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状集油田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胡状集油田严重非均质油藏油层水淹前后物性、电性变化特征、水淹层测井解释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成果对胡状集油田近年来新钻的开发调整井进行水淹层测井解释和跟踪分析,符合率较高,效果可观,此针对严重非均质油藏的测井解释分析系统,对类似油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SKZ油田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取心、岩电、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建立了SKZ油田砂岩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其研究结果与岩心物性数据及区域地质背景符合完好,为SKZ油田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测井储层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得油井的储层特点被充分的分析和掌握,需要综合分析和利用所得到的测井曲线,并对测井的情况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在试井设计的过程中使得有关油井的厚度以及渗透率等参数被充分使用,这样可以使测试方案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使试井的解释方法和解释模型的建立更加的全面。  相似文献   

4.
调整井是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调整挖潜的主要措施,通常认为调整井的可采储量即为调整井的增油量,但是越来越多的调整井实施后改变了油田渗流场及油水分布规律,简单认为调整井的可采储量就是增油量有一定的争议,另外随着调整挖潜的不断深入,调整井的可采储量逐年下降,在油价低迷时,对于调整井的经济评价也需要相对准确的增油量,因此利用水驱特征曲线采用两种不同的预测方式分别预测可采储量和可采储量增量并进行结果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原因,以期对未来评价调整井的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油田在注水开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水淹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判断油层水淹程度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空间分布是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设计和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组合方法即:在未水淹油层,用以导电效率理论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公式;而水淹油层或油水同层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以此来更准确的判别水淹层,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盘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盘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岩芯分析资料,通过室内研究,进行了水淹层解释研究。建立了适合于临盘油田的水淹层解释方法,研究了水淹层地球物理变化特征,确定了含油饱和度、含水率等参数解释模型,开发了较完善的水淹层测井评价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步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对该区地应力方向的认识、裂缝分布规律研究存在较大的难度,影响了油井的压裂设计、井网部署。本研究主要从测井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能够识别地层裂缝方向和地应力方向,进而利用研究区块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井网部署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方法所得到地应力方向合理部署注水开发井网,降低油层水淹程度。研究结果属于前缘、攻关的新技术,该成果对后期井网部署和开发井压裂设计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某气举井在完井阶段下入气举管柱,该井生产前期,由于地层供液充足,按照最初的气举设计方案可以正常生产,但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层供液不足,油井出现产量低,举升效率低的现象,为此对该井进行了举升工艺分析,找出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适合该井的不动管柱钢丝打孔气举参数调整新方法,在当前低油价环境下,对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过套管电阻率测井(ECOS)技术和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技术应用条件和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在苏丹A油田同一口电潜泵(ESP泵)生产油井B井中的综合应用,识别和确认了本井的水淹层,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本井的剩余油饱和度。同时,为了清楚地了解本井的生产动态,本文进一步引入了油层采出程度的参数(也称油层含水系数),深入分析研究本井开发动态中的油层采出程度,有效地区分了主力产层和未动用层(潜力层),为本井的后续开发层位和开发措施指明了方向。同时,本文在背对背的对脉冲中子——测井(PNN)资料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ECOS)资料的分析结果,既相互吻合一致,又可以互为佐证,具有在同一口井中相互检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和PNN测井技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砂岩油田二次开发加密井目前完钻15口新井,通过阵列感应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方向,测井评价精度明显提高,为完井、试油方案优选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为水淹层提供了评价方法及研究,为某油田二次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南油田是一个复杂的断块油藏,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大部分区块经过多次的井网调整、治理,已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地下油水关系相当复杂。虽然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水淹层测井的科研攻关,以及对油田地质的精细认识,使水淹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大大提高,但准确地把握水淹层解释精度目前还是十分困难。因此,继续开展水淹层测井解释攻关,探索出适合本油田特点的剩余油监测技术,更好地挖掘此类油藏的剩余油潜力显得尤为重耍.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7,(12):65-66
在石油行业,想更好地进行石油管理工作,就必须想办法进行技术的更新,在对油田情况进行监测的时候,就需要将监测技术进行更新,让石油监测工具的监测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各种石油监测仪器的监测数值也能越来越精细。试井技术主要是对石油藏量进行监测,并进行动态管理的技术。其中多井试井技术在油田行业中也不断受到重视,尤其是油田开发工作中经常被用到。  相似文献   

13.
测井工艺又称为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有重要的应用,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采用的重要手段。这种工艺技术是在钻探开发油气井时使用能够反映热、声、电、光、磁和核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信息,然后寻找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其中的物理原理,通过物理解释来了解油井下的地质构造及岩石信息,做出正确的油井勘探及开采和工程实施的判断,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完成。测井工艺技术在发现油气藏和评估油气储量及其产量上还有一定的价值。测井工艺技术在油气田开发和钻井工程的广泛的用途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便利和技术依据,成为油气田工程师神奇的"双手"。通过测井技术工艺来达到油气井开采和开发的良好效果,保证油气田勘探、工程和生产顺利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先进适用性测井技术评价方法的地质优势,介绍了中原油田储层的地质特征,展示了测井新技术地质应用效果:准确对裂缝性储层参数进行定量解释,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对地层构造沉积相进行分析,有效地划分水淹程度,直观地识别孔隙中流体性质,有效地识别油干层界限。  相似文献   

15.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是指在高发水期开发油田时寻找剩余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当前的科技状况下,能够利用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测比等,根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仪对测井特点的研究,合理的解决了地层水电阻率和泥质的涉及问题,利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分析。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是在开发油田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测井技术,油田不断的被开发,不论是对地下进行二次采油还是三次采油都需要对地下的油层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包括油层水淹的程度和油藏内水和气的分布状况,为了提高储层的采集率,就需要利用剩余油饱和度的参数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在确定套管外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产水率 )具有良好的精度 ,对认识地下油层状态、地层水淹程度、提供油层中剩余油分布及高产水部位、串槽井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为封堵卡水提供可靠的选层资料 ,为合理调整开发措施提供了依据。通过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油田可持续稳产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油水井窜槽是目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十分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注水、产液结构调整,影响细分注水效果,使得高含水层注水得不到有效控制,井区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对油田稳产、控水以及措施挖潜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及时采取封窜措施,降低油井含水,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对xx-xx井进行环空测试,发现P21油层产液异常,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它和与它相关的井开展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调整阶段,用T型井代替普通侧钻井是一种开发思路。该井型主要通过新钻井侧钻或者老井过路油层侧钻1个或多个分支井眼进行开发,适用于低孔、低渗和低产的老井或停产井。南海东部某油田实施了1口T型井,实施后增油效果显著,开发效果良好,对南海东部油田后续实施T型井,提高油井产量,挖潜剩余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扇区水泥胶结测井能够直观详细展现水泥胶结的变化情况。在J23井中,井筒液体为泥浆和清水的条件下进行了两次测井。通过对测量段SBT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确认原来胶结好的3243-3513m存在微环隙,3967m以上的地层与井口存在管外压力连通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注水开发高含水区块提出进行水淹层解释工作,目的是将层内水淹非均质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为精细注水和选层投产提供技术支持。在注水开发油田中,注入水进入储层后,不仅能驱赶原油,而且还会使储层物理性质,储层参数和测井参数发生明显而复杂的变化,目前缺少定量解释方法,导致目前测井解释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将已有的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思路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