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勤  石勐  刘大帅 《包装工程》2020,40(24):248-255, 261
目的 尝试将群构与重组的设计理念应用于公共设施创新设计中,探索社团活动空间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从当下中学社团活动空间中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着手,在人员空间动线、功能需求、心理认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研讨,并将群构与重组的设计方法应用于中学社团活动空间公共设施设计与研究中。结合中学社团活动空间设计项目实例,探索社团活动空间中用户的功能需求与空间内公共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结论 针对公共社团活动空间的相关特性与发展现状,探究了中学社团活动空间环境的公共设施设计,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学社团活动空间公共设施体系。中学社团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既是对中学生课外拓展及活动空间复合性功能的满足,又是人性化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一凡 《包装工程》2023,44(2):304-311
目的 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我国社区公共设施老幼复合共享的设计要点。方法 通过对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基于老幼复合共享的社区公共设施设计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老年人和儿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心状态和行为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在设计中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好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健康安全、社交娱乐、情感归属需求,还应结合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时域、地域以及类型进行关联思考,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论证,阐述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促进老幼代际的交流与融合。结果 得出基于老幼复合共享下的公共设施设计要点。结论 基于老幼复合共享的社区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关注老幼群体的共融、共助、共依、共娱,从协调多元需求、引导互助协作、促进交往陪伴、激发多维互动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索,从而促进代际融合与全龄社区环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刘晓娜 《包装工程》2019,40(6):290-293
目的探索创意视角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其价值效用,探索更加多样的公共设施设计,立足于创新发展,从社区公共设施、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商场公共设施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角,探索公共设施在民俗元素的融入、信息化的升级、导向化的延伸、语意学的塑造和艺术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的创意性设计尝试,探索其未来的发展道路。结论公共设施是城市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只注重基础的实用性,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审美性、文化性、科技性等功能的叠加,将创意化设计发挥到极致,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乐趣。  相似文献   

4.
方敏 《包装工程》2020,41(2):243-248
目的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共设施存量不足与质量太差导致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强人意。文章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基础,探索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原则。方法以用户为中心,从公共设施设计的社会可持续性内涵出发,提出从提升整体服务价值、保障服务的均等化及基于设施全生命周期等三个角度进行设计研究。结论为了提升公共设施的社会可持续性,以"场"为基础进行公共设施设计的前期研究,关注公共产品功能的普适性,进行基于闲置的共享平台的可行性探索与设计和提升设施的功能可拓展性,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前提,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吴琳  薛正 《包装工程》2019,40(14):297-299
目的 探究公共设施在社会属性视角下的创新设计思路及具体措施。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具体定义和内容着手,结合现代城市的社会属性定义与分类,总结其中的可持续化、社会审美、生活需求、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突出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公共设施设计内部,从与这些突出特征相关的设计方向,分生态化设计、通用化设计、交互性设计和信息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列举相关案例对设计构思进行验证与实践,探索优化设计后的公共设施对现代城市的推进和对社会属性的尊重与发展方面的影响。结论 城市社会属性的变化与发展,对公共设施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满足可持续化需求、大众审美及人类生活角度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实践,实现了功能与精神的结合,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创造了符合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正军  张强 《包装工程》2015,36(20):52-5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数学矩阵模型、问题归纳等方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问题进行系统分层,对公共设施的需求、环境、对象进行矛盾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分析。结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创新是系统创新,是研究需求、对象、环境的矛盾,实现矛盾求解,降低综合成本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7.
姜丽  于洋 《包装工程》2020,41(12):341-346
目的探索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策略。方法运用访谈法、观察法与实地调研法,获取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使用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与使用需求,通过关联矩阵法分析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与使用人群需求的耦合性与重要性,构建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策略。结论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应当树立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理念,提高使用人群出行及使用的安全性。根据使用人群的步行可达性及设施与设施之间的关联度优化公共设施的配置,保障公共设施服务对象与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以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公共设施需求,新建智能公共设施,并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智能改造,优化与提升生活性街道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使用与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安全需求导向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敏 《包装工程》2017,38(6):154-158
目的探索基于安全需求的城市公共设施创新设计原则。方法以工业设计思想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分析、问题归纳、用户调研、实践论证等方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性设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结论公共设施安全保障能力的缺失以及设计的相对落后,使得由于公共设施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基于安全需求的设计可从社会公平的需求、准确与快速认知的需求、保护隐私与观测环境的需求平衡以及用户综合体验等4个方面展开,以提升社会幸福感为前提,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设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乘客乘坐地铁过程中对公共卫生情况的认知不足,对个人安全防护的措施有限,而地铁站点内也缺乏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问题,研究组成员从"人——机——环境"系统观的角度分析乘客行为,梳理体验触点,通过一系列设计实践探索地铁站防疫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旨在提升地铁站点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的基础上加强公共设施应对疫情的防御控制机能,并对全民防疫思维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洋  姜丽 《包装工程》2018,39(12):231-237
目的探索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方法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系统分析、问题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论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应当兼顾整体性、文化性、通用性、互动性、参与性原则,以满足城市发展与使用者对公共设施的需求,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设计与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1.
