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提取pH 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样品,并测定该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提取pH 值和提取温度均能显著影响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对胞内粗多糖提取率而言,提取时间180min、提取pH9 和提取温度70℃为最适宜的提取条件;当提取时间300min、提取pH10 和提取温度80℃时,更利于胞外粗多糖的提取。液料比对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提取的影响较小,20:1(mL/g)为多糖提取合适的液料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多糖的适宜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提取pH 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分别为180min(240min)、pH8(9)、70℃和15:1。粗多糖样品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8%(0.82%)和 22.1%(18.6%),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该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提取球等鞭金藻胞外多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时间、微波功率、温度和pH对球等鞭金藻胞外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胞外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最后,比较微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制备的球等鞭金藻胞外多糖样品的红外光谱,并测定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结果表明,微波功率、温度和pH均能显著影响球等鞭金藻胞外多糖的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球等鞭金藻胞外多糖的适宜微波功率、温度和pH依次为500W、75℃和6。微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制备的多糖产率分别为64.7mg/g和41.7mg/g。其中,前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48%和32.7%,后者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依次为1.86%和22.1%。综上所述,在球等鞭金藻多糖提取过程中,微波法明显优于热水浸提法。红外光谱测定表明,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在结构上存在某些相似性,即均含有酰氨基,且都含有以半乳糖为构架的分子模式;二者在结构上还存在明显差异,即前者不含硫酸基,也不存在β-吡喃环结构。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用悬浮培养法、海藻酸钙固定培养法和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法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进行培养,对其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并且用磷酸缓冲液、95%乙醇溶液、甲醇/甲苯(3∶1)、乙酸乙酯、丙酮5种溶剂提取藻细胞中的抑菌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为指示菌,测得不同培养方法所得藻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通过试验表明ACA微胶囊法藻细胞生长周期长,抑菌物质含量高,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盐藻胞外多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藻培养液经离心、超滤浓缩得胞外多糖粗品溶液,然后用乙醇沉淀,丙酮及无水乙醚洗涤,并冷冻干燥得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粗品。粗糖经双酶解、透析等初步纯化后,用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两种EPS组分(EPSⅠ和EPSⅡ),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各自为均一的成分。经检测,两组分的糖质量分数以葡聚糖为对照分别为61.34%和52.81%,蛋白质质量分数3.97%和1.35%,且核酸质量分数小于0.025%,达到了比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5.
酪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成为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靶点。实验采用激酶抑制剂法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乙酸乙酯、丙酮、正戊醇和水的溶剂萃取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戊醇萃取物有较明显的激酶抑制剂活性,抑制率为38.94%;对该萃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离,以丙酮-石油醚(1∶60,v/v)为展开系统,得到Rf值为0.6610的组分,该组分对PTKs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2.21%;对此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丙酮作为洗脱剂得到的分离组分对PTKs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6.09%,该组分同时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这个结果预示着该组分可能是球等鞭金藻中的目的活性物质;同时,激酶抑制剂法较细胞毒活性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通量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酪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成为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靶点。实验采用激酶抑制剂法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乙酸乙酯、丙酮、正戊醇和水的溶剂萃取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戊醇萃取物有较明显的激酶抑制剂活性,抑制率为38.94%;对该萃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离,以丙酮-石油醚(1∶60,v/v)为展开系统,得到Rf值为0.6610的组分,该组分对PTKs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2.21%;对此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丙酮作为洗脱剂得到的分离组分对PTKs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6.09%,该组分同时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这个结果预示着该组分可能是球等鞭金藻中的目的活性物质;同时,激酶抑制剂法较细胞毒活性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通量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球等鞭金藻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的光照强度、通气量及不同生长时间下生长的球等鞭金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素下生长的微藻,其脂肪酸组成及不饱和程度有差异.一定范围内高光照有利于总不饱和脂肪酸(TUFA)的积累,尤其有利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亚麻酸含量的增加,但是过高的光照反而不利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增加;高的通气速率有利于TUFA及DHA含量的增加,当通气量为3 vvm时TUFA和DHA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并且DHA的含量一般在对数生长初期即达到最大,而TUFA含量则在稳定期后才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营养盐浓度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及其细胞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了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与其细胞内多糖、叶绿素、蛋白质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营养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细胞生化成分有很大的影响,这4种营养盐的适宜浓度依次为NaNO_3-N10mg/L、FeCl_3-Fe0.10mg/L、KH_2PO_4-P0.6mg/L、Na_2SiO_3-Si0.3mg/L。  相似文献   

9.
以乙醚/石油醚为溶剂提取球等鞭金藻海藻油。以料液比、乙醚/石油醚体积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海藻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乙醚/石油醚体积比1∶2,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球等鞭金藻海藻油得率为(40.8±1.1)%。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目前在乳酸菌EPS分离、纯化研究中常用手段的优缺点,旨在寻找较优方法,以达到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与功能试验的纯度要求,为单独研究EPS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与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微生物多糖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目前多糖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微生物多糖生物活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DEAE-52纤维素色谱法和Sephadex~(TM) G-100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对河蚬多糖进行分离纯化,获得CFP-1和CFP-2两个纯化组分,并对两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两组分中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并证明它们是多糖类物质。液相色谱分析得到CFP-1和CFP-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172,3 627kD。对河蚬多糖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FP-1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较CFP-2明显,作用48h时,CFP-1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IC_(50)值为0.24 mg/mL;而在抗氧化活性方面CFP-2优于CFP-1。  相似文献   

13.
黄粉虫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黄粉虫为试材,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黄粉虫蛋白制备获得了抗菌肽,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了不同组分及纯化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热稳定性及分子量。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蛋白酶酶解液动态吸附并梯度洗脱后得到5个组分,抑菌试验表明无水乙醇洗脱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强。采用制备型HPLC对无水乙醇洗脱组分进一步纯化,得到两个组分(H-1,H-2),其中组分H-2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2 mg/m L。热稳定性试验表明,H-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21℃加热20 min仍能保持较高活性。液质联用(LC-MS)结果表明,H-2的分子量为756.82u。本研究为黄粉虫抗菌肽的高效分离和纯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黄粉虫抗菌肽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铜藻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试验选取经DEAE-Sepharose-Fast-Flow分离纯化得到铜藻多糖的活性组分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单糖成分析进行初步的结构鉴定,并评价铜藻多糖各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氯化钠梯度洗脱获得4个多糖组分,由红外光谱扫描发现铜藻多糖的四个组分均具有糖类的特征吸收峰;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四个组份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F2抗氧化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的IC50为0.499μg;还原力最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因此铜藻活性组分多糖有望开发为新型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酚是高等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功效,如抗氧化作用、抗病毒和抗炎症作用、抑菌作用等。近年来关于天然来源的植物多酚的开发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研究集中在多酚的制备、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方面。本文在对植物多酚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多酚类物质在提取制备及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多酚类物质含量测定、单酚鉴定及抑菌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多酚类物质在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多酚类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美味牛肝菌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BeBEP)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组分的分析。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对BeBEP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主要成分BeBEPⅢa,用紫外光谱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方法进行纯度鉴定,红外光谱进行结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分。结果表明:BeBEPⅢa为均一组分,存在吡喃糖苷,由D-木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三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3.1∶63.3∶1.0,其中主要以D-甘露糖为主。  相似文献   

17.
茶树花与茶叶同根共生,但往往被视为茶树的废弃物,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损失.茶树花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其中茶树花中的多糖成分与茶叶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明显高于茶鲜叶.茶树花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肝保护、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非常宝贵的新资源食品.茶树花多糖主要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