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及新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测对比研究,发现传统民居全天室内温度波动幅度比新民居小,热稳定性更好。通过对二者壁面温度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围护结构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传统民居室内空气温度纵向有分层,屋顶处空气温度比1.5m处高2.4℃。传统民居由于单面开窗,夏季室内通风不畅,全天室内风速不足0.1m/s,夜间室内风速仅为0.01m/s。运用Fanger提出的PMV-PPD修正模型对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进行了预测分析,发现传统民居夏季室内舒适度较差,全天室内PMVe计算值均在0.85以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模拟分析软件Dest,模拟乌鲁木齐地区某住宅建筑在采用三种不同的夜间通风模式的条件下,室温变化情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室温的影响。同时指出白天关窗夜间开窗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环境更适于人们居住,不但可以满足舒适度要求,还可以免去夏季开空调,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特点及形成机理,对徽州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壁面温度、风速进行实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民居的夏季隔热、通风效果优于现代民居。传统民居各功能区域低于热舒适区上限温度的时间频率均高于85%,但湿度较高,夏季热环境良好。阁楼夏季的热缓冲层效果明显,传统民居坡屋顶及屋面构造、空斗砖墙构造对于夏季隔热效果显著。此外,天井热压通风量夜间大于日间,夜间通风是带走室内热量的重要手段。白天围护结构隔热,夜间天井通风是徽州传统民居营造夏季室内环境的被动式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万江  陈兆辉  樊辉 《山西建筑》2007,33(13):20-21
采用模拟分析软件Dest,模拟乌鲁木齐地区某住宅建筑在采用三种不同的夜间通风模式的条件下室温变化的情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室温的影响,指出白天关窗夜间开窗的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环境更适于人们居住,不但可以满足舒适度要求,还可以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南平某一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与通风实测,全面评价了该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风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住宅在夏季时段室内风速较小,室内风速大于等于0.2m/s(即一般情况下的风感阈值)的情况,无论主卧室或者客厅均达不到50%;(2)该住宅夏季时段在完全自然通风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办公楼夜间通风方式下室内热环境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在夏季合理利用室外较低温度的新鲜空气进行夜间通风,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还能有效降低制冷机组能耗.采用热平衡负荷计算软件HTB2并结合气候参数,模拟了北京地区某办公楼采用夜间通风时室内热环境和冷负荷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夜间通风对室内温湿度,制冷机组冷负荷的影响以及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实验验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扩展研究冬季工况下不同室外温度,通风窗不同送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小于-3℃时,开启通风窗会降低室内热舒适度,通风窗不宜开启。在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风窗可先利用高档位短时间送风,之后保持低档位送风,有效去除室内污染物的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Design Builder和Energy Plus软件,以成都地区白天室外最高温分别为30℃和32℃为代表日,采用相变材料结合夜间通风技术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房间的墙体结构、通风换气次数、通风时段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变材料结合夜间通风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热环境。换气次数为3 ac/h、通风时段在1:00~7:00时,相变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降低了1.0~1.5℃。相变房间减短了空调期,比普通房间节省电量60.9%。  相似文献   