李伟湛  杨先英 《包装工程》2019,40(2):167-171
目的为了解轨道交通环境中不同特征的乘客群体的通行规律,以及人机交互的情况。方法通过调研,获得乘客参数。设定同一乘客群体数量的不同特征参数,利用Pathfinder软件平台,在现有的轨道交通环境中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论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一种乘客通行情况及时间变化的表征方法,提出有效通行时间的概念,揭示了乘客群体的通行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轨道交通环境设施的设计、管理、运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澳门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发展。同时,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包括新区的发展,机场航站楼的延伸,轻轨交通,路凼的新道路,以及废物管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其中一些项目还处于规划阶段,一些正在设计中,一些正在建设中,另一些正在运营中。为了整合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项目,改善民生,澳门政府已着手实施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城市管理,智慧旅游等的举措。文章介绍了澳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降低环境噪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方法 通过用户访谈获取用户需求,在转化成设计需求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设计特征进行权重排序。提取用户偏好提示词,并结合GPT4.0中获得的公共交通设施相似提示词,而后得到整合性提示词。选取相关大模型并使用整合性提示词在SD(Stable Diffusion)平台中进行方案生成。结果 以智慧公交站台为例,生成不同场景下智慧公共交通设施方案,经过专家筛选后获得优化方案集,最后邀请用户使用满意度量表对方案集进行打分以获得不同场景下的最优方案。结论 人机协同设计的智慧公交站台方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因此,通过智慧公交站台设计实践,优化了基于AIGC辅助技术的智慧交通公共设施设计流程,对其他类型的交通公共设施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野  宋佳玥  张鑫 《包装工程》2023,44(12):49-59
目的 明确高铁乘客智能化功能需求,提出高效能的车厢乘客设施智能技术应用体系。方法 运用服务设计、行为分析、用户痛点研究、需求-满意度模型等进行智能化功能需求分析,通过专家访谈、文献梳理、总结归纳等方式进行类型研究。结果 在分析高铁乘客体验痛点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具有优先级的智能化功能需求,进而明确车厢设施载体的智能化应用机会点,结合现有智能化技术分析,明确车厢7类区域设施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原则及技术要素,最终提出高铁车厢乘客设施的智能技术应用体系。结论 在智慧高铁时代下,明确乘客设施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要素及原则尤为必要,可以为未来的列车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如何运用智能设施及其技术提升乘客体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在城市特定功能空间的重要手段,跨越了整个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逐步承担起国家倡导的大美育的社会责任。当今,在公共艺术尤其注重公众参与性、互动性的诉求下,将公众参与引入轨道交通设计,将开启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创作领域的新路径。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自然之丝”主题段公共艺术计划为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引领公众参与创作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新模式,积极推动深圳城市营造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市民与城市的情感连接,增进交流,激发全社会的艺术创作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research regard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has shown that acquiring a new customer costs much more than retaining an existing customer. Th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 agencies, maintaining existing passengers is a cost-effective strate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atronage behavior of bus passengers when real-time transit information (RTTI) is made available. Survival analysis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in Kaohsiung city, Taiwan, shows that the risk of RTTI users ceasing their use of transit was 32.9% that of RTTI non-users. Moreover, passengers using RTTI tended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0.15 years longer than those who did not use RTTI. This study found that RTTI helps to retain passengers and provides concrete suggestions regarding RTTI promotion and bus business management for administrators.  相似文献   

17.
孙响  刘韦伟  钟蕾 《包装工程》2023,44(20):383-391
目的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使用者视角,研究影响轨道交通站域文化活力的设计因素与提升策略。方法 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地,运用POI空间聚集度分析,选取文化活力值较高的4个轨交站域作为实地问卷调查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影响轨交站域文化活力的设计因素。结果 归纳出服务设施、文化氛围、媒介感知、文化活动、场所衔接5个因子对轨交站域文化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设施、文化氛围的影响效应最强,媒介感知、文化活动、场所衔接的影响效应次之。结论 基于研究可知,在细微中完善服务设施,注重人文关怀;促进站域媒介空间设计,增强文化体验;连通地上地下叙事场景,提升文化感知,将有利于提升轨道交通站域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丁楠  赵青青  全利  王玖 《包装工程》2024,(10):450-459, 468
目的 本文以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研究背景,满足各类人群高铁出行的适宜性与多样性需求,升级城市形象展示窗口。深入剖析高铁站点导视系统在换乘枢纽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紧密关注城市智慧交通导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致力于解决用户在换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视觉困扰和引导不足等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 对城市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布设方法进行举证研究,重点就城市智慧出行、数字导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对乘客空间寻路、安全感、舒适感等心理需求的调研,总结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导视系统的设计思路。综合考虑色彩及应用、字号及对比度、字体及视觉度、布设逻辑与信息分级,把控导视系统的视觉度、布设尺度、色彩材质、技术工艺。结合我国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重庆西站换乘导视系统的优化设计策略。结论 在尊重空间动向、用户体验、视觉流程的基础上,以智慧交通导视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探寻高铁站点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旨在提升枢纽的建设水平、运行效率,以及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19.
黄河  黄海波  张惠萍  汪瑞霞 《包装工程》2023,44(24):528-536
目的 为解决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情感化设计缺失的问题,探索数智化背景下公共设施的情感化设计与评价方法。方法 以诺曼的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咨询以及焦点小组掌握用户对公共设施的设计需求,汇总和选取设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的层次模型并计算分析各设计指标的权重,以此指导设计实践,通过模糊综合评价(FCE)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检验设计效果。结果 利用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的层次模型指导的三类设计方案,均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能够满足居民对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的情感化需求。结论 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CE)的结合运用,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客观、精准地把握公共设施的情感化设计方向与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公园类公共设施的情感化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s the grand urbanization rapidly progresses in China, Chinese government launches a magnificent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plan as the key part of the preferenti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strategy.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viabl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model for urban rail construction. The philosophy of 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TOD)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by reviewing Hong Kong Railway+ Property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is proved very successful in mass transit rail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his paper examines current practice of urban transit as of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and looks into ways of getting over the bureaucratic and technologic hurdles in order to generating synergy value and opportunity of rail oriented urban development. Taking the TOD and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 study of Shenzhen metro line 6 as an example, the sustainable urban rail development model is introduced and elaborated. It concludes that the sustainable urban rail transit shall be able to energiz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rail and urban development at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through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generation of win-win scenarios among government, metro company, people and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