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官142区块是正韵律巨厚砂岩油藏,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藏底部产生"次生"底水,受储层垂向物性的差异及层内隔夹层的不稳定分布影响,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应用动态监测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块水驱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的顶部,结合水平井即可提液增油,又可控制底水锥进的优势,在该区块实施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潜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水平井技术在官142区块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锦州油田层状边底水稠油油藏为例,由于油层水淹问题一直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通过总结吞吐开发阶段的实践,针对边底水对吞吐阶段采收率的影响,避水油层的动用时机,吞吐中后期油层水淹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抑制边底水内侵的合理做法进行了分析和认识,认清了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水淹区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北一号油藏是青海油田仅有的一个底水油藏,对于底水油藏的开发来讲,缺乏此类油藏的开发经验,我们对于此类油藏的开发主要还是以注水开发模式为主,随着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及矛盾,尤其是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效果不理想,底水锥进导致产量下降,围绕该油藏主要矛盾,本文致力于研究注水对该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主要通过产吸剖面资料状况分析油水井在平面及纵向的产吸特征;注水分布测试与地质响应特征的关系;高渗透层与剩余油饱和度的特征响应三个方面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及潜力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区块高含水、剩余油分布零散、直井开发效果差等诸多生产矛盾,通过对油藏进行三维地震的精细描述,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利用水平井进行实施侧钻水平井来挖潜井间剩余油,改善区块的水淹状况,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其它底水油藏转变开发思路,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定边边底水油藏侧钻更新、调整加密的进一步深入,油藏砂体展布、油层分布及剩余油分布等油藏地质特征逐步清晰明朗,为进一步加强剩余油挖潜力度,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2006年已经在A19、A20、定609三个区块实施了9口加密调整井,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采油速度;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油井所处的部位,油层厚度及油层与底水的接触关系,我们摸索并制定了边底水油藏措施改造技术政策,选择适合油藏特点的措施方式和规模以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以使措施效果得到较好的发挥,而尽量避免连通底水。必须考虑措施井在油藏所处部位、射孔段位置及完善程度、油层与底水的接触关系、剩余油层厚度及油水界面抬升状况等;对于休罗系注水开发油藏,由于受储层结构和沉积韵律的影响,往往油层底部水洗程度高,顶部剩余油相对富集,应通过开展周期性注水、脉冲注水有效利用垂向渗流,提高剩余油的动用。  相似文献   

8.
本羊二庄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挖潜增效难度较大。并且由于羊二庄油田部分底水油藏的特殊性,采用直井方法难以达到高效开发的效果,因此在综合评价羊二庄油田底水油藏开发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井开发技术,并在羊二庄油田所属的次生底水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开发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展示了水平井技术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明显提高采收率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曙一区古潜山顶面构造、储层特征、裂逢发育、板岩分布、底水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加深了对曙一区古潜山内幕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为该油藏后续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多层层状断块油藏,纵向上含油小层多,渗透率级差大,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层系划分粗,造成层间干扰严重,主力层与非主力层采出程度差异大。其中主力层储层物性好,油层厚度较大,目前采出程度高,由原始的纯油层变为目前的边水甚至是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在油层顶部及断块高部位呈窄条带状分布,该部分剩余油利用直、斜井开发单井控制剩余油很少,开发效果差。为充分挖掘主力层剩余油潜力,同时减缓与非主力层间的层间干扰,针对主力层开发现状,在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水平井对部分主力小层进行单层开发,充分挖掘该类小层潜力,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多层层状断块油藏,纵向上含油小层多,渗透率级差大,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层系划分粗,造成层间干扰严重,主力层与非主力层采出程度差异大。其中主力层储层物性好,油层厚度较大,目前采出程度高,由原始的纯油层变为目前的边水甚至是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在油层顶部及断块高部位呈窄条带状分布,该部分剩余油利用直、斜井开发单井控制剩余油很少,开发效果差。为充分挖掘主力层剩余油潜力,同时减缓与非主力层间的层间干扰,针对主力层开发现状,在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水平井对部分主力小层进行单层开发,充分挖掘该类小层潜力,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锦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开发至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配套方法,认清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而通过实现配套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效果,达到了持续稳产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韵律性砂岩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地下原油的不断采出,由于油水密度差异,底水会向上运动,形成底水锥进,而隔板的存在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影响油藏水驱特征,改善开发效果。沉积韵律是厚层砂岩体内部水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隔板的类型及展布特征均会影响韵律性砂岩底水油藏底水锥进速度的快慢和油藏开发效果的好坏。以某油田9区韵律性砂岩底水油藏为参照,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三维二相的黑油模型,研究了不同隔板尺寸大小、隔板位置及隔板渗透率对某油田9区韵律性砂岩底水油藏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板尺寸、隔板位置、隔板渗透率是影响韵律性砂岩油藏底水锥进速度、底水锥进形态及油藏采出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进步,水平井开采技术日臻完善,并在底水油藏、高角度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欢喜岭油田欢2-16-10断块E3S32是典型的底水油藏,针对区块构造落实程度低,开发调整效果较差,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技术以及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提出了水平井技术在小构造、底水油藏挖潜中的应用,并现场实施1口水平井。投产后效果很好,初期产量达到120t,不含水,大幅度提高了断块的采油速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锦7块西部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开发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断块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边底水发育的齐家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直井开发底水锥进较快的实际,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和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搞清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了水平井挖潜零散剩余油治理对策。在水平井开发调整过程中,通过控制水平井射开部位和程度,有效的避免底水过早水脊见水;通过控制水平井和临井的生产压差,减缓了水平井底水水脊速度,增加底水的波及体积;通过对侧翼控制注水、轴向周期注水和边部连续注水相结合的调整措施,有效的抑制水平井底水脊进,通过调整使边底水发育的齐家油田实现了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已钻水平井27口,其中侏罗系12口,分布在里167区、城77区、午206区、白485区、南一区都为底水油藏。由于该厂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导致部分水平井投产后易见水,见水后治理难度大,因此本次研究从渗流基础理论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为水平井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在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地下原油的不断采出,由于油水密度差异,底水会向上运动,形成底水锥进。本文针对底水油藏的开发现状,对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影响底水锥进主要因素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锦1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静态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方法,研究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断块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Sazankurak油田储层和隔夹层的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油田的生产现状和新井实施效果,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开发部署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Sazankurak油田K1V和J2之间以及内部没有稳定的隔层,砂体上下连通,确定其为块状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广泛分布,局部富集”,K1V顶部剩余油分布广泛,在大于120m井间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20.
雷64块Ⅵ砂岩组为一厚层块状底水稀油油藏,隔夹层不发育,采用底部注水开发早期见到较好效果,但后期稳油控水难度大,油藏濒临废弃。借鉴主体部位Ⅶ砂岩组顶部氮气驱先导试验过程中,油井见效快且气窜严重的认识,今年在对油藏地质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开展底部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研究,并现场开展了1个井组的先导试验,取得峰值日增油7.1吨的较好效果,对类似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