9.
自然通风是住宅夏季降温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通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计算分析了不同围护结构及不同通风模式下,长沙市某住宅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指出该地区住宅采用外保温的围护结构并进行夜间自然通风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建议在设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孙波  武紫涵  季翔 《华中建筑》2020,38(2):48-52
住宅室内存在不同的通风方式,对室内风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不同通风方式的特点以及效果,探索不同通风方式对住宅室内风速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的影响。引用CFD流体力学的原理,运用Airpak3.0软件对住宅室内自然通风、侧送风、置换通风进行模拟计算,模拟三种通风方式室内风速场、温度场、空气平均年龄、PMV、PPD参数值分布,对比分析不同通风方式下室内风速、温度、空气平均年龄、PMV值,得出采用置换通风的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利用气流上升,提高了室内新鲜空气,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创造良好的住宅室内环境,是一种舒适高效的通风方式,为寒冷地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个地区典型农宅进行了夏季及冬季室内热环境以及居民热舒适性现场实测及调研,研究了各个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及室内热舒适度问题,依据问卷调研结果得到了夏季、冬季农村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热中性温度以及期望温度,研究了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气流组织下夏季空调室内热舒适环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模型和Fanger提出的热舒适性PMV评价指标,对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条件下夏季室内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室内的速度、温度及舒适度PMV指标分布情况。研究结论为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场实测方法,对上海一典型村庄进行了夏季及冬季住宅热环境以及居民热舒适性现场实测及调研,研究了上海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及室内热舒适度问题。依据问卷调研结果得到了夏季、冬季农村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热中性温度以及期望温度,同时研究了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可为上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计算、热舒适环境与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能耗及室内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哈尔滨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在常规空调系统运行模式与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哈尔滨地区,白天室外最高温度高于24℃时都适合进行夜间机械通风,一共约60d,占空调运行期的72.3%;整个夏季空调运行期内,采用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该办公建筑节电量指标为1.15kWh/(m2.a),节省运行费用指标为1.02元/(m2.a);在人工制冷阶段,夜间机械通风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明显优于常规空调模式,且房间体积与表面积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当室内空气设计温度较高时,室内温度下降大,延迟人工制冷开启时间长,但是节能量未必比室内设计温度较低时高。  相似文献   

15.
《砖瓦》2015,(10)
对过渡季节关中地区教室利用夜间通风作用改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期间连续测试了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壁面温度、室内风速,分析测试结果发现两种工况下室内平均温度差值为0.3℃,壁面温度差值范围为0℃~2.7℃。同时根据Fanger的热舒适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夜间通风作用下两个教室的PMVPPD值,得知夜间通风教室的热舒适性要高于未通风的教室,夜间通风在关中地区过渡季节具有一定的使用性,但是受室外温湿度及建筑墙体蓄冷能力影响,夜间通风作用强度和时间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衡阳地区高校学生宿舍在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与热舒适度,对衡阳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同时对宿舍常驻学生进行了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宿舍室内的热感觉为热,相对湿度较高,室内通风效果不佳,63%的学生对宿舍室内的热舒适性表示不满意.利用适应性PMV模型计算得出夏季宿舍室内的热湿环境处于Ⅲ级标准,室内热环境较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预测平均热感觉PMV与操作温度to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得自然通风下学生宿舍夏季室内可接受温度为23.9~28.6℃,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6.3℃.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日较差情况下,夜间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西安地区某公寓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夜间通风相比,夜间通风时室内最高气温、最高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降低了0.32℃、0.34℃。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随日较差的增大而降低,且机械通风时段比渗透通风时段降低显著。当日较差为4℃、6℃、8℃、10℃、12℃时,室内处于热舒适时段的比例分别为0,16.11%,28.06%,32.01%和34.86%。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卧室睡眠环境进行问卷和实测调查,了解了上海市卧室环境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建立了基于Trnsys平台的通风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的模型,分别研究了白天换气次数、夜间换气次数、卧室居住人数三个因素对能够满足睡眠环境热舒适性的时间比例的影响,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三因素线性回归的敏感性分析,得到的结论通风可以长时间保持夏季夜间室内热舒适性,并且夜间通风次数对睡眠环境热舒适性影响最大,其次是白天换气次数,室内居住人数。  相似文献   

19.
王峰  孙波  季翔 《华中建筑》2020,38(6):35-39
混合通风在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通风中是最为普遍也相对重要的通风方式,对提高住宅室内热舒适度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混合通风特点以及效果,运用Airpak3.0对混合通风不同回风口的位置进行模拟,对比不同回风口位置对住宅室内空间风速场、温度场、PMV以及空气年龄的影响,得出同侧上送下回的混合通风方式符合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热舒适度与气流组织的需求,提高室内通风效率降低能耗,为一梯三户中户住宅室内设计提供科学的混合通风数据支撑,创造舒适节能室内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特征大相径庭,也因此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居,巴渝民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本文以重庆传统石砌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夏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石砌民居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分析石材热物性。结果表明巴渝石砌民居因石材特性,墙体热阻小,整体隔热性能较差,夏季室内外温差仅为1.0~2.2℃,但具有良好的热惰性和延迟性,延迟时间为7 h,室内热稳定性较好。利用石砌民居的热延迟特性,组织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