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鑫 《包装工程》2023,44(4):358-367
目的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考察我国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明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特征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应用 CiteSpace 文献计量工具,将2018—2021年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以“乡村振兴设计”为主题的708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国内多感官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探寻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今后多感官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以2005-2021年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及华艺数据库收录的741篇多感官设计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NoteExperss等软件对该领域文献的发表时间、载文期刊、高被引文献、作者、机构、  相似文献   

3.
陈于书 《包装工程》2023,44(6):250-257
目的 对国际色彩调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梳理与分析,为后续研究、设计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CiteSpace 5.8.R 3软件,以2001—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515篇文献为样本,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分析色彩调和的国际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结果 2001—2021年,每年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均呈波动上升趋势;Lichen Ou与Antal Nemcsics同时是高发文作者、高被引作者以及高被引文献作者;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与台湾科技大学为排名前四的发文机构;美国、中国、英国与中国台湾为排名前四的发文地区;研究领域的主题聚类效果明显,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色彩调和的数学模型、色彩情绪与色彩偏好、色彩调和的美度计算三个方面;2019年以前的研究前沿为色彩体系,色彩模型为最新研究前沿。结论 色彩调和领域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学术团队的组建对学术产出与学术影响力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周橙旻  赵晗肖  张玉荣 《包装工程》2021,42(18):232-238
目的 分析国内近5年家具设计研究态势,总结未来家具设计教育及学科研究发展方向.方法 以CNKI收录的2015—2019年家具设计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可视化辅助数据呈现,分析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以探析近5年家具设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动态.结论 有关家具设计研究发展平稳,研究机构种类单一,以高校为主,机构间合作较少;作者合作是以导师为中心的团队合作为主;研究热点有7个聚类,研究除了关注家具和设计方法本身,现代家具、实木家具和情感也是研究热点,此外文献普遍关注家具结构;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国内有关家具设计的研究缺少跨学科和跨高校的合作,未来家具设计领域想要获得突破进展需要向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拓展、跨学科交叉发展和产业跨界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5.
陈晨  黄滢 《包装工程》2020,41(14):228-234
目的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经历了长期的体系构建和理论积累,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动向,现对其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方法论文以CNKI数据库中2003年至2019年间有关非遗研究的2553篇期刊为对象,使用CiteSpace的数据分析功能,展现出关键词(Keywords)、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等结构谱图,挖掘国内非遗研究的热点、高被引文献、非遗领域研究领头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结论研究表明,非遗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经济、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且经历缓慢起步、快速增长及稳态发展三个阶段。"大分散,小汇集"是如今国内非遗发展的现状,机构间的联系较小,学术交流有待加强。非遗研究者之间受地域因素和学缘影响,合作关系较弱。非遗热点关键词概括为概念界定类、可持续发展类和开发管理类。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维持发展与延续创新、民族非遗文化产业管理、开发与利用。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研究者对国内非遗领域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能为针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切实科学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未来趋势。方法 以Webof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从文献发表数量、学科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国家与地区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六个方面,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可视化结果及文献主题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 国内外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研究总量较少,但总体研究数量呈增长趋势;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多在计算机学科中展开;核心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开展了较多研究且影响力较高,研究影响力与学者所在国家的文化遗产丰富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热点上,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是该领域内较为热门的应用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信息组织与虚拟修复是较为热门的研究范畴;研究趋势上,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进一步紧密结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研究梳理了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现状,探索了未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认识国际范围内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全局特征,把握当前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热点及理论基础,并根据当前研究热点探究未来发展新趋势。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情感化设计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以科学文献计量的方法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从文献的年份产出分布、国家、研究机构、作者、参考文献共被引情况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结果表明检索范围内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美等国处于研究的领先地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情感计算、感性工学、人机多通道交互、用户体验和设计评估等方面。研究现状较为成熟,形成了以三层次理论、感性工学和情感计算为主的理论体系。用户个性化、差异化情绪的识别与表达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不紧密,以及高产量作者不多是现阶段研究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2-2021年间与国内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年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热点关键词变化以及关键词突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内容、核心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热点演进过程与特点、前沿动态等,最后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对该领域的深化拓展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整合归纳和系统阐述,为未来国内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与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及研究侧重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勇  白洁  李晓宁  梁燕敏 《湖南包装》2023,(2):51-55+148
以2005—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基于Cite 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法等方法,总结当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助力侗族木构的保护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目前研究集中在其建造技艺、掌墨师和保护发展等方面。该领域研究学者多集中在全国各大高校,各研究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团队之间却普遍缺乏合作。未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科学保护方式是该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侗族木构技艺数字化保护是当下及未来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设计思维相关研究的全局特征,掌握当前设计思维研究进展,对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究我国未来设计思维的发展趋势。方法 运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结合定性的文献研究法,对CNKI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参考文献进行科学图谱绘制,从研究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设计思维的研究脉络。结论 国内外设计思维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国内研究以空间设计、服务与产品设计、艺术教育、其他设计以及思维方式为热点,近年来开辟了乡村振兴、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研究领域。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设计管理、创造力、计算机思维、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国外设计思维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进  张彤彤  钱晓松  胡洁 《包装工程》2023,44(8):1-14, 36
目的 对当下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详细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论述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库构建、分类检索、创新设计三方面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归纳并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设计的特点;总结并分析了智能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智能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技术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互补作用,未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家飞 《包装工程》2019,40(22):253-259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5.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姜晓微 《包装工程》2020,41(12):227-235
目的研究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化设计与开发的路径。方法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分析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视觉化设计与开发西府社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践,论述借助现代设计语言视觉表达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尝试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修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与现代人认知思维的视觉传播表现的快速通道。结论通过视觉化设计开发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可以通过现代符号化形象、文创产品、交互界面三种路径进行视觉表达,这对保护与传承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有助于获得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徐梦珠 《包装工程》2020,41(18):349-354
目的 探究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转化中的应用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首先,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的价值,剖析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促进的关系,分析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在明确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非遗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非遗可视化设计和非遗景区服务设计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的应用策略。结论 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中的产品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可视化设计和景区服务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保证特色,保持与时俱进。设计是非遗实现商业转化的重要手段,将设计融入到非遗商业转化中不仅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发展,而且为现代设计赋予了精神内涵,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素丹  袁晓芳 《包装工程》2024,(10):349-357
目的 以实现“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从情感化设计的视角探究“非遗”黎锦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黎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进行提炼;其次,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黎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现状及用户特点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黎锦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的层次分析,从三个层面设计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化方法模型,即基于“美”的视觉营造、基于“趣”的互动创新、基于“思”的隐喻构建;最后,以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结论 让情感化理念介入黎锦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设计师寻找到现代用户与黎锦文创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从外到内,层层提升黎锦文创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持久性连接,进而使“非遗”黎锦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的途径。方法从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视角出发,分析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黄龙府春捺钵视觉化设计实践,论述视觉化设计与开发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试图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之间架起一座行之有效的现代视觉表达的桥梁。结论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表达是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形象、文创产品、交互性界面三种途径进行视觉化设计与开发,这对传承黄龙府非遗文化、展示优秀的文化和建设成就、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只有进行这样创造性的转化,才能实现黄龙府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