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4-二甲基-5-(7'-十三烷基)-苯磺酸钠的界面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高纯度2,4-二甲基-5-(7'-十三烷基)-苯磺酸钠(C13-7Sa)的界面活性。采用旋滴法测定C13-7Sa水溶液-正构烷烃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采用滴体积法测定C13-7Sa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考察了水溶液中NaCl、异戊醇和C13-7Sa浓度对C13-7Sa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C13-7Sa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的C13-7Sa水溶液最适宜的NaCl质量分数、异戊醇体积分数和C13-7Sa质量分数分别为0.15%、1.8%和0.1%,此时,体系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3×10-3mN/m;C13-7S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8×10-4mol/l,最小表面张力(γcmc)为26.53mN/m。说明C13-7Sa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在40℃用量热法测定了各种添加物(短链醇、NaCl)存在时十二烷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成焓,讨论了添加物对十二烷基磺酸钠胶束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2,4-二氨基苯磺酸钠是生产活性染料的一种重要中间体。该产品主要以2,4-二硝基氯苯、焦亚硫酸钠等为原料,经磺化、还原、浓缩、结晶等工序制得。该项目是济宁染料厂承担的山东省技术开发项  相似文献   

4.
以乙苯、间二甲苯及间二异丙基苯为原料,经酰化、格氏反应、催化加氢及磺化4步反应,合成了2种支链三烷基苯磺酸钠和1种支链双烷基苯磺酸钠,总收率均大于40.5%。在烷基苯磺酸盐分子中,主链(—CHR_3R_4)取代在苯环的1位上,短链 R_1和 R_2分别取代在2位和4位上。研究了中间体6-(2,4-二甲基苯基)-6-十二醇的催化加氢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50℃,氢气压力高于1.0 MPa,w(0.5%Pd/C)大于5%时,支链三烷基苯的收率最高。测定了30℃时支链多烷基苯磺酸钠在盐溶液中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于胶束化,且标准熵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标准焓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焓熵补偿温度均在(307±2)K范围内,基本不随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联接链增长或氧乙烯结构单元数目的增加,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提高,随温度的升高,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下降;临界胶束浓度的对数与联接链长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邻二氯苯为原料,经交叉耦合、酰化、黄鸣龙还原、磺化以及中和等步骤,合成了5种三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产物的收率为38%~42%,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产物的纯度均大于99.5%,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用W ilhelm y-P late法测定了三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NaC l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发现,随三取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疏水链碳数的增加,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饱和吸附量增加,饱和吸附面积减小;短侧链碳数由4减小到2时,表面张力由25.73mN/m降低到24.78mN/m,长侧链碳数的增加对临界胶束浓度下表面张力的改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实验,结合冷冻刻蚀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DBS-x(x为双子表面活性剂桥联基团的碳原子数,x为2和6)水溶液的表面特性。30℃下DSDBS-2和DSDBS-6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3×10-5和2.5×10-5 mol/L,与对应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胶束结构致密。当DSDBS浓度大于4倍CMC后,其水溶液电导率值偏离线性关系,为其胶束由球状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变所致。DSDBS-6的桥联基团碳链较长,且可以向界面弯曲,NaCl对其饱和吸附量(ΓCMC)的影响比对DSDBS-2的要大。  相似文献   

8.
自身荧光猝灭法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聚集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基紫精猝灭本身带荧光生色基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荧光,服从关系式ln(I_f~■/I_f)=_N,据此可求出胶束的平均聚集数。在其水溶液里加入 NaCl_2或 MgCl_2可增加胶束聚集数,Mg~(2+)的效应明显大于 Na~+;加入乙醇显著减小胶束聚集数。  相似文献   

