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俄罗斯两油田用直流电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和试验情况。试验表明,该技术能明显提高油田处于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采期的原油采收率。探讨了直流电场强化油流、增加注水能力、解除地层堵塞等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直流电场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90年代以来受到重视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在多次现场试验中均取得了根好的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场的电加热、电渗、电驱动和电泳等作用,即通过电动力学、电热学和电化学等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采收率。文内介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建立了物理模型,讨论了此技术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3.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电动力学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虹 《河南石油》2000,14(1):31-33
利用直流电场来提高原油采集收是90年代以来受到重视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在多次现场试验中的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场的电加热,电渗,电驱动和电泳等作用,即通过电动力学、电热学和电化学等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采收率。文内介绍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建立了物理模型,讨论了此技术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4.
兰化原料动力厂电脱盐装置改造采用了长江电脱盐设备公司和北京设计院开发的交直流电脱盐成套设备,本文讨论了装置改造内容,对运行交流电场和直流电场脱盐脱水效果以及电耗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优化装置工艺运行参数,装置脱盐脱水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作为电化学助剂,研究了直流电场和电化学助剂对水驱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注入水中加入电化学助剂后,可使原油采收率进一步增大,比单纯电场作用的最终采收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这种强化效应不仅在驱替过程中起作用,而且在残余油状态时也会起作用,使水驱残余油的最终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各种水驱油过程中采收率由小到大的次序为:常规水驱、活性剂驱、直流电场驱油、直流电场加电化学助剂驱油。  相似文献   

6.
直流电场采油是国外六十年代发展起来新的三次采油技术 ,它是利用直流电场对岩石地层中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 ,达到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针对岔河集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开发特点 ,在调研和室内论证的基础上 ,选取了岔 31— 110井组进行直流电场采油试验 ,单井平均日增油 1.2t,单井日降水 1.3m3  相似文献   

7.
关于直流电型水力旋流器脱水效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电型水力旋流器是在脱水型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增设一直流电场,直流电场和旋流场的共同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原油脱水效率。与直流电脱水器和脱水型水力旋流器相比,直流电型水力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脱水效率高、脱水效果好、流量调节范围广,安全可靠等优点。直流电型水力旋流器作为油田原油脱水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声电复合场提高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频声波或次声波传播距离远,可对储油层进行大范围作用,但对人体和环境有影响。应用电场既可进行大范围油层处理又避免了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声、电场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加声场或电场提高采收率幅度为2%~10%;施加电场可降低采出液的水油比,降低幅度随电势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声、电复合场比单一场能更好地提高采收率。对直流电场和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场、不同极性的直流电场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电动阻流效应和外加电场对多孔介质渗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研究了高压直流电场、高压脉冲电场下乳状液中液珠运动变化行为。高压脉冲电场中液珠的变化不但与电压有关,而且受频率、占空比的影响.破乳的起始电压较直流电场低,相同电压时.处理粘度较大的乳状液,脉冲电场比直流电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直流电场作用于油层的水驱油效果,当生产井为正极、注入井为负极时,直流电位梯度的作用使油相渗透率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水油比降低、采收率增加。油相渗透率及采收率与电位梯度成正比。研究结果及国外成功实例表明该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不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期,增加油井液量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稳定原油产量的主要措施。对于传统的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而言,采出水量急剧增加且处理难度加大,导致了原有油气水处理设备利用效率低下、运行能耗大幅提升,因此采出液预分水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国内外近年来采出液预分水技术的研发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目前仍以常规重力沉降分离为主,集成应用离心力场和电场的预分水技术相对较少,且对高含水采出液电场破乳作用机理的认识存在差异。采用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高效重力沉降分离和精准电场破乳,实现处理设备的紧凑化是今后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不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开发期,增加油井液量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稳定原油产量的主要措施。对于传统的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而言,采出水量急剧增加且处理难度加大,导致了原有油气水处理设备利用效率低下、运行能耗大幅提升,因此采出液预分水技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国内外近年来采出液预分水技术的研发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目前仍以常规重力沉降分离为主,集成应用离心力场和电场的预分水技术相对较少,且对高含水采出液电场破乳作用机理的认识存在差异。采用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高效重力沉降分离和精准电场破乳,实现处理设备的紧凑化是今后预分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技术在临2块馆二段底水油藏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 ,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 ,在生产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底水油藏、垂直裂缝油藏、稠油和低渗透油藏。临盘油田临 2块馆二段是典型底水油藏 ,直井开发 2 0多年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开发调整效果较差 ,底水锥进严重 ,含水上升快。在充分研究该油藏开发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共设计了 8口水平井 ,投产后效果很好 ,初产高 ,含水低 ,大大提高了断块的采油速率 ,采收率也由 34.7%提高到 45 .4% ,平均每口井增加可采储量 3.5× 10 4 t ,相当于直井的 3倍多。图 1参 2 (熊敏摘 )  相似文献   

