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岳川元  杨诚  张军  杨朝  沈蜜 《声学技术》2019,38(4):446-451
某前驱车型在起步过程中驱动轮端出现"咔哒"异响,问题发生频次较高,严重影响整车品质。对异响现象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是轮毂轴承与驱动半轴接触端面粘滑振动引起,在粘滑过程中接触端面由静摩擦向滑动摩擦转变时接触面间摩擦系数突变产生轴向冲击力诱发异响。通过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分析粘滑运动过程中相关的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等参数的影响,利用一种特制减摩垫圈,进而改变传动零部件接触端面的动态摩擦特性,有效解决了该车型驱动轮端起步异响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针对车辆传动系统中粘滑摩擦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对新车型传动设计过程中类似的粘滑异响处理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车型在起步过程中出现“咔哒”异响现象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起步异响是由于变速器输出轴内端面与联轴器接触端面粘滑振动诱发产生。根据接触结构特点理论计算了粘滑发生可能性并建立简化物理模型分析粘滑运动模式。同时也分析了与异响问题相关结构特点对异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工程化控制因素,最终采用在接触面间添加特制减摩垫圈改变接触结合界面动态摩擦特性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该车型起步异响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传动系统中的粘滑问题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成果对后续车型开发设计中类似问题的规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摩擦结构广泛存在于机械系统中,由此引起的振动行为属于典型的非光滑动力学研究范畴。通过将含干摩擦非线性振动系统看作一分段线性系统,提出了求解各粘滑状态阶段解析解的方法,并以两自由度干摩擦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由干摩擦导致的粘滑振动行为。  相似文献   

4.
把旋转体和与弹性梁固结的质量块作为一对摩擦副,研究了旋转摩擦诱发质量块的粘滑运动规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旋转摩擦诱发质量块的运动是周期性的非常规振动,其运动过程为质量块先随旋转体一起粘滞运动,然后沿粘滞运动方向滑动,再沿相反方向滑动,无论在粘滞期还是在滑动期,质量块都在运动.这一运动重复进行,直到质量块脱离旋转体或旋转体停止转动为止.  相似文献   

5.
简单的摩擦振子蕴藏着复杂的粘滑运动.由于摩擦的非线性非光滑特征,使得摩擦振子的理论分析相当困难,粘滑运动的数值仿真耗费大量时间.首先分析了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进而给出了激励频率为固有频率三分之一时,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的精确解.并给出了此粘滑运动的存在的范围.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解.  相似文献   

6.
阎俊  徐超 《振动与冲击》2014,33(14):195-200
针对振动环境下结合面存在复杂多尺度粘滑摩擦现象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干摩擦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较多的库仑摩擦模型不能准确反映结合面非线性机理等问题,以典型的含结合面干摩擦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关于滑动位移的迟滞本构关系描述结合面多尺度粘滑摩擦现象,建立含结合面多尺度粘滑干摩擦系统动力学方程,用中心差分法获得谐波激励下非线性系统数值解。研究系统在1:1及1:2共振条件下系统稳态动力响应规律,获得系统在激励参数变化下的分岔形态。发现在1:1共振下因存在横截异宿点,运动具有极端敏感性,随参数变化出现倍周期分岔及混沌等多种运动形态的复杂动力学行为;1:2共振下因存在无穷个同宿分支点,小扰动亦可能出现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车型在起步过程中出现"咔哒"异响现象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起步异响是由于变速器输出轴内端面与联轴器接触端面粘滑振动诱发产生。根据接触结构特点理论计算粘滑发生可能性并建立简化物理模型分析粘滑运动模式。分析与异响问题相关的各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工程化控制因素,最终采用在接触面间添加特制减摩垫圈改变接触结合界面动态摩擦特性的方法,使该车型起步异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外对传动系统中的粘滑问题研究较少,研究成果对后续车型开发设计中类似问题的规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摩擦力函数的分段表达式,利用谐波平衡方法给出双粘着运动响应的级数形式解析解。双粘着运动响应仅包含奇次谐波成分,其响应幅值与粘着时长受频率比、力幅比及粘性阻尼比影响。基于级数解给出参数平面内的粘滑边界线函数。粘性阻尼增大能缩小纯滑动参数区域范围,在频率较小时影响更明显。当粘性阻尼比小于0.165 2时,粘滑边界线出现凸凹交替特征。  相似文献   

