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贵阳烟区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素质特点和适宜成熟度特征指标,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下中上3个部位由低到高3个成熟度鲜烟叶的含水量、色素、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片、叶脉和整叶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逐渐增高,且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从不同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综合分析表明,下中上3个部位适宜成熟度为XM2、CM2、BM2,即下部烟适宜成熟度外观指标为叶面60%黄绿色,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烟为叶面70%黄绿色,主脉变白1/2以上;上部烟为叶面80%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 相似文献
2.
烘烤过程中湿度条件对烤烟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湿度条件下烤烟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前48h,低湿处理淀粉酶活性较高,淀粉降解快,之后,则以高湿处理淀粉酶活性较高,淀粉降解快,最后淀粉残留量最低;多酚氧化酶(PPO)在烘烤48h以前,低湿处理其活性最低,中湿处理次之,高湿处理最高,72h之后,低湿处理的PPO活性最高;高湿条件下有助于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各湿度处理对叶绿素降解影响不太明显。高湿处理利于还原糖的提高和淀粉的降低,且调节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到适宜的范围内,但高湿处理评吸质量相对较差;以低湿处理评吸质量相对最好;中湿处理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利用烟叶的电特性实现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率与化学成分的实时无损快速检测,进而科学调控烘烤温湿度,采用电容仪、电桥仪和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对烘烤过程中烟叶的电容值、电阻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随着烟叶内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转化和水分的散失,在干球温度38℃至48℃结束时,烟叶电容值呈迅速下降的趋势,48℃之后呈极缓慢下降的趋势;电阻值的变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干球温度36℃至42℃的烟叶变黄期升高趋势较为平缓,且3个温度点烟叶电阻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进入定色期(干球温度42℃之后),烟叶电阻值呈急速骤升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烟叶电容值和电阻值与主要化学成分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电容值与含水率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总糖、总氮、蛋白质、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和可溶性果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电阻值与含水率和化学成分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NC89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相角H°、色泽比H和色差值?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L、a、b、C、H°和H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均在鲜烟叶至42℃结束时变化剧烈,42℃结束之后变化幅度趋缓。烟叶正背面色差值的变化则相对平稳,从鲜烟叶至42℃开始略有上升,在54℃稳温结束时略有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各颜色参数与淀粉、还原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氨基酸和含水量之间相关性明显,大部分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烟叶颜色参数与化学成分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预测方程;除叶绿素外,烘烤过程中烤烟烟叶其他主要化学成分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较好,预测精度高。通过色差计量化烘烤过程中的烟叶颜色参数,从而建立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预测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提高烘烤操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以中烟100为对照品种,对烤烟新品种中烟203在密集烘烤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烟203和中烟100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呈降解趋势;烘烤结束时,中烟203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量高于中烟100.烘烤过程中,两品种的类叶比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变黄期中烟100的类叶比高于中烟203,但进入定色期,则反之.烘烤过程中,中烟203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一直低于中烟100.两个品种在烘烤过程中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烘烤过程中,中烟203的淀粉含量低于中烟100,总糖和还原糖积累较多;中烟203在烘烤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烟100.两个品种总酚和绿原酸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鲜烟叶至47 ℃末,中烟100的总酚和绿原酸含量高于中烟203,54 ℃末至烘烤结束,其含量表现均反之.总的来看,中烟203在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明显好于中烟100. 相似文献
6.
7.
