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建筑创作》2009,(7):15-15
《北京市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技术规程》(简称《规程》)日前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审查。“北京的抗震设防工作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抗震设防标准逐年提高.导致北京市既有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相似文献   

3.
适当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工程抗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必须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并规定建筑物的设计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这是编制设计规范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抗震设计的设防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建筑物遭遇一般预期的地震烈  相似文献   

4.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标准》已于1993年5月通过了送审稿审查。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是建筑抗震设计首先遇到的一个带全局性、影响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执行以来,迫切需要这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工程抗震设防.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主要方法,同时比较了国内外各行业的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提出了磁浮轨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6.
薛刚  陈萌 《建筑工人》2009,(2):53-53
建筑抗震几何不由震级评判“普通居民住的房子能抵抗几级地震”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并不是以可抵御的震级来衡量的,而是与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类别有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指地表包括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农村房屋抗震技术规程》(DB34/T92-2009)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技术特点等。规程针对安徽省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农民自建房屋的现状,明确了抗震设防目标和场地选址的原则,并对农村房屋的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农村自建房屋的抗震设防水平。主要适用于安徽省6、7度抗震设防地区农民自建的1层~3层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9.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确定工程抗震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BGA)值,在对比分析马来西亚采用的MMI地震烈度表和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相关性,收集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有关地震的记录和研究报告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沙巴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特点;编制了沙巴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参照中国国家标准确定了工区地震基本烈度、工程抗震设防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和抗震设防烈度;选取了工程采用的BGA值。  相似文献   

11.
陈七林 《市政技术》2011,29(5):94-96,111
针对市政隧道抗震设防专项论证中的设防目标、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计算方法若干问题进行_『分析和探讨,认为:市政隧道抗震设防目标可采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两级抗震设防;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论证的市政隧道也要进行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设防地震的抗震计算可采用惯性力法、反应位移法或反应加速度法,对于罕遇地震,可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计算。  相似文献   

12.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工程抗震工作。建设工程抗震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条例》重点从五个方面就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及其监督管理作出规定。一是明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达标要求及相关措施。《条例》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抗震负责,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大建设工程等应当编制抗震设防专篇,建筑工程根据使用功能等因素实行分类设防制度,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进行抗震设防审批,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推动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并明确通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既有的C类框架教学楼,应校安工程要求进行抗震加固,其抗震设防类别由标准设防提高至重点设防,框架抗震等级由三级提高至二级,采用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经计算分析,多遇地震下粘滞阻尼器为结构提供约15%的附加阻尼比,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力。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技术,具有减少加固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及减小施工作业面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建筑幕墙方面的规范规程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强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和特殊设防类建筑应分别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和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分析结构支承体系在大震时的结构承载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如果地区性的抗震设防烈度已经确定,在进行抗震设防区划时可不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这就提出了如何根据设防烈度来进行抗震设防区划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抗震设防区划的过程中,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确定本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平而提供依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6,(14)
"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设金汤之策"。防患于未然乃治国理政之上策。6月1日,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正式实施。新一代地震区划图适当提高了我国整体抗震设防要求,突出强调了房屋、建筑等抗倒塌标准,取消了不设防区域,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新一代区划图确定了全国各地房屋、建筑、设备设施抗震设防的具体要求,细化到每个乡镇的设防标准,并对地震设防区域实现全覆盖。本期《关注》邀请到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郁银泉及相关专家,与权威声音对话,剖释新时期我国抗震设防"国标"。  相似文献   

18.
《重庆建筑》2009,8(12):47-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1年颁布,2002年1月1日实施,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用概率方法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的抗震设防标准,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来确定抗震设防中“罕遇的大地震”与“发生概率密度最大的中、小地震”的定义。通过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发生概率密度最大的中、小地震”,烈度与基本烈度的关系以及基本烈度分別为7、8、9度地区“罕遇的大震”烈度的对应值;为贯彻“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性能裕度比作为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指标,该指标通过计算地震易损性中位值与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强度的比值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裕度。选择4种考虑不同抗震设防水平的5层3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易损性分析,计算得到结构的性能裕度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结构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中位值和结构所对应的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强度随之增加。然而,由于前者的增加幅度要小于后者的,因此,结构的性能裕度比随其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具有足够的性能裕度以满足“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会使结构不满足“小震不坏”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