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设置构造柱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对抗震能力,整体性、延性及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
设置构造柱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对抗震能力,整体性、延性及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彦强 《甘肃冶金》2009,31(2):122-123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被普遍采用,但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砖混结构房屋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彪 《铜业工程》2009,(1):83-85
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在砖混结构中加入构造柱和圈梁,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但由于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施工中出现很多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和圈梁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探讨了砖混结构中承重构件设计、片筏基础设计、轧钢设备基础设计中基础渗水原因和防治等问题,以提高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设计中几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颖 《江苏冶金》2006,34(2):58-60
就如何使工业建筑设计适应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要,对工业建筑设计思想,工业厂房内部建筑空间设计,工业厂房造型,工业建筑的优化,节能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谈玉让 《四川冶金》2006,28(3):45-48
科研院所的转制及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从科研院所转制过程种出现的文化冲突、组织结构的变革来分析科研院所转制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总结近年来转化器设计与实践的经验,通过对比、优化与不断创新,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对转化器设计中的选材、支撑结构、气体分布以及滑动底座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提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杜秀洁  李文 《包钢科技》2013,39(2):74-76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短柱是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设计及施工中短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及施工中为避免短柱的出现及破坏应注意的问题,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令健 《甘肃冶金》2006,28(4):77-78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将质量控制重点都放在钢筋和混凝土上,而往往忽视模板工程质量,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差,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现象。笔者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阐述了因忽视模板工程质量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应对措施,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玲 《鞍钢技术》1998,(5):29-31
在砖混结构中,在不影响圈梁作用原理的条件下,采用现浇板带兼代部分圈梁,可提高圈梁的美观、实用及经济性。介绍了现浇板带的结构形式、配筋、效果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山东淄博烧结室的设计,分析了在荷载大、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结构形式,尤其是对短柱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智 《有色矿冶》2001,17(6):58-59
论述了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易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各种不利因素,并给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有关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规定,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度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设计要点,并从过渡层楼板,构造柱的设置、抗震墙的设置、结构形式、抗震墙的构造、钢筋混凝土圈梁、过渡层外纵墙、上部承重砖墙等的构造设计方面提出了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海根  卢宏 《江西冶金》2009,29(4):25-27
阐述了后浇带设计的要点,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金厂沟梁金矿进行“钢筋混凝土分层条带充填采矿法”的试验研究及其结果,实现了无损失,小贫化,保证安全,降低成本的目的,为类似矿体的开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contex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ip casting with the single‐belt process. In this new process the hot rolling is performed in‐line with considerably lower velocity than in conventional hot rolling. It is of interes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 rolling speed on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Based 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used to predict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strip in tandem mills,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ustenite was computed. In orde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industrial hot rolling, the material equations for 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 growth are modified. The parameter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ver a wide range of volumetric flow rate extending from that in thin slab casting to that in conventional finishing rolling.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slow hot rolling” can produce a fine grain of austenite. Austenite grain evolution was computed for conventional rolling with a seven stand mill and for in‐line hot rolling of strip produced by the single‐belt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final grain size of austenite is about the same for the two processe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strip thickness behind the last stand is the s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