14.
提液对于稠油油藏高含水期挖潜十分重要,提液井位的优选是做好提液工作的前提,目前提液选井主要是根据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曲线确定,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且未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为此,首先综合分析影响提液开发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均渗透率、有效厚度、渗透率级差、距边水距离、含水率、日产油量、地饱压差、生产压差和剩余井控储量,然后利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优选出适合提液的措施井。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因素对提液效果的影响较大,而静态因素的影响较小。利用研究成果在J油田优选出提液井2口,措施后单井提液增油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冀东油田边水油藏历经多年天然水驱开发后,目前处于高含水阶段,亟需改变开发方式,而气体辅助重力驱能够利用重力形成次生气顶,自上而下驱替原油,从而实现控水增油稳产。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一注三采”的边水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平渗透率、地层倾角、水体倍数和原油黏度对气体辅助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重力准数量化分析了各影响参数与气驱采收率的关系,建立了边水油藏高含水后期气体辅助重力驱适应区块筛选标准及参数界限,并应用于冀东油田12个开发单元。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高、地层倾角大、原油黏度小的储层更适合天然水驱后气体辅助重力驱;建立水驱后气体辅助重力驱筛选标准为油藏渗透率大于700 mD、原油黏度小于3 mPa·s、倾角大于10°、水体倍数大于400倍;水驱后气驱可提高采收率约15%;筛选结果为冀东油田C区块最适合水驱后气体辅助重力驱开发,其次为H区块和K区块。该方法对于油藏天然水驱后气体辅助重力驱适应区块筛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海上常规稠油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胶结疏松,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加剧,导致油田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出现。调驱技术作为一项改善中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控水稳油、实现油藏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海油开展了各种调剖、堵水、深部调驱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弱凝胶调驱、冻胶深部调驱、纳米微球调驱、氮气泡沫压锥、改性稠油堵水等调剖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应用这些技术与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为油田中高含水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曙光油田13938 潜山油藏剩余油挖潜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红兵 《岩性油气藏》2010,22(1):129-133
对辽河曙光油田曙13938 裂缝性潜山油藏底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含油带剩余油,应实施补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②针对过渡带剩余油(目前的生产井段),应实施化学堵水挖潜;③针对过渡带剩余油(早期的封堵层),应实施钻塞下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在区块开发后期,该项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因底水锥进造成的油井高含水等开发问题,可为同类潜山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涠洲11-4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业春  雷霄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1):32-35,58
涠洲 11 4油田目前已处于开发后期 ,实施换大泵提液、开发油田东区和高含水井侧钻等措施 ,其增产效果不够理想。为此 ,以涠洲 11 4油田生产历史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 ,选择常规黑油模型ECLIPSE10 0对多个非混相驱注入方案 (包括注入流体类型、注入部位、注入量等 )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认为利用该油田具有输气管线现成、气源又有保证的有利条件 ,实施油层上部注水下部注气 ,可经济、有效地提高该油田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强度、适宜的固化时间、价格经济,为减少对中、低渗透层的污染还要求堵剂有合适的粒径。因此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大孔道封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油田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期,封堵大孔道和低成本、高效的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在各大专院校和胜利、大庆、大港等油田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已形成了以颗粒类调堵剂、聚合物凝胶堵剂、颗粒类与聚合物凝胶复合堵剂为主的大孔道调剖堵水技术。文中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进行了回顾,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