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裂缝性油藏渗吸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吸作用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影响,改善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通过建立概念地质模型,以静态和动态2种方式研究了毛细管压力、孔隙均匀程度、相渗曲线、基质和裂缝渗透率、原油黏度和基质含油饱和度对基质渗吸速度的影响,并在静态下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公式拟合.静态下,渗吸速度与毛细管压力、基质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呈直线关系,与束缚水饱和度呈指数关系,与原油黏度呈幂指数关系;动态下,对于不同润湿性的油藏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的发现,石油生产的目标逐渐集中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上。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渗吸采油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了一种新的渗吸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其研究了低渗透岩心反向渗吸规律。利用X—Ray变化度检测仪,研究了岩心长短对反向渗吸动态、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渗吸过程中不同阶段岩心中含水变化度的变化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反向渗吸是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毛管力作用有效性受到限制,渗吸缓慢,渗吸采收率较低;X-Ray扫描结果揭示了渗吸初期渗吸速度快,渗吸前沿到达边界后渗吸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3.
为对桩74南特低渗油藏中一口注水井水力压裂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油藏与裂缝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层渗透率等因素对注水量的影响,并对缝长比和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裂缝半径(缝长比)为0.30~0.35;裂缝渗透率为1 000~2 000 μm2.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分布随着缝长比和裂缝渗透率的增加而提高,增加缝长比对地层压力的影响大于增加裂缝渗透率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运用文献调研的方式,介绍了渗吸采油相关概念,综述了低渗透油藏渗吸 采油技术在渗吸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最新研究进展,对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在室内实验和现场应 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柯  范洪富  闫飚  伍国栋 《油田化学》2023,40(1):182-190
渗吸作用是国内绝大数低渗透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渗吸采油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层特征、采油制度、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渗吸作用的机理,包括毛细管渗吸的力学分析;接着介绍了有关渗吸实验方法的技术进展;并总结了影响渗吸作用的控制因素,包括岩心和流体的性质以及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着重介绍了渗吸剂属性对渗吸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对渗吸用表面活性剂的优化筛选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指出了渗吸采油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渗吸采油是利用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毛管压力,强化基质与裂缝间的油水置换,从而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关于渗吸采油的基本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对其主控因素不明确.使用高温高压渗吸仪,以渗吸采收率为指标,系统评价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和边界条件等3类7项参数对岩心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启动压力高、高含蜡引起常规水驱开采冷伤害严重、注入能力差、产液水平低,天然裂缝及人工压裂裂缝广泛发育导致局部暴性水淹严重、水驱波及体积小等突出问题。为提高该油藏开发效果和采收率,采用室内机理实验与热采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水驱冷伤害、裂缝窜流机理及高压亚临界蒸汽驱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熔蜡解堵、蒸馏等提高采收率机理;在精细地质建模及水驱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基础上,依据裂缝发育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征,设计出适合该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蒸汽驱的矢量井网,并优化出最佳汽驱参数。矿场3个井组试验结果表明,亚临界蒸汽驱可大幅提高水驱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转汽驱后平均产量是水驱的4倍,预期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井网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注采井网调整是提高老油田高含沙漠朱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欢50断块低渗透油层地应力和储层裂缝方向的研究,进行渗流场的数值模拟,找出了影响低渗透油层油水运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采井网调整方案,为低渗透油田中晚期注采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根据低渗透油藏裂缝与基质交渗流动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裂缝与基质之间动态渗吸的实验方法并就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水在裂缝内流动,同时由于毛细管力作用水渗吸到基质内,渗吸到基质中的水将油替换出来渗流到裂缝中,注入水再将裂缝中的油驱替到出口端,这就是裂缝与基质之间的交渗流动.动态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3.0 mL/h),渗吸效率最高为35.5%;在一定的驱替速度范围内,由干毛细管力与黏性力的共同作用,渗吸效果最好.亲水岩心的动态渗吸效果最好.油水黏度比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好.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毛细管力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差.图6参20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部分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随着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产能不断下降。蓄能增渗作为一种针对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的油藏的注水补能技术,通过本井大液量快速注水、关井、周围井闷井等技术手段,补充地层能量,实现周围对应油井见效,提高油藏渗流能力和渗吸作用。