9.
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甲醛水溶液为主要原料,以质子酸为催化剂,在乳化剂存在下合成了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考察了二价金属离子对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见质子酸盐酸、硫酸和磷酸催化,不加钙离子时,产物粒径较小、易结块、流动性差;加入钙离子时,产物倾向于形成较大的颗粒,抽滤速率更快,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干燥后物料流动性更好,后续工序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烷基芳基磺酸盐水溶液的泡沫性能,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烷基芳基磺酸盐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没有离子液体存在时,随烷基芳基磺酸盐的芳环上短碳链长度的增加,起泡能力增强、泡沫稳定性降低;加入离子液体后,随烷基芳基磺酸盐含量的增加,起泡性能增强,而泡沫稳定性却呈现出不同趋势,总体上加入[Bmim]HCO3(Bmim:1-丁基-3-甲基咪唑)后泡沫稳定性降低,加入[Bmim]BF4后泡沫稳定性增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半径大小对烷基芳基磺酸盐的泡沫性能有影响,阴离子半径越小,泡沫性能越好,反之泡沫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丁醇、正辛醇、十二醇对疏水缔合羟乙基纤维素(BHEC)水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以及乙醇、正丁醇、乙二醇、1,2-丙二醇对BHEC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醇的加入,有助于提高BHEC水溶液的增黏效果,且醇的碳原子数越大,BHEC水溶液表观黏度的增幅越大;对于同一种醇,BHEC水溶液质量浓度较高(6 g/L)时,醇对其表观黏度的影响大于BHEC水溶液质量浓度较低(4 g/L)时;一元醇能降低BHEC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二元醇能略微提高BHEC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且醇的碳原子数越大,醇对BHEC水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净化装置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状堵塞物影响装置正常运行是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生产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开展了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研究。通过进行胶状堵塞物组成分析、胶状物形成与分解实验、胶状物形成机理研究实验,明确了长链羧酸与钠离子是导致胶状堵塞物形成的关键组分,提出了胶状堵塞物形成机理:脱硫溶液中的C12及C12以上的长链羧酸钠形成胶束后,胶束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0 000以上,胶束间的吸引力足够大而相互连接;另一方面,长链羧酸钠部分电离使胶束表面带负电,各胶束因带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当胶束间排斥力与吸引力达到平衡时,胶束不再自由运动,被束缚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形成立体三维网状结构将水溶液包住使其失去流动性,呈半固体状。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2,4-戊二醇二环己基甲酸酯、2,4-戊二醇苯甲酸环己基甲酸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了MgCl_2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并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二醇酯类内给电子体,在一定程度上,C=O键中O的供电子能力越强,催化剂活性越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越差,但活性的衰减速率与二醇酯的结构关系不大;C=0键中O的供电子能力越强及与C=O键相连的基团位阻效应越大,催化剂的定向能力越强;内给电子体与镁离子的配位能力越弱,内给电子体越易从活性中心脱落,因此催化剂的定向能力的可调性越好;要想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必须综合考虑二醇酯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反胶束萃取氨基酸的研究进展,包括反胶束萃取氨基酸机理及应用.其机理为:氨基酸以带电离子状态进入反胶束的"水池" 内或微胶团球粒的界面分子膜层内而被分离,氨基酸离子与形成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越强,氨基酸的萃取率越高,水溶液中盐浓度越大,氨基酸萃取率越低.由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适用于低盐浓度的氨基酸料液,如从发酵液中萃取分离苯丙氨酸,二 (2-乙基己基)磷酸铵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可用于从高盐浓度的胱氨酸母液中萃取分离出精氨酸.介绍了反应条件对反胶束萃取氨基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利用反应蒸馏技术合成β-二醇二苯甲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苯甲酸甲酯加入量、苯甲酸酯种类、共沸剂等对合成β-二醇二苯甲酸酯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苯甲酸甲酯和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合成β-二醇二苯甲酸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2,4-戊二醇)∶n(苯甲酸甲酯)∶n(碳酸钾)=1∶3.00∶0.030、反应温度150~160℃、甲苯为共沸剂,在此条件下,2,4-戊二醇的转化率达99.9%以上,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的选择性达99.9%,收率为99.9%;回收的苯甲酸甲酯不经处理即可被使用,回收的催化剂使用3次后,产物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异丙醇-水为溶剂,采用长链烷基叔胺与3-氯-2-羟基丙磺酸钠反应得到了4种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ZCS12~18。测定了系列甜菜碱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探讨了无机盐NaCl和CaCl_2对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并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ZCS12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相互作用,找出了表现出协同作用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磺基甜菜碱的CMC逐渐下降,表面活性逐渐增加;疏水基碳数(n)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关系为:lgCMC=0.471-0.269n。在蒸馏水、5%NaCl和5%NaCl+1%CaCl_2介质中,CMC随着矿化度增加依次下降,但变化幅度并不大,表明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无机盐不敏感。当磺基甜菜碱ZCS12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的摩尔分数在0.50~0.65时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噻吩和甲基噻吩在硫化钼团簇的不饱和钼上的吸附行为,考察甲基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行吸附比垂直吸附更稳定;噻吩和甲基噻吩在Mo16S32团簇上的平行吸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3-二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4-二甲基噻吩>2,4-二甲基噻吩>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噻吩上含有一个甲基时,甲基位于3位有利于吸附,位于2位不利于吸附;噻吩上含有两个甲基时,吸附能力随着两个甲基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通过键长、Mayer键级、Mulliken布局数分析可知,吸附后甲基噻吩环上C-S的键长增加、键级减弱,噻吩环上各原子杂化轨道上的电子流向Mo原子,Mo原子部分d轨道上的电子反馈到噻吩环的反键轨道,甲基噻吩得到活化,有利于后续的噻吩环加氢亲电反应。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2016,45(6):713
研究了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GSS362)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7(AEO-7)的复配体系(GSS362/AEO-7)分别在水溶液和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胶团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复配物在水和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均不存在协同效应,但AEO-7的加入明显降低了GSS3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团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团中GSS362与AEO-7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中均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7;乙二醇的加入使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变大,且对GSS362影响较大,不利于GSS362参与混合胶团的形成,同时降低了胶团中AEO-7与GSS362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环己烷和甲醇为反应介质,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由苯甲醛与山梨糖醇缩合反应生成产物1,3-;2,4-二亚苄基山梨糖醇(DBS)。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合成DBS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讨论,得出最佳工艺:醛醇摩尔比为2.1∶1.0,w(对甲基苯磺酸)=1.2%,甲醇用量80 mL,环己烷用量70 mL。同时采用环己烷/丙酮混合溶剂对DBS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且收率为67.6%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1,2-二溴乙烷、溴代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乙撑双[乙基十二烷基对苯磺酸(钠)溴化铵](HYZ)。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目标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10-4 mol/L,γcmc为23.5mN/m。HYZ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复配均可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