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聚乳酸纤维面料染色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分散染料C.I.分散红74对聚乳酸针织面料进行染色,研究了三种染色助剂对针织聚乳酸纤维面料染色热力学参数的影响.聚乳酸纤维针织面料对分散染料的吸附符合Nernst吸附,做出了针织聚乳酸纤维吸附等温线,确定了聚乳酸纤维的有效吸附体积Var,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研究结果表明,用C.I.分散红74在高温下染色聚乳酸纤维的染色亲和力都比低温下要高.  相似文献   

2.
张伟  赵祥风 《染料与染色》2009,46(3):36-38,19
使用C.I.分散蓝284对聚乳酸纤维进行了染色实验,研究了不同乳酸光学异构体单体含量的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纤维中右旋乳酸单体含量的提高有利于纤维对染料吸附量的提高.同时发现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不属于Nemst型吸附,这可能与染料分子产生聚集有关.染色纤维的颜色产量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纤维面料染色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分散染料C.I.分散红74对聚乳酸针织面料进行染色,研究了三种染色助剂对针织聚乳酸纤维面料染色热力学参数的影响。聚乳酸纤维针织面料对分散染料的吸附符合Nernst吸附,做出了针织聚乳酸纤维吸附等温线,确定了聚乳酸纤维的有效吸附体积Var,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染色亲和力、染色热、染色熵。研究结果表明,用C.I.分散红74在高温下染色聚乳酸纤维的染色亲和力都比低温下要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人们对染料的敏感性愈来愈重视。研究证明,不少分散染料属于敏感性染料,如C.I.分散黄3、C.I.分散橙3、C.I.分散红1、C.I.分散红17、C.I.分散蓝3、C.I.分散蓝106和C.I.分散蓝124,还有色酚AS。它们不仅能用于聚酯纤维的染色,而且还可用于聚酰胺纤维和三醋酸纤维素纤维的染色。这些染料容易从纤维上移出,对皮肤等引起敏感作用。对人体有害的敏感性染料@鹏膊~~  相似文献   

5.
氨纶分散染料染色的吸附等温线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红飞  宋心远 《染料与染色》2001,38(6):24-25,41
分散染料是氨纶染色的理想染料,它具有较高的上染率和较好的染色牢度。本文分别在两个温度下测试C.I.分散红60染氨纶的平衡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其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栋梁 《染料与染色》2003,40(3):143-148
用9只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对聚乳酸纤维(PLA)进行染色,结果发现,对结晶度50%的PLA,有两只染料的上色率超过60%;对结晶度21%的PLA,有4只染料的上色率超过60%。用12只偶氮染料和13只蒽醌染料染成1/1标准浓度的PLA织物,其光褪色机理和影响因素与聚酯纤维和醋酸纤维相同,但褪色速度较快,耐晒牢度要差1—2级;PLA纤维染色应选用高浓度、高耐晒牢度的中温型分散染料。碱性溶液会引起PLA织物水解,60℃以上水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浓度对C.I.分散红60增溶量、分散体系的高温稳定性、C.I.分散红60的上染率以及染浴中染料残留量的影响,探讨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C.I.分散红60对棉沾色的机理。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较低(0.5 g/L左右)时,分散体系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此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增溶量为影响沾色的主要因素,分散染料的增溶有利于减少其对棉的沾色;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1 g/L),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分散体系的高温稳定性降低,分散染料对棉的沾色加重,沾色等级降低到2级。  相似文献   

8.
选用分散染料分散红S-5BL对聚甲醛(POM)纤维和涤纶(PET纤维)进行染色,通过绘制上染速率曲线,计算出分散红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系数、染色速率常数及半染时间,比较了二者的染色动力学,并探讨了POM纤维结构与其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PET纤维相比,在相同的染色温度下,POM纤维的扩散系数和染色速率常数较低,半染时间较大,扩散活化能较大;染色温度为80~95℃,POM纤维的上染量明显高于PET纤维,染色温度为100~110℃时,POM纤维和PET纤维的上染量接近;POM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较高,因而分散红染料分子进入POM纤维内部的能阻较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只分散染料在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上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在上述纤维上的吸附属于能斯特型吸附。通过研究平衡等温吸附曲线比较了染料在聚乳酸纤维和涤纶纤维上的得色量。当两种纤维上的染料浓度相同时,染色聚乳酸纤维比涤纶纤维表现出深色效应,这可能是由聚乳酸纤维对光的较小的反射率所引起的。此外还研究了染色温度及染料浓度对染色纤维颜色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传统的染色动力学理论,绘制不同颜色分散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曲线,研究了三原色染料分散红HFW-4B、分散黄HFW-3R、分散蓝XFJJ对仪纶染色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分散红染料上染仪纶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最小,半染时间最长,扩散系数最低,但平衡吸附量最大,纤维易深染,而分散黄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最快,但平衡吸附量最小,不易对纤维进行深染。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选择双一氯均三嗪结构的活性染料和耐碱型分散染料,探讨涤/棉(65/35)混纺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染色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无水硫酸钠浓度和碳酸钠浓度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红色在硫酸钠60 g/L、碳酸钠2 g/L、温度120℃、时间30分钟工艺条件下染色;蓝色在硫酸钠浓度45 g/L、碳酸钠浓度2g/L、温度130℃、时间60分钟工艺条件下染色。  相似文献   

