ni-Mo-P合金镀层在0.5M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合金镀层下,非晶态镀层具有较晶态镀层更好的耐蚀性能;镀层中Mo、P等元素的含量对镀层的耐蚀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其中P(非晶化元素)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Ni-W-P基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分析表明:镀液pH的增大,镀层表面粗糙,但镀层较厚,稀土的加入能有效细化晶粒。(Ni-W-P)-SiO2、(Ni-W-P)-Ce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在镀态时是非晶态结构,而(Ni-W-P)-CeO2-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在镀态时是混晶结构。热处理后的(Ni-W-P)-CeO2-SiO2复合镀层是晶态结构。Ni3P相的衍射峰加强,这说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镀层的非晶态形态逐渐减弱,镀层逐渐向晶态转变。  相似文献   

3.
钨对化学镀Ni-W-P合金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的化学镀工艺配方,获得了4种不同钨含量的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镀层.研究了钨含量对镀层结构、硬度及在5%H2SO4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镀层的结构受镀层中钨含量的影响较大,非晶态Ni-W-P三元合金镀层所需磷含量较非晶态Ni-P二元镀层所需磷含量要低,并且钨含量越高,所需磷含量越少;镀层硬度随镀层结构从非晶态→混晶态→纳米晶态转变而增加;镀层的耐蚀性随镀层中钨含量增加而变好,且非晶态镀层较混晶态和纳米晶态镀层更易形成钝化区.  相似文献   

4.
Ni-Co-P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沉积Ni-Co合金不能形成非晶态结构,引入P元素后,镀层结构可变为非晶态.Ni-Co-P合金镀层中P质量百分比含量低于5%时为晶态结构;在5%~19%范围内为非晶态结构;高于19%时为金属间化合物(晶态)的结构.非晶态Ni-Co-P合金硬度高,耐磨性好,且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P-Al_2O_3-Re镀层,并对化学镀之后的试样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混合稀土的质量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稀土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镀层为非晶态结构,表面质量、显微硬度和耐蚀性均最好。镀层经400℃以上的热处理后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并且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较热处理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450℃热处理后的镀层,其表面的胞状晶粒分布最均匀,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镍—钨—磷合金电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及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晶态镍-钨-磷合金镀层由于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而被广泛用作材料的防护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及腐蚀介质浸泡试验研究了镍-钨-磷合金电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及耐蚀性。试验发现,所得合金镀层呈非晶态。进行热处理,当温度达300℃以上时,镀层开始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当加热至400℃以上,镀层已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腐蚀试验发现,镍-钨-磷合金镀层在85%H3PO4、10%H2SO4、20%H  相似文献   

7.
Ni-W镀层的非晶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婉秋 《电镀与涂饰》1997,16(1):22-26,33
用电沉积法制备Ni-W非晶态镀层。随着镀层中钨含量的增加,Ni-W合金镀层结构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Ni-W非晶态镀层中Ni、W均以零价态形式存在,没有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景观钢结构的耐腐蚀性能,对Q345钢进行了化学镀镍处理,对比了Ni–P合金镀层和镀液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PTFE乳液后得到的Ni–P–PTFE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元素成分、显微形貌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P合金镀层和Ni–P–PTFE复合镀层都主要为非晶态结构,当PTFE乳液的添加量达到5 mL/L及以上时,Ni–P–PTFE复合镀层中会出现一定量的晶态Fe3C和P4S3。相较于Ni–P合金镀层,Ni–P–PTFE复合镀层的腐蚀电位发生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增大,表明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合金镀层。PTFE乳液添加量为0.2 mL/L时所得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最好,这主要与此时镀层表面较为平整、致密性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9.
纳米SiC化学复合镀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Ni-B-纳米SiC及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工艺的研究,发现纳米碳化硅微粒的共沉积对复合镀层的结构有影响,非晶态的合金镀层在纳米微粒共沉积的条件下向晶态结构转变,复合镀层基体以镍的晶态形式出现.通过镀覆工艺参数的调节,控制复合镀层基体结构,促使其逐渐向非晶态过渡.结合XRD、电子探针等检测手段,探讨了影响这一结构变化过程的工艺因素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分析了Ce对化学镀Co-Ni-P合金层成分、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中ρ(Ce)的增加,化学镀Co-Ni-P镀层中的Ce、Co和Ni含量有所增加,P的含量则相应降低;镀层由非晶态Co-Ni-P合金镀层转变成了具有微晶、晶态结构的Co-Ni-P-Ce合金镀层.稀土Ce的加入提高了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降低了剩余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