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伍稷偲  曹星  周鑫海 《包装工程》2023,44(6):345-347, 351
目的 探索博物馆智慧导览设计基于服务设计的诸多新尝试。方法 从当前博物馆所承载的各种社会职能及现实社会背景入手,就博物馆导览系统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最终聚焦于当前的智慧导览设计打开整体的讨论研究之门。之后,从现实需求出发,以服务设计为指导,具体分析博物馆智慧导览设计的可行性方向,并就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三大层面展开了理论探讨。最后,结合当下的观众需求、平台构建、创新应用等具体层面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结论 以服务设计作用于博物馆智慧导览设计,能够给博物馆带来更加高效的导览效果,使其服务功能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获得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从而优化导览效率和参观体验,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妍  张婕 《包装工程》2019,40(4):192-196
目的 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出新的建议,打破现有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仍利用传统图书馆保存的单一保护方式,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结合传统保存与现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挖掘随活态传承渐变下的动态生产性保护模式。方法 客观分析天津现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情况,将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效衔接,从创意重构中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可持续保护建立开放流通方式,在市场及品牌构建中发展产业化层级销售方式。最后,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分类研究,探求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结论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并针对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其进行有效的生产性保护衔接,总结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保存与保护的可靠模式,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谢婷婷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229-234
目的基于我国目前对运河文化的重视,深度挖掘运河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提升运河文化特色与认知度。对运河文化数字化导向设计动态可变式图形进行分析研究,对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镇的导向设计提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以图形符号学原理为基础,对地域文化进行基因梳理与提取,形成运河文化符号;通过构建动态图形分析框架,设计出系列性动态标志图形并应用到沿河城镇景观导向设计中。结论提炼运河地域性文化在导向设计实际需求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动态可变式图形",使导向设计与运河文化受众需求之间产生互动体验性使设计内涵更加丰富。在传承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必将成为运河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主流趋势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妍  罗京艳 《包装工程》2018,39(18):73-77
目的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提供与时俱进的新方法,打破传统民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传承载体单层次化、消费群体单一化的局面。助力天津地域民俗文化发展,树立高品质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率。方法从资源整合、生活需求、资源特色、传承发展的角度,整合天津非遗文化传承与民俗产品产业的互联关系。开发基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天津民俗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民族的需求、生活使用的需求、民族文化普及的需求、藏品消费的需求等方向的层级分析系统;从产业化进程角度把握非遗元素,建立数字化保护、展示及营销平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结论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用品产业化互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天津民俗文化产品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微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22,43(24):277-286
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已经从传统的静态保存转向动态创意的开发和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下,“5G+互联网”与文创产业产生巨大共鸣,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断涌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基因提取法、田野调查法和问卷分析法,从用户体验设计角度出发,提炼岭南舞狮在造型因子、色彩因子、寓意因子方面的突出特点,构建数字化文创平台,提出岭南舞狮数字文创设计策略,将地域文化、科教知识以共享化、情感化方式传播。结论 岭南舞狮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与现实文化和大众文化相融合,使舞狮文化成为一种活态化传承,非物质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践行了中国传统舞狮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丰富了我国非遗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6.
低碳视角下非遗产品保护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京艳  钟蕾 《包装工程》2015,36(10):9-12
目的应用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产品的保护提供更低碳、更可持续的方式。方法非遗数字化平台技术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多种低碳的保护途径,搭建数字化平台,应用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人体运动数据的捕捉技术、构建多媒体数据库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保护方式,并提出低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保护的概念和技术路线。结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以及宣传等提供了更为低碳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刘竽  黄彦 《湖南包装》2023,(6):147-150+154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雨千年,具有极为深厚的文脉基因。文章以大运河中的鲁运河济宁段文创产品为例,指出济宁段运河文化的建设情况和运河文创产品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建议,希望使文创产品更具有文化魅力,设计出更为优秀的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弘扬鲁运河济宁段的运河文化。同时,给予其他区域运河文创产品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说明:川北皮影作为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保护、传承这一活态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该设计以川北皮影人物造型为视觉中心要素,运用印章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凸显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特性。同时,将"川北"二字与皮影图形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够凸显皮影博物馆的行业属性,也能传达"川北"这一个性品牌。  相似文献   

9.
刘月蕊  贾诗敏  赵蔚 《包装工程》2020,41(16):254-259
目的研究博物馆角色IP设计中的要点,以满足角色IP的多维度衍生开发需求,实现博物馆的角色IP经济良性发展,帮助博物馆完成文物藏品的创新转化及品牌文化推广。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博物馆角色IP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博物馆角色IP的设计问题,归纳角色IP形象的多维度衍生品形式,总结满足衍生需求的角色IP设计要点,论述适合博物馆角色IP发展的存续之道。结论在博物馆的角色IP形象设计之初,需要考虑后续衍生品开发的需求,兼顾数字衍生形式、线下实体衍生形式、线下体验活动形式三种衍生形式,适应线上多元媒体平台并开发适合线下实体化的产品,以丰富的内容及多渠道传播,实现博物馆角色IP的可持续开发,让博物馆借助角色走入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0.