12.
杨栋樑 《合成纤维》2005,34(2):35-40
根据Shell公司和Dystar公司的研究,用Optidye系统从分散染料吸附与上染率、染色温度、pH值、匀染性及染色牢度等方面解析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的染色性能。PTT纤维在100℃就可染到深色,在60~80℃和90~100℃有两个吸附速度较快区域;PTT纤维属易染型纤维,在最高温度染保持30~40min即可。高温型分散染料在120℃染色,常压100℃染色无需pH值调节。分散染料染色牢度(洗涤、摩擦及耐光)非常好。  相似文献   

13.
《合成纤维》2017,(10):38-41
使用分散红玉S-5BL、分散黄棕S-4RL、分散黑ECT三种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将分散染料原位矿化染色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进行比较,通过染色后残液的吸光度、化学需氧量、染品色差、色牢度、染色工艺耗水量等指标对矿化效果进行评定,从而评价原位矿化技术生产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optimization of disperse/reactive dyeing systems for resistance to the physical strength loss of Poly(lactic acid) (PLA)/cotton blended fabric was investigated. The blended fabric underwent a two‐bath, two‐stage dye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PLA component of the blended fabric was dyed using two disperse dyes, followed by the cotton component being dyed with six reactive dyes containing different reactive groups—dichlorotriazine, monochlorotriazine, sulphatoethylsulphone, monofluorotriazine, monochl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and monoflu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groups. The optimal dyeing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ixation rate of the dyes, tear/tensile strength loss, and SEM micrographs of the fabric. To avoid the strength loss during the disperse/reactive dyeing process, the recommended disperse dyeing conditions were 110°C, pH 5 for 20 min, whereas the reactive dye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temperature ≤60°C and alkali concentration ≤3 g/L. In this regard, reactive dyes containing monofluorotriazine and monoflu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groups we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reactive dyeing systems.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工艺特点,探讨国内外涤/棉、PLA/棉混纺织物染色工艺技术进展,分析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PLA/棉混纺织物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合PLA/棉一浴一步法染色的染料及染色方法,并对一浴一步法染色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活性染料对莲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改变温度、浴比、时间、元明粉浓度、纯碱浓度等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莲纤维进行染色,并测试其上染率、固色率、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结果表明:活性大红X-3B上染莲纤维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40℃,染液浴比1∶40,染色时间60 min,元明粉质量浓度20 g/L,纯碱质量浓度30 g/L;活性嫩黄X-7G上染莲纤维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40℃,染液浴比1∶50,染色时间60 min,元明粉质量浓度10 g/L,纯碱质量浓度20 g/L;活性染料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都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Trevira纤维的染色性能,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Trevira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进行表征,并由结构特征分析其染色性能。采用分散染料对Trevira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变量试验优化出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Trevira纤维截面呈"十字"形,与普通聚酯纤维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同属疏水性纤维,但Trevira纤维的结晶度较高,故其染色性能差,且易染花。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保温温度125℃,保温时间45 min,扩散剂NNO用量1%(omf),此染色工艺所得染品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且耐升华色牢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建新  田彦杰  王顺岩 《化工学报》2013,64(3):1016-1021
在纺织染色中,分散染料染合成纤维是比较重要的典型染色组合之一。通过对已有染色理论和人工经验的结合,以分散蓝RSE染涤纶为代表,建立分散染料染合成纤维的上染过程数学模型。在建模时,首先建立3个与温度有关的独立的上染特性模型,然后运用反应速率方程将已建立的3个模型集成起来,最终建立染料上染量-时间集成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具有少数据性和较高精确性特点的灰色Verhulst理论,从而使得集成模型中的参数值容易确定,计算量小。对于同类型的染料,改变参数值模型即可同样适用。上染过程建模实验表明,此数学模型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很好的泛化能力,可以满足对染色结果进行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了涤纶长丝在高温、高压下用分散红3B染色时,助剂和染料浓度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散红3B质量浓度为1.0 g/L,添加吐温-80和MOA-3PK复配助剂,涤纶长丝的上染率最高,达到95%。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I.活性蓝19及其对位异构体的上色性能及固色性能,并计算出它们的直接性S、竭染率E、固色率F、反应性R值,通过比较,分析了其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C.I.活性蓝19反应活性较高,固色性能较好;而C.I.活性蓝19对位异构体对纤维的亲和力较大,上色性能较好。两只染料的最终固色率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