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论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得全国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参与型4类,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而得出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通过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对当地和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2)在门槛检验方面,能源消费结构对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其本身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建议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时要考虑到其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且在不同能源消费水平地区采用适宜的规制方法和强度,以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论文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得全国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治理投入型和公众参与型4类,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而得出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通过调节能源消费结构对当地和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2)在门槛检验方面,能源消费结构对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在能源消费结构调节下,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其本身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建议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时要考虑到其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且在不同能源消费水平地区采用适宜的规制方法和强度,以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利用EBM-GML指数测算了2008—2018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能源开发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非线性全面FGLS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态势;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效率变化、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均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和FDI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未通过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鉴于此,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来保证能源开发产业的绿色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相关财政扶持措施,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研发,从而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本文以2010-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借助GMM估计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影响因素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单一产业集聚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2)协同集聚比单一产业集聚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规制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不同集聚状态下对绿色发展效率形成差异影响;3)在协同集聚下,人力资本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后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效果更加突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失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人口结构变动一方面会导致产业结构向非农部门倾斜,造成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的集聚;另一方面收入差距会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出人口结构、收入差距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结果证明,人口结构失衡与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口结构差距的增加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人口结构失衡促进了流通业的发展,与其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征;与此同时,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则存在较强的"杠杆效应",能够有效减缓人口结构失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庄远  吴正  刘戎 《资源与产业》2020,22(4):23-31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工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利用江苏省各地区工业行业数据,基于DEA模型测算江苏省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将工业行业进一步分为5个产业部门,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下实证考察工业结构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江苏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各个工业部门对区内和区外的影响具有同向性,即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符号相同。同时分析各控制变量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不同则其影响不同。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具有外溢作用,但是工业产业结构中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这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是江苏省能否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以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地理因素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于认识当前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以推动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首先分析和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理论机制,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路径,并对产业集聚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研究选取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测算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运用SE-SBM模型测算绿色水资源效率,在邻接空间权重下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将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部分。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与第二产业占比对绿色水资源效率有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周围区域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加快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承接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产业集聚的“虹吸效应”转化为“辐射效应”;重视研发质量,提高研发转化率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测度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为1.193,上中下游差距显著,其中上、下游地区创新效率较高,中游效率低;2)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三门槛效应;3)在不同金融门槛区间,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计算2006-2016年我国 “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讨论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规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探究其变化的内在来源和驱动因素,以准确把握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 “U”形变化趋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一带一路”区域内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区域异质性,东南沿海省(市)高,其次是东北、西南,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技术进步是驱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一带一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在“双碳”背景下推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长江经济带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参考。论文基于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利用超效率SBM和区位熵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已形成“带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集聚平均水平随年份波动上升,上中下游产业集聚水平呈递增格局,水平差异较大且有逐渐增加趋势;2)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通过整合内部网络资源和提升外部整体能力,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提升经济动力和效率,因而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  相似文献   

11.
庄远  吴正  刘戎 《资源与产业》1999,22(4):23-31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工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利用江苏省各地区工业行业数据,基于DEA模型测算江苏省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将工业行业进一步分为5个产业部门,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下实证考察工业结构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江苏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各个工业部门对区内和区外的影响具有同向性,即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符号相同。同时分析各控制变量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不同则其影响不同。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具有外溢作用,但是工业产业结构中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这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是江苏省能否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徐敏  陈媛 《资源与产业》1999,22(2):43-50
采用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测度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为1.193,上中下游差距显著,其中上、下游地区创新效率较高,中游效率低;2)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三门槛效应;3)在不同金融门槛区间,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3.
曹颖  周钦 《资源与产业》2022,24(1):96-106
基于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直辖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相对价格的方差测算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利用加入滞后一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1)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呈“U”型趋势,2006年下降至最低点0.492。长江下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差。2)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一体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均值为1.527。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一体化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历年长江经济带平均一体化指数为0.687。长江中游一体化程度最高,上游次之,下游最低。3)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性,区域一体化程度对地区绿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创新能力对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绿色发展无显著影响,对长江中游地区影响显著;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能力能得到扩散,其交互项系数平均值为01,能对地区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4)上游地区间创新合作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中游地区区域一体化和创新能力结合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效应,下游邻近地区一体化程度越高,绿色发展效率越差。各地区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区域一体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对地区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区域一体化和创新能力的结合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各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创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寻求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合作,减少低效的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效益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研究期间区域人口、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经济效率与水资源贡献率有所提升,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2)城镇化和水资源效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关系,对水资源压力呈先加剧后缓解的倒“U”型减压特征,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与产业和经济城镇化对水资源经济效率的表现刚好相反;4)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效益产生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门槛”现象,目前长江经济带产业和经济城镇化效应门槛已基本突破,仅部分西部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溢出效应门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OP法测算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微观企业视角分析土地出让市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异质性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出让市场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对位于中西部地区、所在省份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所在城市财政压力较小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用更大;土地出让市场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此,为了使土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制定方面要运用土地出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化出让水平,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土地融资功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一直处于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文章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水资源效率的内涵,引入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对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重新界定,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内涵进行补充,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时空特征,以此来探讨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方法。文章在蓝水足迹与灰水足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法,选择工业从业人员(劳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蓝水足迹(自然资源)作为投入变量,将工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变量,将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变量,构建了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区域的蓝水足迹具有波动性,灰水足迹呈下降趋势。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发现环境因素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技术进步。因此建议长江经济带的不同省份可以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通过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规模效率、加强区域合作,通过投入产出要素的优化提高效益、减少水污染。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产业多元化升级,培育非资源型替代产业,发展低碳技术等转型途径,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以17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采用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测算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来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反映资源型城市在低碳技术转型方面效果显著;(2)不同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存在差异化,东部和中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效果比西部好,综合型和煤炭型资源城市转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建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Kernel-Density估计方法考察该时段区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核密度曲线,最后,在通过面板数据适应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计量,并对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在不同省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距,体现在下游地区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IGWRE)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市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通过效应分解得知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发达程度、经济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社会投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9.
宋敏  刘彬 《资源与产业》2022,24(5):90-97
湾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开放优势在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实现湾区制造业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引领湾区经济开放化和多元化的重要途径。采用区位熵方法测算了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集聚度,并通过SEM和SDM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明晰,产业集聚特征明显。2)粤港澳大湾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邻接矩阵和经济地理矩阵下影响系数分别为0.213和0.121;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对本地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系数为0.063和0.316,促进了本地制造业发展;资本存量对周边地区制造业集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918。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的优势,有利于为广东地区乃至整个泛珠三角产业均衡化发展提供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发展,引入外资的重点正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文章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就FDI质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FDI质量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的FDI质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长江下游地区更易吸引高质量FDI,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更为宽松,长江上游地区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3)环境规制与FDI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时,会吸引污染产业转移到长江经济带,造成“污染避难所”效应;当FDI质量低于门槛值时,FDI流入的增加会造成长江经济带产业“低端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