通过构建双重介质模型,开展室内蓄能增渗实验,结果表明:蓄能增渗最佳注入时机为衰减开发地层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60%~70%,最佳注入量为0.2 PV,闷井时间的增加可以提升蓄能增渗的效果。矿场实践后,油井产量在30 d内提高了5倍,效果较好,可为延长油田乃至国内其他油田的类似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渗吸驱油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比较复杂,其生产能力和注水能力很差,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常温常压以及脉冲压力条件下的渗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温常压渗吸实验中基质岩块的渗吸规律满足r=rmax(1-e-λt);常压或脉冲压力条件下,最终渗吸采收率均随着岩心渗透率、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加,这与常规认识不符,主要与实验岩心的特低孔低渗性质有关;脉冲渗吸驱油效果优于常压渗吸驱油效果,随着脉冲次数及脉冲压力的增加,渗吸采收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区块油藏不同三次采油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油田F14块的油藏条件和生产历史,设计了三种没的三次采油方案(注烃类气体、注CO2、聚合物驱),并使用UTCOMP软件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CO2混相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由于江苏黄桥地区有充足的气源,注入成本低,是这三个方案中最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天然或人工裂缝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不同类型裂缝的特点,进而提出相应类型的数值模拟技术,其中包括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启缝中应用双孔介质模拟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闭合缝/人工缝中应用平面渗透率级差及过井人工裂缝反映天然裂缝的方向性非均质模拟技术;并对压裂井产能与人工裂缝(裂缝的长度、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压裂井产能模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正理庄油田樊142块CO2驱油前缘特征和驱油效果,开展CO2驱油数值模拟方法和采油井开井顺序研究。利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数值求解技术,研制全隐式CO2驱油油藏数值模拟器。运用地质和生产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压力恢复阶段连续注入CO2油层中CO2的分布和前缘推进情况。发现CO2前缘存在明显指进,注入2 a后,前缘已到达樊142-6-2井,前缘距樊142-6-3井和樊141-1-1井的最短距离分别为52和45 m。低压区的樊142-8-3和樊142-7-3井先开井,生产1 a后其余4口井再开井生产为最佳方案,该方案比同时开井累积生产5 a的采收率高1.34%,增产油量为5 407 t。通过采出程度、CO2埋存率和换油率对比可以看出开井顺序对驱油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M油藏属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7年后区块存在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稳产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因此制订高效合理的稳产措施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关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人工压裂裂缝的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将数学模型在三维空间差分离散,用IMPES方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模拟程序。模拟结果显示,采液速度为当前1.5倍、注采比为1.5、注水井井底流压为31MPa。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裂缝方向对开发指标的敏感程度、裂缝长度与裂缝强度对开发指标的影响、裂缝方向与裂缝长度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缝强度较弱时.井距的选取可不考虑裂缝的影响;当裂缝强度较强时.对于注采井连线与裂缝线平行或相交角较小时,合理井距应是裂缝长度的2~2.5倍之间;对于注采井连线与裂缝线相交角较大时.井距的选取可不考虑裂缝的影响;合理的人工压裂造缝规模应控制在井距的一半以内。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N模拟软件对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一种重要的开采机理 吸渗排油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一个基质岩块为四周裂缝所包围时.在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不同平衡(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下的水驱油采收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中渗透率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超  程林松 《特种油气藏》2010,17(2):76-78,81
针对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测井渗透率与油田开发实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矛盾,提出以油田实际生产目的层段为单位,应用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结合油田初产资料求取动态渗透率,引入校正系数,将测井渗透率校正到油田开发动态渗透率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微裂缝低渗透砂岩油藏进行测井渗透率校正,建立油藏数值模拟的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校正的测井渗透率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拟合效果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9.
CO2吞吐开采稠油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深入了解CO2吞吐过程中的各种机理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针对某一断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对其中一口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建立了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五个敏感因素(周期注入量、井底流压、注入速度、焖井时间、粘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现场实施应选取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泡沫体系在油藏尺度条件下适应性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求解泡沫驱局部平衡模型,拟合岩心实验得到表征不同泡沫性能的模型参数,开展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确定了各泡沫体系的油藏适应性。实验表明:原体系适应泡沫干度范围窄、抗油性差,复配体系在较低质量分数和渗流速度下可充分形成泡沫,强化体系适应的泡沫干度范围较宽、抗油性强,但发泡性较差。数值模拟表明:泡沫段塞注入量不宜超过0.4 PV;原体系适应的油藏厚度较小;复配体系发泡能力强、运移距离远,适应绝大部分油藏条件;强化体系受发泡性能影响,适应高渗透带发育、流线集中以及原油黏度较大的油藏条件。研究结果为矿场合理选用泡沫体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