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应对集成电路中日益严峻的热问题,数值模拟了双层热源双层微通道结构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将其与单层热源单层微通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上下通道层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上层通道加热面温度降低2℃左右,下层通道热阻减小10%左右.而后以减小对流热阻的角度出发,对整体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优化,在原有矩形通道基础上布置圆形针肋以及扇形凹穴,发现此种新型通道使得下层加热面温度降低11℃左右,热阻减小,系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
双幕墙建筑通风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研究廊道式和箱体式两种双幕墙体系的通风性能,以及外层幕墙通风百叶倾角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数值风洞模拟双幕墙建筑的通风状况,并与风洞试验结果相比较;采用多种倾角工况和不同来流风向对通风口百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涡湍流模型中的动力亚格子尺度(SG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双幕墙体系的实际风场;在满足建筑通风要求的前提下使用箱体式来代替廊道式幕墙能获得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风百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导风板的作用,在45°倾角附近具有最佳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建筑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国能源消耗“三大户”其中之一就是建筑能源消耗,数据显示,我国99%的建筑都是高能耗,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建筑节能。要做好建筑节能,单单依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不够的,关键是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能源损失。使用双层幕墙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并采用薄膜光伏作为发电系统,可以兼具两者的功能和优点,不仅保证了幕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可以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本文将就双层幕墙中薄膜光伏与建筑外围护结构融合技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实测封闭模式、日间自然通风模式及中午自然通风模式下双层皮幕墙的运行参数,研究自然通风模式及光伏透过率对双层皮幕墙冬季运行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通风模式下内层皮温度、传导热流密度和辐射热流密度差异较小,说明通风模式对室内得热量基本无影响;日间部分时间段空腔顶部温度高于20℃,合理选择自然通风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径向通风电机内部流体分布、传热性能及温升特性,根据径向通风电机通风结构及传热特点,建立三维流动及传热耦合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给出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流体场及温度场进行求解,得出电机内部冷却介质流动性能、传热特性及电机各部件的温升分布情况。最后,对电机定转子股线、绝缘及铁心温升分布做了详细分析,获得电机温升分布趋势及温升最大值的位置。为径向通风电机综合物理场的准确计算以及通风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负荷模拟软件TRNSYS中建立了带有双层相变通风屋面的建筑模型,在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相变层相变温度范围、相变层厚度和通风速度对屋面热工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从空调累积负荷、相变材料利用率和经济性因素考虑高温相变层的最佳相变温度范围为26~28℃,最佳厚度为30 mm,最佳通风速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测定了冬季夜晚环境下成都某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室内室外表面温度和室外表面气流速度,并据此得出了温度沿横向和竖向的分布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现场实测的边界条件和JGJ/T 151-2008规程提供的边界条件在THERM7上建立二维稳态传热模型,得出了两种边界条件下玻璃面板和窗框的U值。经比较发现,两种边界条件下玻璃面板的U值相差2.2%,窗框的U值相差12.9%。最后,使用WINDOW7定量地研究了填充气体和玻璃表面半球发射率对玻璃幕墙热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CFD模拟方法,分析夏季工况下对室内排风进行再利用的主动通风式高效保温隔热外墙的传热过程,并对墙体内空气间层的速度与温度分布展开讨论.比较研究了不同空气间层通风量与外墙面温度对墙体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热特性,运行过程中能通过流动空气层带走90%以上的传入热量;同时空气间层能有效降低内侧墙体温度,利于减小室内墙面热辐射,改善室内舒适度;增大墙体通风量能显著提高墙体热阻,增强墙体隔热性能.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了空气间层平均风速与墙体热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似理论建立污水隧道实体模型,并对实体模型进行测试,同时利用CFD专业软件Airpak对隧道模型的通风情况进行模拟。通过测试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CFD模拟实验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将Airpak用于实体隧道的通风模拟,通过实体隧道通风模拟结果的对比,评价三种通风方式的优劣,并为以后的隧道通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 ST-h,模拟计算成都地区某10层居住建筑东、西、南、北4个方向外窗传热系数与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窗取9 mm空气层厚的单框中空玻璃节能效果最佳;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南向外窗遮阳系数的变化对采暖空调能耗影响最大,北向、西向次之,东向最小。因此采取遮阳措施时应优先考虑南向外窗。  相似文献   

