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辨识焦炉火道温度和蓄热室温度的关系模型,需要对辨识数据进行预处理.针对煤气交换给蓄热室顶部温度带来的周期性影响,提出了基于中心点法的蓄热室顶部温度补偿处理方式,分析了对温度模型辨识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采用中心点补偿法对现场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焦炉自动加热优化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方案建立了全炉立火道温度与蓄顶温度数学模型、分烟道吸力控制模型,建立了环境温度对蓄顶温度及补偿导线的影响方程.采用优化控制系统后,焦炉炉温控制在标准温度的±4℃,煤气节约率为4.8%.  相似文献   

3.
吉武平 《山西化工》2021,(1):110-111
边火道温度低会影响炼焦生产、炉体维护、加热控制和焦炉寿命.介绍了6m焦炉边火道温度偏低的原因,通过边火道补充加热以及砖煤气道喷浆、修复,达到了提高焦炉边火道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立火道温度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立火道温度是加热煤气流量和两侧炭化室吸收热量共同决定的。对于5-2串序操作的焦炉,立火道温度的最低点在装煤后约5h闷炉后且另一侧炭化室的焦炭接近成熟的时刻。立火道温度的最高点在两侧的炭化室推焦前后。  相似文献   

5.
模拟火道温度采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3种模拟火道温度的不同采集方法,获得在结焦周期、换向周期内温度的变化规律与优缺点,为实现焦炉加热炉温反馈自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弓剑  郭军 《煤化工》2012,40(6):45-46,49
以太原市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焦化厂JN60型焦炉为例,介绍了立火道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原理,通过实时检测燃烧室温度和相邻上升管粗煤气温度的变化,系统地分析了立火道温度波峰、波谷与炭化室的结焦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对调火操作、稳定焦炉温度和保证焦炭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焙烧炉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将焙烧炉分为两个模型(火道模型和传热模型)进行模拟。其中,火道模型解决火道结构设计问题,传热模型解决温度曲线等问题。分别介绍了这两个模型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其在焙烧炉设计中的应用。文中对两种模型的耦合和模型参数取值问题亦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殷喜和  梁杰 《燃料与化工》2021,52(2):32-33,36
介绍了智能黑体自动测温系统及其在焦炉燃烧室代表火道的安装、测量情况及数据处理功能,并对测量的温度数据曲线进行了变化特性分析,结合焦炉加热机理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焦炉加热的智能控制模型,提出采用预测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控制提高控制精度,模糊控制为实时控制提供预测模型未收敛时的控制量及模型收敛后的修正前馈控制量。采用该算法对焦炉立火道温度进行控制,保证控制精度和被控对象的快速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杜红武 《煤化工》2013,41(2):55-56,60
介绍了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调节焦炉横排温度的经验。通过观察立火道火焰颜色,辨别立火道燃烧与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调节蓄热室顶部吸力,使空气和煤气量合适,横排温度均匀。之后对调节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东  王慧璐  李刚  王黎 《燃料与化工》2010,41(5):16-17,20
介绍了蓄热室顶部测温补偿条件、补偿方法、选取条件和注意事项。当需要采取蓄顶测温补偿时,可以通过比较横墙和直行的均匀系数选择蓄顶测温补偿方案。对横墙均匀系数较好的炉号选择异侧补偿方法,其余选择同侧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德国UHDE设计的7.63m焦炉产生的炉顶空间温度较高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有效降低炉顶空间温度的方法。通过采取调整煤气孔板、蓄热室喷嘴板、稳步降低标准温度等措施,炉顶空间温度从950℃以上降至870℃左右,煤气使用量比投产初期减少了15%以上,并解决了炉顶结石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焦炉加热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节焦炉蓄热室顶部温度,对1、2、3号焦炉的加热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二前馈二反馈一监控的优化调控,同模糊控制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焦炉生产参数的自动检测与显示,及焦炉煤气流量与分烟道吸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杨舜伊  袁纯红  张云梅 《广东化工》2014,(4):84+81-84,81
通过对焦炉热工管理工作中的煤气流量、结焦时间、标准温度、看火孔压力、烟道吸力、空气口开度、空气过剩系数、蓄热室顶部吸力、孔板直径可调节措施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找出适合JN60-3型焦炉生产实际所需要的控温方法,制定适合热工控制措施、焦炉炉温调节较为合理的方案。使全炉温度稳定且分布均匀,以达到使炭化室内煤料能均匀受热,从而生产出优质的炼焦产品并尽可能保持炉体结构的完整与严密。  相似文献   

15.
高温烟气过滤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而陶瓷过滤技术是目前高温烟气过滤最有效的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传统多孔陶瓷过滤材料、陶瓷纤维过滤材料和陶瓷复合微滤膜在高温烟气过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过滤机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单颗粒褐煤高温烟气干燥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煤干燥对于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模拟高温烟气干燥这一高温差、变温差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中褐煤内水分蒸发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维球坐标系下蒸发界面向内迁移的单颗粒褐煤干燥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初始烟气温度和颗粒粒径对单个褐煤颗粒干燥特性的影响。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高温烟气干燥过程中褐煤内水分蒸发过程。结果表明,初始烟气温度越高,颗粒粒径越小,蒸发界面向内迁移速度越快,水分脱除越快,干燥时间越短;蒸发界面平均迁移速度均与初始烟气温度和颗粒粒径呈线性关系;在初始烟气温度700℃下,较短的停留时间使得颗粒表面温度未达到挥发分析出温度,本研究中不同粒径褐煤颗粒在干燥过程中基本没有挥发分的析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烟气余热回收率,提出一种扩缩方孔蜂窝蓄热体,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烟气和空气周期切换时流体种类和进口速度、温度等参数的改变,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新型蓄热体的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型。通过比较模型预测值与文献实验值进行了模型验证。利用模型研究了新型蓄热体方孔扩缩角、扩缩节距和总长度对其传热和流阻性能的影响。通过温度云图分析了扩缩通道强化蓄热体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缩放通道能有效提高蜂窝蓄热体的传热性能,在压力损失增加不多的前提下,蓄热体效能最多提高约5个百分点。扩缩方孔蜂窝蓄热体长度越长,其传热性能越好;对于一定长度的新型蓄热体,扩缩节距(或扩缩角)不变时,蓄热体传热性能随扩缩角(或节距)增大而增强。扩缩角过大时,新型蓄热体流动阻力很大,综合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