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物质的因水而引发的行为和思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水文化长期研究中国文化的余秋雨先生认为:我们今天太不尊重水了.因为我们缺乏列水的崇拜,对水的崇拜就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民旅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大河的崇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宗新 《海河水利》2002,(3):53-56,60
水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从层次上分,有景观水文化,和赤水文化和心理水文化;从时空上分,有时代水文化和区域水文化。水文化作为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水与人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认识水在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加强水行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水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环境和开展水文化研究,以提高水行业职工素质和水工程文化品位,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丰富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而深沉的大河文明。探讨水文化、大河文化,我们希望寻找水哺育文化的真正含义,进而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能源问题的阐释,更多的是带有人文色彩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潘杰 《江苏水利》2005,(9):44-48
(四)以水为师,升华治水哲学。水利文化作为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最初直接实践于治水事业,并逐步形成了人与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治水过程中的治水哲学理念,丰富、拓展着水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水利文化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可以说,水利文化是根植于水文化土壤上的一朵奇葩,正因为这朵奇葩,使水文化久远地射出夺目的精神光辉。  相似文献   

5.
水法制是水文化在现代法治社会现代性的重要体现,长江流域水法规建设是对流域水文化继承发扬基础上的一种扬弃。加强长江流域水法规建设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以人水和谐思想为指导,加强流域层面的立法,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毕淑敏,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既是医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让毕淑敏一次次目睹生命的青春与苍老、健康与病痛,对珍视生命与灵魂有了独特的领悟。在她的新著《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中,毕淑敏从旅行的角度,给人以希望和疗愈,帮人们用心灵呵护最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8.
对中华传统水文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培君 《中国水利》2009,(11):60-62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生活习俗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素,形成了以“水有灵异”为基本认识,崇拜水、敬仰水、制服水的洋洋洒洒的传统水文化.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始终追求的是人水和谐的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戈 《海河水利》2002,(6):59-61
水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之一,对华夏美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中华独特的审美观念——意境说和性灵说的形成,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水所具有的优美与崇高之美,也在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中以“阴柔”与“刚阳”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水还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意象”,在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对接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戈 《海河水利》2002,(5):57-60
水在华夏民族的审美观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中国先民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先民对自然之水的审美意识逐渐强化。到了魏晋时期,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隐逸之风的盛行、玄风的蔚然,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转眼又是年底。桌上的台历翻至最后一页,电视里各种关于新年将至的新闻,网路上用“马上”组词一阵热闹。我其实挺十白年底的,那意味着忙,乱,总结,计划,开会,为享用春节假期而先自觉加班……一言以蔽之,无止境的琐碎,推着你不得不赶紧翻过此页,奔向下一章节,顺带袭来一阵岁月流失的惶恐。  相似文献   

12.
潘杰 《江苏水利》2006,(6):46-48
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治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水利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发扬、光大,不断演绎着水文化的人文之魂。一、“大禹精神”的产生,树起中华民族治水精神的人文大旗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传承的,且这种内涵和传承是植根于“以水为魂”的水文化理念之中。水利精神可以上溯至大禹治水时期。约公元前的2200年前后,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的生动传说,就有了传承至今的“大禹精神”,从实践层面留下了丰富的治水文化。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治理洪…  相似文献   

13.
都江堰--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灿明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守李冰创建了长江流域水利开发的第一项巨大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岷江的自然环境,比较合理地进行渠首建筑物的布局,施工、维修因地制宜,由此而发挥出它持久而巨大的效益。此外,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都江堰工程积累了深厚的水利技术经验,并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治水化。在建成二千余年后,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水为师"--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杰 《中国水利》2006,(5):49-51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系统的主导和核心.代表了这个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还是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都表明.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哲学的高度上过滤和升华.才能奠定它的理论基石。中国的文化是从水文化开始的。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而中国水文化最初的启蒙.又是以“哲学之水”开始的.这正是中国水文化形成和发展、水哲学启蒙与恩辩的独特而久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潘杰 《江苏水利》2005,(8):43-46
(二)以水为师——赋予人格魅力。水是有生命的。无论是飞流直下的激越,还是奔流到海的执着;无论是惊涛裂岸的横流,还是潺潺细涓的蜿蜒,它动的特性、灵的本质,使人们从水的慷慨哺育和无声的滋养中把它与生命的活力和心灵的感应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人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水文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的地位在中国一向是极高的,甚而可以说,我们古人的文化命题差不多就是从“水”开始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从技术层面上,人们通常看好的是大禹所采取的“导流”思路,精神层面上,则推崇那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风亮节。如果我们更深一步去思索,便会发现,我们民族的宇宙观从那时起就开始形成了,那就是“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思想和性情。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文化多元趋势和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之下,需要给予新时期的水文化一个基本架构.水文化架构的支撑理论主要有三种,即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符号主义.依凭文化架构理论,水文化可以表现为系统图式和生命图式架构形式、空间延展与时间序列架构形式、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架构形式诸样式,新时期水文化的架构原则为:顺应时代与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8.
潘正春 《治淮》2009,(5):47-48
水文化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拓展出的边缘学术领域,属新兴课题。它的兴起同社会文化繁荣、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水文化研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当今中国水文化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水利事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影响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水为师"--萌生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 《江苏水利》2005,(7):46-48
一个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系统的主导和核心.代表了该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还是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都表明,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哲学的高度上过滤和升华.才能奠定它的理论基石。中国的文化是从水文化开始的。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文化.而中国水文化最初的启蒙.又是以“哲学之水”开始的,这正是中国水文化形成和发展、水哲学启蒙与思辩的独特而久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7月,可可西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可可西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样也以亟待保护的稀有濒危动植物而得到了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的高度重视。可可西里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内流河区,在三江源保护的大格局中既要统筹考虑,也需要因地制宜。在2017年4月21日北京召开的三江源水生态文明建设高层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三江源地区存在人口过多、草场畜牧过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