12.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α=2000—10000范围内,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三维外肋管试件1、试件2的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3—1.6倍和1.5—2倍。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并对肋几何参数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内螺纹管作为一种高效的节能元件已在动力、航天、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促进内螺纹强化传热技术研发,对近30年来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内螺纹管内流动传热机理、传热规律、传热恶化及预报等.  相似文献   

14.
平行流蒸发器是紧凑型换热器,制冷剂在微通道扁管的传热与传质是一个复杂、但有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针对某车38mm平行流蒸发器的实验研究发现:制冷剂体积流量为0.42L/min时,换热性能达到最佳;同时借助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数值模拟分析得知:在集流管处设置节流环,可以控制制冷剂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电子芯片散热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流经微通道散热器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微通道散热器由无氧铜层叠焊接而成,散热器内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23 mm,去离子水流经散热器时平均雷诺数为252~1 060,加热面热流密度为2×106W/m2.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时,三角凹穴周期性变截面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矩形等截面直通道散热器;前者加热面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均比后者低2~3℃,且两者压降相差不大;随着去离子水流量的增加,散热器加热面平均温度降低,但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加热面温度变化不明显,说明不能单靠增大泵功来强化传热.  相似文献   

16.
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流动及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应器是整个生物反应过程的关键设备.针对厌氧反应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既有内循环系统,又有外循环系统的厌氧反应器新思路.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结构、流动实验和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流动稳定后,外循环流量在400~1450L·h-1范围内时,反应器的内循环液速随外循环流量增大呈指数增长,当采用夹套换热,外循环流量在0~1300L·h-1范围内,冷却水流量在250~750L·h-1范围内时,传热系数随外循环流量或冷却水流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升膜蒸发器内,以软化水为介质测定不同加热量、不同水量的气液两相流传热膜系数,分析影响传热膜系数的诸因素及变化关系;就升膜蒸发器内的最佳流型的环状流进行了传热膜系数的回归,得出实验条件下的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实测值与关联式的计算值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18.
微粗糙管内部流动与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馏水为工质,流过内径分别为168μm和399μm、内部粗糙度分别为8%和3%的不锈钢管.通过直接电加热,采用红外成像仪测量了各种恒定加热功率及不同雷诺数(Re)下的钢管壁面的温度场,同时测量了微管进出口压力降和流量,由此计算了在不同Re下的努谢尔特数(Nu)和管内摩擦阻力系数(f).实验结果表明, 在低Re下,微管内部f的值与Hagen-Poiseuille解基本一致,但微钢管内部的Nu要略高于Hausen的解;当Re 达到800左右时,内径为168μm的管内部f的值已开始偏离Hagen-Poiseuille解,Nu急速上升并形成拐点,这是由于流动发生转捩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间填充多孔泡沫金属的方形管壳式换热器内流体沿管间轴向强制层流的流动和恒热流密度的传热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的径向速度分布呈现类似于光管内湍流时近壁处薄层内变化率大,其余大部分区域平坦的特征;流体和泡沫的径向温度分布较为平坦;流体的压力降随泡沫孔数(ppi)增大的增长明显大于时流换热的Nu数随ppi数增大的增长;泡沫的孔隙率越小,流体的压力降越大,对流换热的Nu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太阳墙内部各断面温度及空气流速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太阳墙结构性能和运行节能提供基础和保障.方法建立太阳墙的三维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的Realizable k-ω模型,对太阳墙系统不同出口速度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太阳能新风墙内部宽度方向断面平均温度分布、高度方向断面平均温度分布以及平均空气流速分布,进而得出太阳能新风墙内部空气流动及传热情况.结果太阳墙系统内部各断面的温度分布随太阳墙小孔位置的分布而波动;太阳墙新风系统宽度方向各断面温度分布趋于均匀;高度方向各断面平均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波峰值及波谷值均有所下降,出口风速的增大使高度方向各断面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垂直于高度方向各断面的平均空气流速随高度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处于空气流动方向改变的区域垂直于断面的平均空气流速骤降.结论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太阳墙内部流动及传热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