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力喷砂射孔压裂联作技术是可实现射孔、压裂及排液联作的新型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在青海油田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该油田储层特点,将之应用于低渗透储层的试油并获得成功,通过应用能加快试油进度,减少油气层的污染,有利于认识油气层,为该项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储备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点,采用特殊新型的射孔技术进行完井或重炮,可达到增产或解堵的目的。本文对特殊射孔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进行介绍,并对射孔效率影响因素、特殊射孔技术在低渗透油藏适应性进行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低渗透储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此类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地层致密、渗透率低等特点。根据此类储层的地质特征,采用针对性很强的试油工艺技术有利于油气层的发现。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低渗透储层试油工艺方法和措施,并指出了试油工艺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对今后试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深穿透射孔器及配套工具的开发研制、仪器配套,以及该项射孔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在油田生产应用情况的分析,该项射孔工艺技术能够满足稠油出砂冷采工艺技术的要求,实现了增产的目的,能够满足稠油开发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了射孔技术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辽宁化工》2021,50(4)
渤海油田进入"双高"阶段后,老油田稳产增产难度逐渐加大,常规措施增油量有限,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应用过筛管压裂工艺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总结出了适用于渤海油田高渗透储层增产措施的施工思路。文中对不同射孔方式后作业效果及拖轮压裂作业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对多井次的实践应用及关键工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良措施或建议。现场作业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是稳产增产的有效技术手段,为后续该技术将在渤海油田进一步扩大应用,在增产挖潜产能方面提供了新的作业思路。  相似文献   

6.
径向水力喷射射孔技术在国内经过了十几年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在致密低渗透油藏效果更佳,平均增产达1—3倍;而常规射孔深度有限,难穿透污染带,易产生压实带及二次污染。特别是低渗特低渗油藏更严重,高效开采和动用难度很大。本文对径向射流射孔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其在现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特点,然后主要论述了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如应用微生物采油工艺艺术、强化注水采油技术以及优化机械采油技术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上灵活使用采油工艺技术,实现对其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常规射孔作业工艺射孔后起下管柱次数多,浪费人力、物力,且射后易发生井喷,给作业施工带来困难,同时也给地面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又保证高含气井、异常高压井射孔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必要应用射孔下泵联作工艺技术进行施工。射孔下泵联作工艺技术即射孔与下泵生产一次完成工艺,该工艺采用一趟管柱完成射孔和抽油生产,不但能减少作业工序和投产时间,节省施工成本,也可以避免压井液对油层的伤害。本文介绍了射孔下泵联作工艺的原理与施工工序,并对近两年在低渗透油田采用该技术施工的油井进行了效果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今后继续在低渗透油田采用该技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渗透油田所起的作用、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储层改造可以解除、弱化钻井、完井及生产作业造成的伤害,但改造措施本身也可能造成储层伤害。如何减小储层伤害,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是增产改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酸化,压裂和堵水技术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油田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射孔效果,促进薄油层增产,本文研究了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在薄油层开发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的技术特点,主要用到的工具及适应性,通过地面试验及现场应用,人们发现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在薄层储层开采中应用后增产显著,可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射孔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射孔效果直接影响着产能。本文分析了常规射孔器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双复射孔器的设计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其在江家店油田夏510井的应用,提出在中、低渗透油层射孔,应当首选双复射孔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试油工艺技术也得到了迅猛提升。其中,水力喷砂射孔技术作为采油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可以解决低渗致密油藏、薄油层和有污染的井的射孔作业的问题,可以完成套管完井、筛管完井及裸眼井的射孔压裂作业及低渗油藏及水平井的压裂的改造。同时,水力喷砂射孔压裂技术也是可实现压裂,射孔及排液联作的新型工艺技术。其根据油田储层特点,通过应用能加快试油进度,减少油气层的污染,有利于认识油气层,为该项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储备了实践经验。目前,虽然该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在试油工艺中水力喷砂射孔压裂技术的实践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正从常规油气藏向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藏发展。这些油气藏的特点大多是岩层破裂压力高、各向异性强、天然裂缝多,如果依靠常规射孔及压裂方式开发,压裂时要求的泵压高,并且裂缝扩展的走向无法控制,裂缝形态取决于地应力状态与水平井井筒方位的相互关系。正交网缝射孔技术通过特殊设计的装弹结构,在此类储层的射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后续的体积压裂和网缝压裂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在分析正交网缝射孔技术原理及作用基础上,结合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实例,明确了该技术在射孔工艺完善及后续开发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的沉积盆地之一,针对其储层的物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小、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延长油田引进了同轴随进式射孔技术。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器可以形成高速侵彻射流,以微秒级速度依次穿透射孔枪管、套管、水泥环进入地层形成射孔孔道。在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后山村区域应用中可以有效破除压实带,形成放射状裂缝,提高岩层渗透率,从而达到降低破裂压力和增产、增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埋藏深、高压、储层破裂压力高、地温高、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横向储层厚度变化大、纵向分布多等特点,储层加砂困难,增产改造工艺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针对区块储层改造难点,优化了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特低孔特低渗、岩石致密,采用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工艺技术,滑溜水形成复杂体积缝,胶液携砂增大砂浓度并提高导流能力;采用分簇射孔+复合桥塞分层压裂工艺实现分层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效果,对探索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油田具有低渗透、低孔、层薄而多、应力敏感性强以及微裂缝发育等特点,还具有显著的双重介质储油层的特性。因为对天然裂缝的开启导致了压裂早期砂堵和压裂液过量滤失的缺陷,导致了该区油藏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本文根据该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压裂改造的实践应用,利用压力降分析成果及储层裂缝开启机理,通过地应力剖面分层研究及配套射孔优化、全三维压裂模拟、暂堵、限流压裂、前置段塞以及转向控缝等工艺的实践,解决了该类型储层压裂早期砂堵的问题。现场的应用达到60井次,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增产原油量5×104吨。  相似文献   

17.
压裂工艺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开发配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单井产量和增加采油速度的主要手段.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深层长10油层是一个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岩性油气藏.受沉积环境,岩性及构造等多因素影响,深层储层开发困难,压裂工艺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延长油田深层长10油层的地质特点,筛选出一套适应志丹油区长10油层的压裂液体系,采用负压复合射孔,变排量、优化加砂程序,精准追加破胶剂和裂缝强制闭合等多项核心技术,在现场对4口油井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储层改造和产能情况的分析,表明该套工艺技术能够适应志丹油区长10油层改造要求,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层产出流体比较小,压力恢复速度相对较慢,取样具有困难性,这些都是低渗透储层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难以满足勘探的实际需求。为了提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油田开采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因此,需要提升低渗透储层测试工艺技术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探究低渗透储层测试工艺技术及试井分析方法,为低渗透储层测试以及试井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压裂改造是油气井储层改造增产的主要措施,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阐述了该技术在青海油田的现场应用,对比表明,对于水平井该技术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安全可靠性高、作业成本低,是目前国际上低渗透油气储层改造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深层砂岩油(气)藏具有高温、高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的特点,使得试油压裂工艺难度加大。通过对过去深井试气压裂技术总结分析,并结合现有的先进理论及工艺技术,以深层砂岩油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储层物性和流体相态对其进行细化,并根据深层砂岩油气藏的特点开展试油气技术(射孔技术、地层测试技术、储层改造技术、排液技术)配套研究,探索适合东濮凹陷深层砂岩油气藏的试油气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