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附面层理论,对汽轮机在小容积流量工况下的末级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着重分析了回流首先出现的位置及它的扩张方向,并结合试验提出了汽轮机末级流场已出现回流的流动模型及对此模型的求解方法。利用此模型对某100MW机组进行了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汽轮机常工作在小流量工况,低压缸末级内湿蒸汽的凝结及分布规律也非常复杂.将两相流体模型和经修正的均质成核模型及液滴生长模型相结合,对小流量工况下末级湿蒸汽凝结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蒸汽成核率的分布受压力场的影响较大,且与压力场的分布趋势相近.不同截面液滴数及粒径的分布受到涡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火电机组灵活性深入,汽轮机组深度调峰成为研究重点。汽轮机组深度调峰将使末级叶片长时间工作在小容积流量工况下,对末级叶片的运行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计算末级流场,应用速度三角形理论算法进行验证,分析了小容积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流场的涡流特性。结果表明:20%设计工况下(0.20DCF),末级达到鼓风工况。鼓风工况下,末级通道存在由分离涡、回流涡、动静间隙涡组成的涡系。分离涡位于动叶压力面,回流涡位于动叶吸力面尾缘根部,动静间隙涡位于动叶和静叶顶部间隙处。随流量减小,涡流区域均增大。小容积流量工况下动叶出口和静叶出口先后产生逆压区,逆压区是回流涡和动静间隙涡形成的根本原因。负冲角是分离涡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在叶片顶部,由于大的扭转角,流动分离减弱。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轮机低压末级在小负荷工况下出现的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对末三级叶片耦合排气缸进行建模,其中末级采用整圈形式,对17%设计质量流量工况进行非定常计算,小流量工况下汽轮机末级表现出类似于压气机旋转失速的现象,对流场监控数据进行周向模态分解及相关分析,确定了扰动的数目为30个,其周向传播速度约为转子转速的56%。最后,结合内部流动特征对非稳定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小流量下由于径向流动阻塞了通道,并在叶顶间隙射流的作用下形成了通道内的周期性高压区,而前缘溢流和叶顶间隙射流耦合作用促成了叶顶进口附近周期性低压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据《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е Сташнции》2007年4月号报道,通常,冷凝式汽轮机末级动叶进汽边侵蚀磨损的程度通常随着接近项部沿叶片高度增加,这是由于决定叶片与水滴碰撞的轮周速度和有侵蚀危险的湿汽质量向外缘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了影响脱流特性的因素,运用所开发的程序,计算分析了改变叶根设计反动度、径高比和静叶片出口几何角对末级脱流的影响.提出了改善脱流特性的措施,供设计参照.图6参6  相似文献   

7.
借助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选择入口质量流量不变,改变出口背压的方式,对不同容积流量下某大型汽轮机低压缸末级进行了全三维黏性定常流动的数值研究,全面分析了低压缸末级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背压10k Pa(相对容积流量k=0.52)下,末级动叶10%叶高截面受逆压梯度的作用,在吸力面近尾缘区域开始发生流动分离,并随着流量的进一步减小,逐渐发展形成回流涡。背压升高到15k Pa(k=0.36)时,负攻角首先导致末级动叶50%叶高截面前缘区域发生流动分离,随着流量的进一步减小,流动分离产生的涡逐渐增大;90%叶高处由于扭转角度较大,负攻角的作用一直不大,但是压力升高到25k Pa(k=0.23)时,开始受到静叶扩压和动叶离心力产生的叶顶涡的影响,流场比较混乱。从15k Pa(k=0.36)开始,由于静叶扩压和动叶离心力影响,动静叶叶顶出现漩涡,后随压力升高逐渐增大,同时由于动叶旋转离心力造成的径向压力梯度,叶根尾缘区域也出现漩涡,并随压力升高向流道前部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对汽轮机在小容积流量下的末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动叶不同截面流线特征,得到根部回流和动静顶部涡流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汽轮机末级在30%设计工况下动叶根部出现回流,动叶压力面出现附面层分离流。20%设计工况下末级达到鼓风工况,动静顶部出现涡流。且每种涡流的发展方向并不相同。为分析小容积流量下末级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种凝汽式机组的末级在3种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核算,得出某些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从中归纳出凝汽轮机末级的变工况特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前言现代汽轮机单机功率越大,末级叶片就越长。末级的功率占整台机组功率7~9%左右。因此,保证汽轮机低压末级长叶片在设计工况特别是在变工况下的安全经济运行,是发展大功率供热、调峰、空冷机组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深度变工况下,末级喷嘴与动叶之间的轴向间隙顶部产生旋涡,动叶出口根部产生脱流和倒流,排汽部分过热,使末级效率显著降低,动应力水平增高,发生失速颤振和动叶根部出汽边水蚀,造成叶片断裂事故。为了保障末级叶片的工作可靠性,应从  相似文献   

