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未利用能及利用方式,通过以热电厂冷却循环水为热源和以矿井水为热源两种未利用能的方式,说明水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钢铁生产流程中低品位余热的回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文中针对换热器及吸收式热泵两种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两种低品位余热利用方式的热力学模型,通过改变热源温度,得到了两种利用方式热效率和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文中以150℃烟气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热力学对比分析,从而对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陶庆法  胡杰 《地热能》2007,(2):5-10
地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热源库,蕴藏着无比巨大的热能。浅层地热能是地球热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位于地球表层变温层之下,蕴藏在地壳浅部岩仕)体中的低温地热资源,其热能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热传导。浅层地热能的温度略高于当地平均气温3~5℃,温度比较稳定,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方便,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浅层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热泵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中的低位热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源,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目前,浅层地热能开采利用的经济深度一般小于200m。  相似文献   

4.
唤醒那些沉睡的未利用能源,用于填补民用能源的刚需增长,无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最佳体现,可望为当前城市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解决方案。未利用能源主要以热能为主,从产生源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等排出的废热,称之为排热能;另一类为河水、海水等地表水所赋存的热能,称之为温差能。低温发电技术、热泵技术和蓄热技术是未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的三大核心技术。高温排热型未利用能源大多远离城市负荷中心,需要由远而近建立供需间快捷通道;而低温温差型未利用能源则是以低密度广域分布于城市内部,需要由外而内建立能量收集与管理系统。为了破解未利用能源利用过程中供需间的时空脱节问题,对于高温热源,提出"Off-line"型移动供热模式;对于低温热源,提出"Pipe-line"型总线供热模式。基于所构建的城市高温和低温热网,可望充分挖掘城市未利用能源的潜力,建立城市广域节能体系。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太阳能、土壤热源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津地区气象资料和实验结果为依据,研究天津地区冬季太阳能、土壤热源性能,为研制太阳能-土壤热源热泵提供可行性依据。太阳能-土壤热泵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泵和土壤热泵交替使用的方式,是很有前途的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全自动燃油炉联合供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太阳能》1998,(3):28
为了克服昼夜、季节和气象等变化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人们普遍采取增加辅助能源的方法。如果采用全自动燃油(或燃气)炉作为辅助热源,即构成太阳能全自动燃油(或燃气)炉联合供热系统。与采用燃煤设备或电加热方式相比,采用全自动燃油(或燃气)炉作为辅助热源具有...  相似文献   

7.
水蓄热电锅炉作为中小型空调系统热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达  韩波 《北京节能》2000,(5):10-12
简要叙述了水蓄热电锅炉热源方式的系统原理及其应用特点,阐述了在小型空型系统中应用电锅炉加水蓄热方式作为系统热源的设计方法,主要设备的选择计算及在工程应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并通过对某宾馆空调系统热源改造的介绍加以引证。  相似文献   

8.
合理选择供热空调冷热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节能与环保》2003,(11):47-50
就公共建筑供热空调冷热源方式进行探讨,从能源利用,能源配置与安全,全年总费用,环境影响等方面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运用层次分析这种实用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统一在一个模型中,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能进行定性分析的功能评价。在满足给定的全年冷热负荷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供热空调冷热源方案。最后例证了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提供冷量,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等中低温余热领域已有应用,但对低于60℃热源的利用实例较少。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温度是扩大吸附式制冷系统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与系统循环方式、吸附剂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二级/多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表面酸性强度与孔结构等影响吸附剂再生温度方面阐述了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多级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降低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低再生温度吸附剂能够拓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范围,吸附剂的脱附温度与表面极性、酸性、孔结构等参数有关,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吸附剂极性弱、酸性低的表面特性有利于降低脱附温度。另外,还介绍了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技术。开展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的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级蓄热系统是实现能量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蓄热方式相比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将不稳定的热源高效存储并利用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蓄热系统在材料和换热装置方面常见的优化方式,着重对于多级蓄热系统特有的优化方式,分别从层级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匹配以及整体?效率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介绍了当入口流体受不稳定热源影响时系统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辐射采暖系统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已在我国广泛地应用。由于这种采暖方式要求水温不高,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作为采暖热源是比较理想的。介绍了太阳能集热与热泵技术结合的采暖及其设计步骤、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综述炼油企业在生部低温余热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能量分级利用,以节约高能级热源,从而达到节级能够的目的,并对各项利用进行效益核算。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氨水吸收式循环将太阳能与地热两个热源结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冷与供热系统。由于热源温差的协调配置,该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特性。还研究了热源温度以及重要内部操作条件对系统制冷、供热效率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阳能等低温热源的被动传输与建筑利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板热管阵列的热激活主动保温墙体,测试热管倾角与热源温度对其能量传输性能影响,对比热激活主动保温墙体与普通节能墙体热工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蒸发段施加低温模拟热源后,热管实测有效导热系数为4400~35400 W/(m·℃);主动保温情景下可降低热管倾角以提升有效导热系数,辅助功能情景下可提升倾角以达类似目的;低温热源注入可显著提升墙体热工性能,热源温度为25、35℃时,墙体实测U值由基准值0.50 W/(m2·℃)分别降至0.19和-0.08 W/(m2·℃)。  相似文献   

15.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间歇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艳峰  刘加平 《节能技术》2004,22(1):5-6,29
建立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室内热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了不同运行方式、内围护结构和内热源作用下室内热环境变化规律。发现此类供暖系统采用适当间歇运行即可满足室内热环境要求,运行时间主要受室外温度和内热源变化规律影响。当系统按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设计时,在冬季室外平均条件下,系统夜间运行半天左右即可基本保证全天室内热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双热源供暖是在一个供暖系统中有两种热源,一个是主热源,一个是辅助热源。设置两种热源方式的目的,一是充分利用热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二是提高供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设置双热源系统中的主热源,在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时,其主热源通常情况下是不能满足供暖尖峰负荷的需要的,因此需设置辅助热源,以便在供暖负荷较高时段即尖峰时段同时运  相似文献   

17.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3,(12):127-127
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是一项世界领先技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人们通过光电,光热,光化学的方式转化加以利用,以太阳能为热源,以超导地暖为散热体。  相似文献   

18.
方炽盛 《太阳能》2006,(5):49-50
在多种利用太阳能制冷方式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由于设备较简单,加工要求较低,可在较低的热源温度(如80℃—100℃)下运行,一般使用平板式集热器或高效真空管集热器就可满足要求,是目前最成熟和环保的空调方式之一,也是一种节能的空调方式。  相似文献   

19.
动力循环中混合工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锦涛  刘齐寿  王运路 《动力工程》2003,23(1):2236-2239
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由于工质吸热蒸发是变温过程,使热源的放热过程与混合工质的吸热过程曲线更好的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同时热源的放热温度可以大大降低,根据混合工质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以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电冷联合生产的新型热力循环。该热力循环可以利用低温热源,如地热,低温太阳能,电厂废热等。对这一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分析证明;该系统循环效率比单一工质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耦合连接方式下的生物质-太阳能双热源联用建筑采暖系统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双热源直接耦合、间接耦合、热源串联连接、并联连接等各种供热方案的系统运行特性。研究表明,直接耦合的太阳能集热效果高于间接耦合,供暖期内前者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后者2. 7%;双热源分支流量比λ是影响并联耦合运行时系统热供效率的重要因素,当λ等于双热源的负荷比时,系统达到最佳供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