类比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津沽文化脉络进行文化传承元素的有效梳理,结合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形式,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载体,带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领域文创产品设计案例。以市场需求定位设计层级,建立在设计层级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从升级保护技术的角度拓展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数字化营销模式,适应现今智能化时代需求。总结了非遗文创产品在层级设计指导下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现代与未来概念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带动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王国彬 《包装工程》2018,39(6):114-118
目的通过"以展带产"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研究,应对"文创2.0"阶段出现的新问题,着力于产品的系统设计,完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创产业的与时俱进。方法通过对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相关弊病进行研究,提出"以展带产"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完成"文创2.0"阶段的设计开发观念的更新,并通过例证说明"以展带产"设计策略的具体实践应用。结论 "文创2.0"的产业重点在产品的系统设计而不是一件产品本身,只有走出博物馆这个象牙塔,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开枝散叶,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魏鋆涛  任利民 《包装工程》2023,44(6):302-310
目的 根据当前国内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数字展陈设计发展滞后问题,探索数字孪生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方法,为非遗的数字设计保护与传播提供借鉴。方法 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梳理数字孪生的起源、发展、相关理论模型和其在文化与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循环五维结构的数字设计转化模型,针对该模型的虚拟数字文化设计部分,从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和象态、拟态与意态三个空间层级递进,分析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结果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模型和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得出针对中小型专门类非遗博物馆的数字情景展示设计转化策略,以提升参观者体验,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理解。结论 以非遗十里红妆民俗的博物馆情景展示设计为例,基于数字孪生理论使用倾斜摄影测量法,对非遗数字文化设计转化进行实践验证,设计十里红妆博物馆数字展示系统。该实践拓展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的理论思路,并提升了参观者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为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空间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闫秋羽  郝冬冬 《包装工程》2020,41(4):259-263
目的对大运河常州段景观文化带标识导向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常州大运河周边景观文化带作为系统研究内容和主题,掌握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基本设计准则,系统归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设计准则,明确设计主题。结论通过对大运河常州城区段景观文化带的发展历史及当前发展现状分析,结合标识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明确设计主题和内容,探析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在运河景观文化带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对于发掘大运河常州城区段的历史人文价值,提高沿河两岸的景观建设水平,提升历史人文景观在新时代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卫  陈婧 《包装工程》2023,44(12):257-263
目的 为缓解疫后博物馆面临的实体发展危机,以及为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开发提供新途径。方法 首先从疫情之下博物馆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以博物馆面临的实体困境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结合信息时代的技术背景,明晰疫后博物馆发展的数字机遇;其次从文物、观众、展馆三个视角分析疫情下博物馆数字文化平台的建设需求;最后以数字技术、个性定制、多维交互为手段进行平台的架构设计。结果 得到疫后博物馆数字文化平台架构设计的创新策略,以不同板块实现博物馆传统展陈的扩充、个人观展体验的丰富、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推进乃至产品形态的扩展。结论 博物馆数字文化平台架构的设想可在疫后为博物馆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创新的新思路,助力日后博物馆探索数字建设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刘琳琳  蔡煜渲  段金娟 《包装工程》2022,43(24):262-268, 301
目的 针对大运河文化资源在设计转化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基于可拓语义分析的大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大运河文化,分析其文化特征并提取词汇语义,进一步构建可拓基元模型;将词汇语义转化为图解语义,计算图解语义的可拓设计区间,量化文化与特征词汇的关系;通过形状文法演变得到新的设计元素,以天津北辰农民画为例,开展设计实践进行验证。结论 可拓语义分析在文化创意设计中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大运河文化等线性文化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粟  张耀引  姜媛媛 《包装工程》2023,44(24):537-542
目的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良渚“玉”文化,对常州市溧阳天目湖镇梅岭村的梅岭玉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沉浸式设计规划与策略研究。方法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计、数字化媒体等科技手段来探索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新模式,分别从沉浸式体验模式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梅岭玉博物馆中的应用,跨媒介与数字化空间体验等方面探索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过程来提出可行性规划与构想,努力探究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结论 在梅岭村博物馆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新媒体技术,更要设计思维与策略创新,用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为叙事性经典文化故事主题,充分融入乡村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多维沉浸体验,提升梅岭村的文旅地位和影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朱蓉  吴尧 《包装工程》2018,39(4):19-22
目的研究工业遗产博物馆在空间改造与更新中所采用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和策略。方法将文学中的基本概念叙事性,以全新的视角,引入以地区或历史建筑的产业历史作为主题的工业遗产博物馆艺术及建筑环境设计表达之中,通过室内外工业景观、工业流程、历史物品等展开叙事,同时整合游览路线、室内展陈设计、新技术媒介性,来营造空间叙事情境,使参观者充分体验历史遗迹的真实感。结论通过介绍苏格兰国家矿业博物馆设计的代表性实例,从室外景观、陈列设计、行为叙事等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工业遗产博物馆保护与更新设计中,通过空间叙事性手法来对历史空间内容进行整合与诠释,使参观者产生深度记忆体验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式,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工作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运河古地图的绘制特点、历史演变和典型作品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挖掘运河古地图自身的文化价值,并探寻如何通过叙事性设计理念使得再设计后的地图既能呈现出运河古地图的艺术境界,又能以叙事的手法传播大运河沿线的文化信息.方法 从构图、文本、场景和色彩四个方面对运河古地图中的时空元素、事件元素、符号元素和情感元素进行提取和归纳,深度剖析其叙事特征的呈现方式,并以诗歌的三个境界,即物境、情境和意境为切入点,探讨运河古地图叙事性艺境建构的关联与方法.结论 运用叙事性艺境建构方法设计后的创意地图,能巧妙地对大运河传统文化进行艺术提炼,还能有效提升创意地图的可读性,对传承大运河文化带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汤晓颖  李婉莹 《包装工程》2022,43(24):306-315, 323
目的 针对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新需求,以及目前民俗文化的传播问题,研究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设计新融合与新思路。方法 分析萌系审美对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意义和影响,借助文化的层次划分总结萌系审美在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的特征,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深入探讨萌系审美、民俗文化与数字文创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方法,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为案例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效果验证。结果 根据验证数据,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指导下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数字文创能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文化体验。结论 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能设计出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数字文创,为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提供了参考,能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