13.
汽轮机级内湿蒸汽凝结流产生的水滴会降低汽轮机做功功率,同时对汽轮机叶片带来潜在威胁。为研究不同负荷下汽轮机湿蒸汽内的非平衡凝结流动特性,采用非平衡凝结流动模型对汽轮机末两级叶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过冷度最大值均在次末级静叶,最大值为20K,然后逐级降低至0K;同一负荷下,汽轮机湿蒸汽级内的湿度大小逐渐增加,且末级动叶20%叶高处的湿度最大,最大值为9.5%;同一负荷下,湿蒸汽的成核率在次末级的静叶处达到最大值,且3种不同负荷下成核率最大值分别是50/(m3·s)、45/(m3·s)、13/(m3·s);凝结水滴的直径较小,在0~1μm之间。这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凝汽式汽轮机末级的变工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翠萍 《汽轮机技术》2005,47(3):219-221
讨论了变工况下凝汽式汽轮机末级的变工况特点,如反动度的变化规律,余速损失,级前压力的变化特性。末级的变工况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汽轮机的工作,对效率的分析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空冷机组的设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空冷机组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大同五空冷汽轮机末级轮机末级流场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级前压力和温度的比较,速度分布,并对末级流场出现的脱离区高计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末级变工况顺序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厂运行中,由于凝汽器工作环境的变化引起功率的变化在实际情况中是很可观的。凝汽器背压-功率微增曲线的绘制一般由试验完成,可是试验毕竟耗费较大,通过变工况理论也可以计算出功率的变化,并且在任意机组都可以方便进行,体现了它的优点。采用流量判别的方法判断末级流型,给出了末级顺序变工况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凝汽器背压-功率微增曲线的计算与绘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次高压12MW抽凝汽机末级在两种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核算,得出某些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从中归纳出抽凝汽轮机末级的变工况特性。  相似文献   

18.
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变工况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CFD技术对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进行全三维变工况设计,掌握了空冷机组末级动叶的变工况运行时的流动情况,对因高背压产生压力面流动分离进而引发颤振的机理有了一定了解。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专用强化叶型、控制反动度、控制攻角等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空冷机组变工况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末级叶片多工作在湿蒸汽区,工况十分恶劣,如果叶片在工作转速下发生共振,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出现叶片断裂,导致机组故障停机等问题。因此,设计频率避开工作转速共振区域成为末级叶片开发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有限元计算叶片振动特性与试验结果之间对比,得出理论计算数据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指导设计,缩短末级叶片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排汽焓的在线计算及末级的变工况特性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汽轮机末级变工况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汽轮机实际在线监测数据和汽轮机结构数据,其计算精确度较高,收敛速度快,适于工程实际应用。利用此方法,对具有典型末级的某厂300MW汽轮机组末级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得出了变工况下汽轮机的排汽焓及变工况下末级一些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在线性能监测中末级及排汽焓的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