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温湿度自控烤箱研究了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40℃ 3个变黄温度处理的淀粉酶活性在整个烘烤过程中,出现了2个峰值;总体上温度调控表现为变黄温度越低,淀粉酶活性持续时间越长,且在变黄中期之前其酶活性也越高。在烘烤0~36h,烟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现为40℃变黄处理 > 38℃变黄处理 > 36℃变黄处理;之后以40℃变黄处理的PPO活性降幅最大,酶活性丧失最早,36℃变黄处理变化幅度最小,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膜脂过氧化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且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下反应更快。较高的变黄温度有利于叶绿素降解更彻底,烘烤末期40℃变黄处理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最快。烤后烟叶质量以38℃变黄处理综合表现最优,40℃变黄处理次之,36℃变黄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氨基酸含量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在烘烤过程中最高,40℃变黄处理次之,38℃变黄处理最低;变黄末期和烘烤末期,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除新植二烯和总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以38℃变黄处理最高。变黄末期至烘烤结束及烤后烟叶,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烤后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除精氨酸外,均表现为阶梯升温变黄处理最高,40℃变黄处理次之,38℃变黄处理最低。阶梯升温变黄处理评吸质量最好,可以提高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改善余味,减轻杂气。总之,阶梯升温变黄处理有利于大部分种类香气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因装烟方式与常规挂竿烘烤不同,烤房内温湿度环境及烟叶的外观形态特征发生了改变,影响烟叶质量形成的主要变化因素为变黄后期烟叶失水速度较快,定色阶段烟叶失水速度较慢,所需定色时间相应较长.采用变黄后期提前少量排湿、适当延长定色阶段烘烤时间的烘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因高温高湿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此外,散叶密集烘烤与常规挂竿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The flue-curing traits, i.e. easy curing potential, holding curing potential and flue-curing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and special for flue-cured tobacco.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126 popul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yellowing index(YI), browning index(BI), flue-curing score, and the contents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cluding nicotine, total sugar, reducing sugar, total nitrogen, potassium(K2O), and chlorine(Cl). The 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lue-curing traits and specific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differen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ue-curing traits and total nitrogen or nicotine, there existed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ue-curing traits and total sugar or reducing sugar,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ue-curing traits and potassium or chlorin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oth the flue-curing traits and the other measures such as fertilization to control the contents of the cured tobacco leave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cigarett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调控烟叶蛋白质含量、提高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对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度烟叶蛋白质降解和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湿度下烟叶水分、蛋白质、氨基酸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蛋白酶和内肽酶活性呈先升高然后降低而后再升高的“双峰曲线”变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在烘烤开始时有小幅度增加,并出现一个小的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从60h起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且内肽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相关性显著,和游离氨基酸相关性极显著;谷丙转氨酶只和游离氨基酸相关性显著。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度,低温中湿变黄处理烟叶中性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高且作用时间较长,有利于烟叶内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合理转化,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设计的温湿度自控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及烟叶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发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烘烤72h后SOD和POD活性消失;60h后,MDA积累达到最大值。烟叶的内在品质与膜脂过氧化水平呈负相关。高温快烤条件下,烟叶的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慢烤则降低;与此相反,低温慢烤条件下,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叶内主要致香物质数量多,含量高,香气质好量足。高温变黄或快速升温定色,烤后烟叶内在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变黄温度对膜脂过氧化水平和烟叶内在质量的作用较定色升温速度对二者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试剂改善上部烟叶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上部烟叶进行处理,考查其品质.结果表明:双氧水能使卷烟香气质改善,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和杂气减轻;乙酸能使卷烟香气质改善,香气质增加,烟气浓度和劲头减小,刺激性和杂气减轻,余味变好;磷酸氢二钾能使卷烟燃烧性增强,烟灰变白紧卷;双氧水、乙酸、磷酸氢二钾混合添加处理,效果更好,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水溶性总糖增加,总氮减少,烟碱减少,挥发酸增加,挥发碱减少. 相似文献
14.
15.
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主产烟区161份烤烟样本,研究了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总体适宜,总体评吸质量较好,评吸总分变异系数较低.各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总分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评吸总分与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烟叶总体评吸质量影响最显著的化学指标为氛、烟碱、还原糖.随着评吸总分的增加,各个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部叶还原糖含量随着评吸总分的增加逐渐增加,钾含量和钾氯比对评吸总分具有较大的正效应,而氛含量则具有较大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陈化条件下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的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的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和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的相关系数r0.05=0.722*。 相似文献
17.
18.
密集烘烤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9.
烘烤环境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环境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h和72h时;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进程,至24 h时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 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 h时达第二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使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