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我国油气田的开发、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油田及其产业链周边土壤造成污染,石油污染土壤会对其中种植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其修复已然成为社会的积极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在不断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基于此,简要概述了石油污染土壤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对多种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替换、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就现有多种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探讨与展望,希望对今后该领域技术研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影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了生物强化手段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土壤石油烃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石油烃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过程机制和应用前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动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并对未来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以典型石油烃正十六烷为特征污染物,采用批次实验研究机械化学处理对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GC/MS分析土壤中正十六烷的降解产物,通过XRD、FTIR、SEM和BET对处理前后土壤样品进行表征,并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揭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机械化学法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在球磨机转速为500r/min,球料比为35∶1,大、中、小钢球配比为2∶5∶3,正十六烷投加量为2.5μL/g时,球磨4h后正十六烷降解率达95.86%。球磨处理过后土壤颗粒表面变粗糙,助磨效果较好的石英含量显著增多。与处理前相比,球磨处理后未检出短链烷烃,表明正十六烷降解较为彻底。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使得残留低浓度石油烃难以全部去除。机械化学法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快速、高效、彻底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原油为反应底物,利用白腐真菌作为降解菌,考察了土壤含水率、摇床转速、土壤含油率、Tween80及藜芦醇等因子对土壤中原油降解率的影响,筛选出含水率、含油率、Tween80为响应面的实验因素,对石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选取的3个因素的水平范围内,对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含油率含水率Tween80,含水率和含油率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影响较显著。响应面模型优化后得到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土壤含水率58.2%、土壤含油率8.27%、Tween80 2.93CMC,此时土壤中石油的预期降解率能达到60.93%;验证实验得到的降解率为58.68%,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7.73%。 相似文献
13.
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内酯型槐糖脂复配,并使用硅酸钠(Na2SiO3)作为助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使用吊片法测定单一表面活性剂以及复配药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利用SPSS 软件对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正交实验表明,LAS和内酯型槐糖脂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协同作用,三者间的复配使得洗脱率达到了87.37%。优化的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配方为:内酯型槐糖脂溶液浓度为40mg/L,硅酸钠浓度为6g/L,LAS浓度为600mg/L。析因分析结果表明,液固比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振荡时间和氧化剂浓度,各因素交互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的环境,促进植物在污染土壤中的生长,通过对石油污染土壤中单独添加粉煤灰、添加粉煤灰+种植紫花苜蓿、单独种植紫花苜蓿等几种处理,探索粉煤灰添加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的粉煤灰,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为4.14%~17.18%;单独种植紫花苜蓿,石油烃降解率为6.6%~30%;添加粉煤灰+种植紫花苜蓿,降解率为13.4%~60.36%,且3种处理石油烃降解率均随粉煤灰添加逐渐升高。粉煤灰加入量与紫花苜蓿生物量成正相关,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发芽率。说明粉煤灰能够较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从而实现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3种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铀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危害,然后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综述,阐述了铀污染修复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环境因素和各种修复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实现污染土壤中铀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6.
17.
过氧化尿素合成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级尿素和双氧水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合成过氧化尿素(UP),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结晶温度对产品活性氧含量、收率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稳定剂及用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收率为指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双氧水与尿素摩尔比1.3∶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5 min,结晶温度5℃;以稳定性为指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 min,结晶温度0℃,双氧水与尿素摩尔比1.4∶1,反应温度35℃。稳定剂的添加能提高过氧化尿素产品稳定性,其中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酒石酸、磷酸二氢钠效果较好,用量为尿素质量的0.8%~1.0%,产品稳定度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过硫酸盐在不同活化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能氧化分解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因其具有的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在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过渡金属离子、氧化剂、热、强碱及联合活化等多种方式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并对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如氧化剂的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初始pH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综述。此外,对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与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表面活性剂洗脱、固化稳定化等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联合应用同样进行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活化过硫酸盐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