9.
简单的摩擦振子蕴藏着复杂的粘滑运动。由于摩擦的非线性非光滑特征,使得摩擦振子的理论分析相当困难,粘滑运动的数值仿真耗费大量时间。首先分析了干摩擦振子的亚谐双stop粘滑运动。进而给出了激励频率为固有频率三分之一时,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的精确解。并给出了此粘滑运动的存在的范围。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解。  相似文献   

10.
某乘用车搭载1.0T三缸发动机,匹配湿式双离合(DCT)变速箱,在怠速工况存在敲击异响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推测该怠速异响可能是由双质量飞轮内部产生。为进一步解决该怠速异响问题,采集整车怠速工况下的转速波动信号作为双质量飞轮仿真模型的激励源。基于AMESim软件搭建双质量飞轮的怠速工况下的多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转动惯量、扭转刚度、基础阻尼力矩及自由转角对发动机扭振衰减效果的影响,得到该异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基础阻尼范围内,增大双质量飞轮的自由转角可以有效降低双质量飞轮的怠速敲击异响。  相似文献   

11.
以ZL50G轮式装载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噪声振动测试分析,获得噪声和振动频谱。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噪声频谱图中各噪声峰值对应的噪声源及其传递路径,并同步采集主要噪声源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对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以及相干性分析,寻找噪声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并且提出积极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基于声传递向量分析车轮扁疤冲击作用下轮轨噪声时频特性的模型。首先建立详细的车轮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模态质量,模态振型等参数。结合车轮模态特征,并将钢轨视为Timoshenko梁,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可以考虑车轮弹性变形和轮轨接触非线性的时域车轨耦合振动模型。通过轮轨动力学计算得到车轮扁疤冲击下的车轮和钢轨时域振动速度,并由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获得轮轨接触点处轮轨振动速度的频谱;同时,采用边界元声传递向量(ATV)方法计算得到单位力作用下车轮与钢轨噪声辐射频谱。结合车轮扁疤引起的轮轨振动速度频谱、单位力作用下的速度导纳和噪声辐射频谱计算得到受声点处的声压谱,并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获得其声压时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轮轨冲击振动和噪声的时域与频域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轮轨表面粗糙度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多刚体耦合振动模型计算轮轨作用力.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轮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轮轨作用力为激励进行轮对的振动频响分析.以振动响应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利用边界元理论建立轮对边界元声学分析模型,对轮对振动声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其结果与公认的模型和软件的计算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本文做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行驶状态的机动车噪声排放模型为基础,对三种典型控制方式下的交叉口噪声进行预测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分别对大、中、小型单辆车在怠速、匀速、加速、减速等各种行驶状态下的噪声值进行测定,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行驶状态下的机动车噪声排放模型,并以某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实测数据为例,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证明该模型对于交叉口噪声模拟的较高适用性。进而将该排放模型应用于信号控制、无信号控制以及环形等控制方式的交叉口进行噪声预测,通过不同交通流量时交叉口的平均噪声级以及噪声的分布情况等对比,得到各种控制方式下交叉口噪声的若干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轮轨噪声预测模型,对我国铁路轮轨噪声进行预测分析,分析表明,轮轨表面粗糙度对轮轨噪声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铁路轮轨噪声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车轮参数对轮轨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列车的运行噪声给沿线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已建立的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车轮参数的变化对轮轨噪声的控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适当减小车轮半径,增加车轮辐板厚度和车轮踏面质量有助于降低轮轨噪声。  相似文献   

17.
车间噪声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某化工公司ABS车间噪声超标(GB12348—1990),对该车间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作了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和分析的结果制定以吸声、隔声等噪声控制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隔声理论和优化设计理论并结合现场的实际因素对风机隔声罩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确定。从而使车间内的隔声设备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海地铁附近某拟建建筑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输入场地实测地面振动加速度激励,计算结构振动的加速度响应.结合噪声预测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内声场分布规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浮筑楼板隔振降噪措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筑楼板隔振降噪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螺桨飞机舱内噪声的地面模拟方法和主动控制实验。在一架运七试验机上,激振器和扬声器分别被用来模拟由螺桨旋转在舱内引起的结构和气动噪声。一个多通道自适应控制系统被应用于该模拟声场的主动控制实验,并在控制区域取得了满意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